郭立場
每到秋季開學,各大高校陸續(xù)迎來新生的同時,也迎來了護送的家長。有的是父母齊出動,有的甚至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加入護送隊伍……記者在高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由家長護送到校的學生比例竟然高達九成左右。其實,超過五成的學生認為“沒必要送”。(據(jù)9月17日《重慶商報》報道)
在中國人傳統(tǒng)的觀念中,孩子與父母之間并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斷乳”,孩子不成家便不能“立”,學生須靠家長持續(xù)的經(jīng)濟投入方能成長和接受教育。于是,盡管已有足夠的自立能力,許多大學生還是習慣于花父母的錢,也不得不“無奈”接受父母的“陪護”。其實,許多孩子并不想家長送,但為何送孩子上學的家長依然這么多?據(jù)報道,近九成家長認為“孩子很少獨自出遠門,不放心孩子一個人來”。近半新生也承認,很少一個人出遠門,不熟悉怎么坐車也不太敢獨自去學校。由是觀之,這中間既有家長們的“不放心”,也有孩子們的“不太敢”。長此以往,導致學生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背后反映的問題值得學校和全社會反思。
沒有無用的孩子,只有失敗的教育。任何孩子都可以成才,但前提是要發(fā)掘出孩子的主觀能動性。“自古英雄多磨難,從來紈绔少偉男”,沒有任何人是能夠不經(jīng)歷艱難困苦的磨難就可以成功的。“愛之,適足以害之?!惫沤褚焕?。為人父母者當知,有些愛本身即是一種傷害。孩子已經(jīng)不小了,已經(jīng)是大學生了,完全有理由獨立了,父母不要總是以為孩子永遠“長不大”,也應該明白什么樣的愛才是“真愛”,該放手時就放手。
事實上,對于絕大多數(shù)學生而言,他們?nèi)鄙俚牟⒎仟毩⒁庾R,而是獨立的機會。為此,各大高校大費周章通過獨立報到來強化學生獨立能力的培養(yǎng),而因“逼迫”方式層出不窮而引發(fā)的爭議也讓人無所適從。譬如,清華大學拉起“家長止步”警戒線,開展“獨立報到三小時”,北科大在家就能網(wǎng)上報到,中國人民大學則開展老鄉(xiāng)學長陪伴報到等,希望以此讓家長止步。可這些臨陣磨槍的舉措,真的能不快也光嗎?
在西方教育發(fā)達國家,孩子自主選擇是一種必須呵護的權(quán)利。在一個尊重孩子自主選擇的環(huán)境,家長必須尊重孩子的自主選擇意愿。邁入大學校門既是年輕人的新起點,也是鍛煉他們自理能力的好機會,家長應從長計議,把磨礪的機會還給孩子,讓其獨立成長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