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雷
中國戲曲中有一個特點,首先要根據(jù)劇本中提供人物的形象,對之進行行當?shù)拇_定,并以此為前提,為基準,再對該人物在具體情境中思想、行為進行剖析,最終形成行當?shù)谋憩F(xiàn),行當只是個手段重要的是人物塑造,我們現(xiàn)實生活中就有各式各樣的人,世上有千奇百怪的事劇目中的人物是不可能只用幾個行當就體現(xiàn)了的,不同的角色,不同的人物,不同的個性,不同的境遇,那么,就要用不同的表演去塑造,要千人千面,不能千篇一律。戲曲中的丑角是戲曲中的一個行當,因機靈乖巧從而活躍舞臺的氣氛,可以扮演不同類型的小人物,有童仆、酒保、門官、差役、管家、和尚、乞丐、痞子,還分為有官丑、文丑.武丑等,無處不包含這些小人物的幽默、歡笑、詼諧、滑稽、奸猾、狠毒、善良和辛酸。丑角一般在劇中都是小角色、配角,但它又是劇中不可缺少的,常言說:“無丑不成戲”這句話就說明了它的重要性,“丑角”是一個很難駕馭的角色,一般的表演都是把“丑角”與丑化等同起來,搞噱頭,耍貧咀,俗不可耐,而“丑角”更講究情理分寸,人物特征,人有好壞之分,抽象與抒情,浪漫與寫實,自由與程式,暴露與含蓄之間的關(guān)系,即可各有倚重,也可互補共存。
大型古裝戲《花槍緣》是馬金鳳老師的代表劇目,她曾幾次來我團光臨指導并給我們排練此劇,我在此戲中擔任史大奈的角色,史大奈屬于丑角行當,也有點武丑的味道,他是程咬金、尤通、羅成的把兄弟,是生生死死追隨于瓦崗寨的,他當年立過擂臺,劫過皇杠轟轟烈烈干過一場大事業(yè)的英雄好漢。
經(jīng)過馬老師的精心啟發(fā),使我深刻地體會到對史大奈這個人物的認識與把握。第一場就是我和尤通兩個丑角同時上場,還有和羅煥的武打戲,耍錘花、搶背、吊實虎一口氣把它全做完。第二場的“南營”與姜桂芝的見面就不一樣了,這一場主要是用歡快地、喜悅地心情去迎接老伯母一同上山去和羅老伯父團圓,那真是全說好聽的,劇中唱到:
“接到伯母的信一封,忙壞了瓦崗的忙弟兄。
又殺豬,又宰羊,殺豬宰羊擺喜宴。
程大王差俺把你迎!”
姜桂芝問道:那羅義哪?接著史大奈又唱到:
“老伯父,更高興,剃頭、洗臉把衣更。
還給你后寨打掃凈,請伯母上山去團圓重逢!”
在這場戲中充分表現(xiàn)了史大奈那種高興又豪爽的綠林好漢性格,從人物形象和人物感情上打動了觀眾,引起了觀眾的共鳴,我就采用了“花樣山膀”、“雙飛燕”“低弓健步”等舞臺程式動作,活靈活現(xiàn)地展現(xiàn)在觀眾面前,在人物的唱腔上,更是如魚得水,我采用了真聲與假聲的配合,大門嗓和二門嗓接合也非常完美,我每當演“南營”這場戲的時候,我自己都身不由己地興奮起來,完全進入史大奈這個角色中,達到忘我境界!同時我的演出得到了觀眾認同,并用掌聲給了我極大的鼓勵,也是觀眾對演員的價值見證。古裝戲《春秋配》公堂一折中,我扮演“縣官”一角,“公堂”中縣官是官丑行當,我為了演好縣官這一角,我曾多次剃光頭,夏天還好過,特別是冬天,寒冷的滋味可想而知。因為這出戲里,幾個地方需要摘掉烏紗帽(露出光頭),臺下觀眾一陣歡笑,產(chǎn)生共鳴,然后四衙役架起上桌子,說完臺詞后,下來再戴上烏紗帽。
由于李春華不肯招供,我站上了公堂的桌子上,夸張地表現(xiàn)了氣急敗壞的丑態(tài),對小生李春華嚴刑拷打,李春華受刑不服向他斥責時,我連忙從桌子上抱起官印,詼諧地躲到一邊,由于形象地剖折了這個縣官一切為了官職的丑惡靈魂。這一點贏得了觀眾諷刺的笑聲,我們小鳳凰劇團第3次進京演出中曾上演了該劇目,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演員報》社長、著名京劇表演藝術(shù)家胡芝風在 《中國文化報》曾發(fā)表“鳳凰展翅翱翔”大篇戲曲論文。文中曾提到這出戲扮演縣官的丑角張守雷在舞臺上的幽默感,很有發(fā)展前途,充分展現(xiàn)了藝術(shù)實力。這出戲在我們小鳳凰劇團演出中算是最多的一出戲,所到之處,每演此劇都是掌聲不斷,如北京、南京、徐州礦務局、部隊、農(nóng)村、慰問軍烈屬、孤寡老人等一系列的政治性演出中都是“公堂”這出戲當炮戲,沒有一次演砸過。作為一名演員演好戲是自己的天職,認真去演戲:踏踏實實去做人,是我人生藝術(shù)的座右銘!所以,在多年演出工作中,我嚴格要求自己,不管什么行當,不管什么角色,城市或農(nóng)村,刮風下雨、酷暑嚴寒,人多人少,場合大小,我都一絲不茍,認真對待,一句話就是要對得起觀眾和自己的良心,要把自己的全部激情和藝術(shù)奉獻給觀眾,從而受到觀眾的歡迎和領(lǐng)導的贊揚,多次被評為先進工作者。
藝無止境,也沒有捷徑可走,只有本著老實本份的態(tài)度,認真地去學習,去探索去磨練,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加鮮明的藝術(shù)形象,從而達到藝術(shù)輝煌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