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娜
【摘 要】新形勢下,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指導,提升高校人才培養(yǎng)理念,同時做到堅持“以學生為本”已成為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出發(fā)點和立足點。正確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成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就當前高校學生自主管理的現(xiàn)狀,探討了當前高校學生自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改善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自主管理的有效對策。
【關鍵詞】高校學生;以學生為本;自主管理
1.當前高校學生自主管理的現(xiàn)狀
自1999年我國高校學生開始進行規(guī)模擴招以來,為越來越多的學生提供了受高等教育的機會,相對于高校來說,使其變的越來越擁擠,競爭越來越激烈,學校面臨嚴重的生源不足,學生綜合素質急劇下降,隨之而來的是教師隊伍和學生比例的不協(xié)調,教師、輔導員的指導與關心越來越少,管理難度也不斷增大,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更多地是靠自己安排。因此,學生在大學受教育期間的成績與收獲,甚至以后人生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是取決于“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自我提高”為宗旨。這方面能力強的學生,他們的校園生活將是豐富多彩,碩果累累,相反,則會是暗淡無光、虛度光陰。從另一方面來講,在中國改革開放、加速發(fā)展的大好環(huán)境下成長起來的新世紀大學生們,絕大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他們的自理能力和自控能力都有較大的缺陷,因為他們見識廣、有理想,思維活躍,張揚個性,在對人生價值、學習和生活方面有著自己獨特的看法。因此,能有效實現(xiàn)學生的自主管理是現(xiàn)代高校學生工作要追求的工作目標, 也是體現(xiàn)高校學生管理水平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校學生自主管理是高校管理領域的一個全新課題, 它適應了時代發(fā)展的要求, 也是“以人為本”理念的真正體現(xiàn)。
2.高校學生自主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2.1大學生自身能動性不足
當前高校學生所處的時代是我國經濟社會急劇變革和發(fā)展的時期,在這個社會環(huán)境相對寬松和開放的特別時期,他們沒有經歷過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們的自我維權意識不強,競爭意識薄弱,信息意識較淡,甚至個別90后大學生不能做到個人生活自理,意志脆弱,克服困難能力較差,探索實踐意識也不是很好。常常對社會要求較高,對自我要求較低,心理上由半幼稚半成熟逐步過渡到成熟,對家長、同學和好友存在著較強的依賴性,缺乏獨立自主的精神。經調查研究發(fā)現(xiàn),某些高??傆幸徊糠謱W生由于平時缺乏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不關注周圍信息流通,對自己就業(yè)信息不注意捕捉了解,自認為一切都會水到渠成,能找到一份令自己滿意的工作,但事與愿違,由于平時對信息的關注度不夠,信息渠道的流暢不夠,致使這部分學生錯失了很多的就業(yè)機會,于是給自己定了較低的人生起點。再如,在日常生活方面,調查結果顯示:對于我國當前高校校園中大部分學生來說,熬夜已成為一種生活常態(tài),按照學校統(tǒng)一規(guī)定,學生宿舍晚上熄燈時間定為23點,然而有6.7%的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可以快速進入睡眠狀態(tài),但絕大多數(shù)學生還都處于大腦興奮期。一部分是為了考研或者各種考試而熬夜,另一部分是由于熬夜習慣的影響選擇上網(wǎng)聊天、玩游戲等強迫自己晚睡或者夜不歸宿,則還有一部分是受到熬夜舍友的影響。由此可見,他們在時間安排上缺乏著自我控能力和自我約束能力。在學習上,有56%的學生表示學習目標不明確、所學的專業(yè)不感興趣,缺乏激情與積極主動性。
2.2家庭教育的疏忽
根據(jù)調查顯示,在我國當前高校學生絕大多數(shù)中獨生子女所占比例是64%,也就是說獨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功能顯得尤為重要。由于我國計劃生育政策的執(zhí)行力度進一步加大,因此獨生子女家庭的大學生的比例也會隨之加大。這些學生在“6+1”家庭結構(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中成長,從小就深受家長的呵護與溺愛,性格的養(yǎng)成很容易偏離方向。使這些學生的獨立生活能力在進入大學后受到很大的挑戰(zhàn),因此在很多大學開學之際出現(xiàn)家長送學生辦理入學手續(xù),替其交學費的局面,并且有的家長甚至提出希望學校給學生公寓裝有空調和獨立衛(wèi)生間等。由于家庭教育指導方向不當,他們自小就沒有過多的獨自處理問題的經驗,心理素質較差,考慮問題不夠全面與周到。因此他們缺乏艱苦生活的鍛煉和對生活逆境的體驗,存在著較強的依賴性和缺乏受挫能力的鍛煉。
2.3學校教育存在的缺陷
高校教育的本質是育人,更準確的說是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人才。那么,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信息技術迅速的發(fā)展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由于傳統(tǒng)的高校管理制度已難適應當前高校學生的實際所需,因此,自主管理則成為我國當前各大高校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一方面受到上級政策和管理創(chuàng)新的制約導致高校學生失去施展“自我認識、自我計劃、自我組織”的平臺,得不到學校相關校領導或校園設施的支持。另一方面有些高校管理制度中缺乏信息和反饋的渠道暢通,不能及時準確地把信息傳達給在校的學生們導致他們失去與其他人公平地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的機會。再一方面我國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主要是以規(guī)章制度、校紀校規(guī)為參照用說教式或管教式對學生進行教育與管理。由于當前高校學生尤其是90后大學生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從而使這種教育方式成為當前高校學生受教育的弊端。
2.4社會環(huán)境的沖擊
當前高校學生正是處于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較快的時期。在這一時期經濟建設發(fā)展迅速,社會結構急劇轉型、科學技術發(fā)展迅速、思想觀念大大解放、價值觀也是多元化。這使得當前高校學生身上明顯具有時代的烙印,思想也受到了時代的洗禮。他們擁有前所未有的物質條件、思想前衛(wèi)、觀念開放、張揚個性、價值觀取向呈多元化,一部分學生受社會上不正之風影響,滋長了貪圖享受、不思進取的思想。除此之外,他們的成長也深受外來文化的熏陶與感染。在這個現(xiàn)代化高度開放的社會中,各類不同取向的外來文化和傳統(tǒng)本土文化相互沖擊和交融,一旦取舍不當,便導致這些學生行為消極,缺乏理想、信念、人生規(guī)劃。人生目標相對模糊,克服惰性實現(xiàn)人生目標的意志力不強。
3.改善高校教育工作中大學生自主管理的有效對策
3.1提高認識,樹立高校學生自主管理的思想觀念
所謂自主管理,是指學生在教育者的引導下,根據(jù)教育目的和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運用科學的管理方法,對自己的思想和行為進行自我調節(jié)和自我控制的過程。[1]首先,要明確高等教育學校學生的存在和發(fā)展中的主體性地位。本著以學生為本,以育人為核心,一切為了學生的思想理念,關注學生的權力,尊重學生的人格,注重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潛能的開發(fā),以促進他們自由而全面地成長與成才。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庇逃宜官e塞在《教育論》中也指出:“記住你的教育目的應該是培養(yǎng)成一個能夠自治的人,而不是一個要別人來管的人。”[2]高校學生自主管理的直接動力來源于學生行為自律的需要,是大學生發(fā)自內心的行動。其次,正確引導高校學生自主管理要強化學生自主管理的意識。一是開展大學生自主意識的教育。利用國旗下的講話、班級主題會等時間,向他們大力宣傳“自己的事自己管”的思想,讓他們在學校及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二是確定學生一日常規(guī)應達到的標準,我們從上下課表現(xiàn)、作業(yè)完成情況、個人衛(wèi)生等多個方面對他們進行要求,制定并公布量化標準,使他們發(fā)自內心地想管理好自己。三是正確引導學生認識自我、養(yǎng)成自我反思的習慣。每周日晚自習時間,結合班集體會議活動,讓他們對上一周的表現(xiàn)進行認真反思,先由自己評定,寫好“自我小結”,再在小組內交流,使他們認識到自身的不足是由自己的原因造成的,只要加強自身約束,就能克服缺點。
3.2建立有效的自主管理新型的運行機制
3.2.1自主管理機制
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國情教育和形(下轉第189頁)(上接第156頁)勢政策教育,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大學生,正確引導高校學生自覺調整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適應時代要求和社會發(fā)展需要,以傳統(tǒng)文化哲學中的精華部分為指導他們自我修身、慎獨。以借鑒中外管理學研究的先進知識培育他們的管理組織能力。[3]以人為本的民主化管理,使每個學生成為高校的主人,從而提高了他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注重高校學生思想道德內華中的主體性,通過其主體性的發(fā)揮,引導他們德行的發(fā)展,使學生主體性在正確方向上得到不斷升華。加強高校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讓其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從而調動其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會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建設宿舍文化為學生提供整潔干凈、和諧溫馨的生活場所,擬定科學合理的作息時間意識創(chuàng)造良好的作息環(huán)境。然后,通過開展宿舍間的各種比賽,激發(fā)他們的熱情,有利于增進同學之間的學習與交流。增強他們的集體意識和集體榮譽感,團結、互助的濃郁氣氛。
3.2.2競爭機制
通過開辦以高校學生自主管理為主題的特色活動,樹立學習榜樣。為學生增加開展以學院或者系部為單位的評優(yōu)項目,增強學生自主管理的積極性和自覺性。設立校領導助理崗位,促進大學生競爭上崗,積極參與學校自主管理模式,得以強化學生自主管理的程度。讓學生滿意、讓學生感動,發(fā)展學生個性,開發(fā)學生潛能,尊重學生的合理要求,讓他們通過實踐,體驗和理解工作的復雜與艱辛,得以加強他們前所未有的主人翁感。在展開社區(qū)義務勞動、下鄉(xiāng)實踐、社會調查、參加訪問、軍事訓練、勤工助學等活動中讓學生更為廣泛的接觸社會,認識了解社會,在社會實踐中學會正確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全面人才,使大學生具有積極主動和艱苦奮斗的精神和健康向上的綜合素質,從而鍛煉了大學生堅忍不拔、艱苦卓絕的意志品格。
3.2.3動力激勵機制
學校教育方面應該創(chuàng)造更多的有利條件和施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約束、自我監(jiān)督、自我提高”的平臺,開展系統(tǒng)的心理調適課、心理咨詢與輔導等,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加強挫折教育,促使增強當前大學生的挫折承受能力。推行以大學生工作處為指導下、以輔導員為調節(jié)、以學生自主為中心的學生自主管理模式,這種模式使學生本身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學生的這種角色轉換大大提高了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增強了學生的自我約束力和自我管制能力,在學習知識經驗的同時也鍛煉了自己,既“學到了知識”又“學會了做人”,隨之,學生的主體意識和責任意識也會有明顯的增強。家庭教育方面,家長鼓勵大學生去創(chuàng)新求異,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訓練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3.2.4信息溝通反饋機制
高校自我管理中信息的溝通與反饋不僅是確保人際關系暢通的渠道,也是通過社會實踐等活動中自我檢驗、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的信息反饋。在原有的高校管理制度中,信息溝通和反饋是上下級之間,師生之間良好的溝通工具,那么,在自主管理中信息溝通和反饋使大學生能夠及時準確地得到學?;蛲饨缯鎸嵭孕畔⒈苊饬隋e過考試、工作機遇等一些大事,做好自我管理服務意識。 [科]
【參考文獻】
[1]孫福兵.高校后勤社會化背景下學生生活園區(qū)管理體制初探[J].社科縱橫,2008,(6):356.
[2]穆麗娜.高校學生自主管理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9,(15).
[3]翁鐵慧.思考中的前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索[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