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童孟侯
城里人——鄉(xiāng)下人。
我這里說的鄉(xiāng)下人,絲毫沒有貶的含義。住在鄉(xiāng)下的,叫鄉(xiāng)下人;住在城里的,叫城里人;城里人住在鄉(xiāng)下的,叫別墅主;鄉(xiāng)下人住到城里的,叫新都市人;那么住在城鄉(xiāng)結合部的人怎么稱呼呢?該叫“農轉非”?或者叫“非轉農”?我就搞不清了。
過去鄉(xiāng)下沒有電梯,只有樓梯。鄉(xiāng)下人到了城里看見百貨商廈有自動扶梯,自然要來個數次上上下下的享受??缟弦徊剑娞莅阉麕先チ?;邁出一步,電梯又把他帶下來了,好玩!可后來不少城里人反復勸導說:乘自動扶梯一定要靠右站,左邊讓出一條通道,讓有急事的人快走。
鄉(xiāng)下人想不通,來不及你就走樓梯好了,干嘛來擠電梯呢?電梯已經這么快了,你還要快?你要飛?。康?,既然城里人都往右邊站,那么鄉(xiāng)下人上了自動扶梯也往右邊站。
過了不多久,有電梯專家指出:如果搭自動扶梯的人都往右邊站,就破壞了扶梯的平衡性,肯定會造成一邊重,一邊輕,減少扶梯的壽命。正確的站立方法是隨意站,不要刻意選擇左面或者右面。
看見了吧?不要說鄉(xiāng)下人趕不上城里人的思路,城里人自己都追不上自己的思路。
以前,城里的出租車座椅是光光的,是皮做的就是皮做的,是人造革的就是人造革的,一律“赤膊”。后來改進了,都用潔白的座椅套把它套起來,并且三天兩頭清洗一次。
鄉(xiāng)下人開著自己的車,心想對啊,座椅又不能拆下來去洗。于是也學著城里的出租車,座椅也用白套子套起來。
再后來,城里輿論嘩然,說用雪白的座椅套要浪費多少棉布多少自來水多少洗潔精多少洗衣工?簡直是最大的奢侈。于是,白套子被取消了,座椅又“赤膊”上陣了。
最近,就是眼下,又有人呼吁:出租車的座椅太臟了,清理過和沒清理過根本看不出,這樣做怎么行?細菌繁衍,就像飯店吃飯不用桌布一樣……
鄉(xiāng)下人撓著頭想:到底用套子對,還是不用套子對?取消座椅的白套子難道取消錯了?
有個城里的幽默人士間接回答了鄉(xiāng)下人的問題——有個胖女人,她說:我一不高興就吃東西,一吃東西就發(fā)胖,一發(fā)胖我就很不高興,一不高興就吃東西,一吃東西就……這是一種循環(huán)你懂不懂?
以前,城里的健康專家指出:不要老是在家里看電視,要多到室外活動,尤其是要到公園里去活絡活絡筋骨。
鄉(xiāng)下人想:如果我們不到“室外活動”,莊稼地里的野草比人高了。
現在呢,城里出的報紙又勸導說:外面有霧霾,PM2.5指數一塌糊涂,最好是做“宅男宅女”,不要多出門。
好吧,很多公司員工很聽媒體的宣傳,不出門,到了公司辦公室也不開窗。
沒過多少日子,有位專門研究環(huán)境衛(wèi)生的博士站出來告誡道:人們的日常活動有70% 到90%的時間是在室內,如果室外大氣遭受污染,就會影響到室內空氣質量,而室內環(huán)境本身又存在多種污染源,二者疊加會讓室內空氣污染嚴重。
鄉(xiāng)下人想:哦,看來城里人又該到戶外去活動了。
過去,專家總是勸我們這些開車子的人:車子在行駛的時候,不要多開窗,要多開空調,因為外面汽車排出的污氣太嚴重……
我不理睬專家的話,開車時照樣開著車窗,我喜歡新鮮空氣刮進來,否則怎么叫“兜風”???有個朋友搭我的車,她很婉轉地問我:童孟侯,我聽人家說,開私家車喜歡開窗的,一般都是開卡車出身。
當時我嘴硬:開卡車又怎么樣?你怎么不說我是開紅色法拉利敞篷車出身的呢?
但是,我還是悄悄更正了我的習慣,上車就開空調,不再開車窗。我路過郊區(qū)時看到,連農田里開拖拉機的農民都學樣,耕田的時候不開車窗,柴油味道太重了嘛。
這幾日,媒體又開始勸我們多開車窗,說這樣做車內部件的氣味才可以排出去,比如可惡的瀝青味道、塑料味道等等。
有位負責任的專家贊同媒體的宣傳,說車內污染已經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認定,它和高血壓、心臟病等一樣,是人類健康十大威脅之一!
老天爺,到底讓我們開車窗還是關車窗?城里人都搞不清,怎么讓鄉(xiāng)下人效仿?
有個狡黠的鄉(xiāng)下人總結道:過去城里人在廁所里蹲坑蹲完了,用草紙這么一揩;當時的鄉(xiāng)下人很窮,只能用稻草或者樹葉這么一刮。等到鄉(xiāng)下人也帶著土黃色的草紙上廁所時,城里人已經用雪白的卷筒紙揩了;等到鄉(xiāng)下人緊趕慢趕,上廁所終于也開始用卷筒紙了,城里人已經用這種雪白的紙頭擦嘴了……
過去鄉(xiāng)下人把放到嘴里去的東西叫“吃的”,而城里人的叫法不一樣,叫它“食品”;等鄉(xiāng)下人也叫“食品”的時候,城里人叫它“食品衛(wèi)生”了;等鄉(xiāng)下人也叫“食品衛(wèi)生”的時候,城里人叫它“食品安全”了;等鄉(xiāng)下人也叫“食品安全”時,城里人已經在議論什么“食品犯罪”、“食品殺人”、“食品武器”……了。
唉,左右為難,上下折騰,其實城里人和鄉(xiāng)下人一個樣,老是趕不上趟,用上海話來說,叫赤了腳追不上!
最近,有個城里的給別人當司機的人到自己農村家鄉(xiāng)去喝酒,他告訴他的鄉(xiāng)下親戚:我在城里做了這么多年,非常有體會,你們如果想成為一個真正的城里的成功人士,必須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沒有名片;第二,自己不開車……
鄉(xiāng)下親戚打斷他的話:沒錯,有你這樣的人幫他開車,他當然不開車……
司機揮揮手說:你聽我說下去好不好?說到第三了對不對?第三,衣服沒有l(wèi)ogo;第四,住的是小獨院;第五,每天都午睡;第六,包里現金很少;第七,經常在郊區(qū)戶外活動;第八,生兩個孩子……
司機還沒說完,所有的鄉(xiāng)下親戚都起哄:喂喂喂,你說的這種人,我們村全部都是。這是城里的成功人士跟我們學的吧?
最后,還是讓我抄錄一段網友發(fā)給我的短信,當然也是關于赤了腳追不上的:上幼兒園時想上小學,因為聽說小學不用睡午覺;讀小學時想上初中,因為聽說初中不用把手背在后面坐了;讀初中時想上高中,因為聽說高中的老師不會管東管西;讀高中的時候想上大學,因為聽說大學里面有很多空余時間;考上大學時想盡快參加工作,因為有了工作不用再去上課;有了工作發(fā)現還是想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