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恒平
“不讓去喝酒了,能在家吃一頓飯真舒服!”《八項規(guī)定》下發(fā)后,不少領導干部由衷發(fā)出了感慨。
感慨雖然道出了不少領導干部的心聲、無奈,卻也真實詮釋了一段時期以來企業(yè)領導干部較為普遍的現(xiàn)象:八小時之外忙應酬,忙喝酒,似乎成了一些領導干部的必修課。殊不知,“公款吃喝”嚴重影響領導干部的素質、形象,敗壞黨風、政風。一個具有優(yōu)良作風的干部若管不住自己的嘴,隨意拿公款吃喝,還有何優(yōu)良可言?這與我黨倡導的保持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豈不明顯背道而馳?試想,老百姓看見滿臉通紅,一身酒氣的干部,他們會作何感想,對這樣的領導干部還會有何信心?
“公款吃喝”,老百姓對此嗤之以鼻,社會也十分痛恨,為何仍屢禁不止,原由自然頗多。不少領導干部紛紛吐槽:稱“瘋子才想吃公宴”,“喝壞了黨風喝壞了胃,喝得老婆分床睡”。
這樣的感嘆、無奈絕非“得了便宜還賣乖”。前不久,網(wǎng)上曾報出爆料,說內(nèi)蒙古某縣分管外宣工作的副縣長一天接待了十來批客人,陪洗澡8次,整個人都快泡虛脫了。最后一次他都沒有更換衣服,直接就在洗澡池子里等客人到來?!皝淼亩际巧霞夘I導,不陪不行,接待拉近感情?!边@位副縣長無奈地說。
以上種種“無奈”,雖然領導干部的初衷多是為了讓企業(yè)或單位有一個良好的生存環(huán)境或發(fā)展空間,且“人情”、“關系”在目前的社會里確有市場,并有一定的“調(diào)劑”作用,但它畢竟是暫時的,上不了臺面的,或許更多是人們處在傳統(tǒng)文化與西方文化十字路口不知所措所選擇的一種交際手段。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法律法規(guī)逐步健全,尤其是社會誠信機制、文明道德意識的回歸與完善,這種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人情”、“關系”觀,自然會成為“過去式”。前不久黨中央提出的《八項規(guī)定》,不正是給予了我們一個較好的詮釋嗎?
這種詮釋,是醫(yī)好社會不良風氣、消除為官就靠潛規(guī)則的良藥,更是解決領導干部日常為“被應酬”、“被吃喝”而糾結的“法碼”。但問題的關鍵,還需領導干部身體力行,自覺踐行,人人從潔身自好做起,個個敢于反擊不正之風,不與之隨波逐流,不給腐敗之風提供舞臺或滋生的土壤,將主要精力放在踏踏實實工作上,放在為職工辦實事上,而非“陪領導洗澡”上。
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是非曲直自有公論。良好的社會風氣一旦成為了我們整個社會、企業(yè)的主旋律,或演變成了每一個領導干部的行為準則,我們豈需要陪吃、陪喝、陪應酬?更何需我們陪到“泡澡到虛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