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雨飛?胡譯文
摘 要:“實效性”從字面上理解即是“實實在在的效果”。在心課標深入人心的今天,探討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更具有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英語課作為一門學生為主題的課,實效性就應當體現在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狀況,這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只有每位教師都關注到實效性這個問題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學生才能更有效的參與,知識也才能更好地落實。本文就此問題做出了一些探討。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實效;評價方式;課上活動
“實效性”從字面上理解即是“實實在在的效果”。在心課標深入人心的今天,探討英語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更具有現實意義和時代意義。英語課作為一門學生為主題的課,實效性就應當體現在學生課堂上的參與狀況,這對教學質量產生直接的影響。只有每位教師都關注到實效性這個問題才能更好的進行教學,學生才能更有效的參與,知識也才能更好地落實。為此,我們進行一些探討和實踐,并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一、目標明確,提高課堂實效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出發(fā)點和回歸點,教學目標的制定是否準確清晰,不僅影響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在很大程度上也牽制了最終的學習效果。《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體目標。一堂好課必須有一個恰當、切合實際的教學目標。教學者要根據教學目標來設計教學方法,選擇教學手段、組織教學進程。因為教學目標對課堂教學有導向性作用,且不同學生對目標的達成度可以是不同的,所以教師對學生的目標達成應心中有數,這有利于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同時,教師要根據不同水平學生的學習效果,隨時檢測并調整自己制定的教學目標,進而不斷的提高課堂實效。
二、新課導入,決定課堂成敗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教學導入是英語課堂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成功的導入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思維,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教師能夠靜心準備教學導入,使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并在輕松、活潑的氣氛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以下就是我們嘗試的一些方法導入方式:
1, 簡單歌曲、視頻導入
因為有些歌曲歌詞簡單、內容生動、形式活潑、韻律優(yōu)美,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上課開始,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而由于歌曲節(jié)奏明快,氣氛熱烈,利用歌曲熱身使孩子們常會感到新奇振奮,不由自主地會隨著旋律輕輕哼唱,并對將要學習的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學習的氛圍。視頻導入亦如此,同樣能達到所預想的效果。
2, 情景導入
情景能引發(fā)學生的聯想,激發(fā)學生的情智,啟迪學生的靈感,只有通過情景教學才能學到地道的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的開始就要為學生營造氛圍,讓學生入情入境,全心全意投入到課堂活動中。比如,在進行飯店話題時,正式課之前會給學生設計一個情景。假如你來國外的一家餐廳,想要吃飯,你應該怎么辦?請上一兩個學生簡單說一下, 無論說的對與錯,都給予鼓勵,然后引入新課:“Lets see how Tom does in a foreign restaurant,” 這樣自然而然把學生引入新課的情景之中。
3, 實物導入法
直觀教學是一種自然的教學法,它既簡單又形象,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尤其初中低年級的學生大都對英語有一種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課精力較集中,又喜歡模仿,直觀能力較強,抓住他們這一特點,常采用實物導入法。比如,北師大版第四單元Topic 3 They are three dollars a kilogram?。Section A時, 把面包、土豆、番茄、蘋果等帶進教室,先讓同學們認識這些東西并學會,然后問他們猜多少錢一斤?有的能說出來,有的能夠把可數名詞復數加上s等等,然后通過聽一段與在市場購物有關的聽力,進而自然的引入到新課。這樣的導入直觀形象,易懂易學。
三、教學活動多樣,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有助于開發(fā)他們的智力,培養(yǎng)他們的學習興趣,擴大他們的知識面,提高他們的英語交際能力?!芭d趣就是最好的老師?!笨鬃右苍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里的“樂”指的正是“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精心設計課堂活動,想方設法以新穎、豐富多彩的各種方法激發(fā)學生興趣,用興趣來激活他們的思維,喚起他們的學習注意,進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去,真正成為一堂課的主人。曾設計了這樣一個課堂活動:Suppose I were the hostess of the quiz show——Would you like to be tested about the reading passage?(采用現在比較流行的電視問答方式,利用多媒體對一篇課文進行閱讀理解)結果學生興趣極濃,本來很枯燥的文章學生讀得津津有味??梢妿в腥の缎缘幕顒邮嵌嗝茨芪龑W生,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所以教師要盡量使課堂活動生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并能與有效的語言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因此,中學階段合理利用他們所熟悉的一些娛樂節(jié)目或是歌曲、電影等可以有效的讓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并能愉快的學習知識。
四、建立評價機制,激發(fā)學習動力
《英語課程標準》強調:英語課程的評價體系要體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應關注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發(fā)展過程及學習效果,既關注過程又關注結果,使對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評價達到和諧統(tǒng)一。針初中學生的特征,鼓勵性評價效果勝過批評性評價,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常要采取獎勵性評價方式。具體形式如下:
1,物質獎勵采用糖果、作業(yè)本、筆記本、羽毛球等學生喜歡的學習用品和運動用品。獎勵那些在課堂活動表現活躍、課后任務完成出色的學生。
2,小組計分法獎勵課堂活動表現好的個人和小組。同時結合言語“Very Good! Great! Well done!”等方式激勵學生。實踐表明:在教學過程中,“數生十過不如獎生一長”,隨便給學生冠上一個“差生”的名號,無疑會讓他自暴自棄,慢慢地喪失學習信心。反之,教師在課堂課后利用言語或獎勵,采用表揚、激勵的評價方式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實效。
五、作業(yè)樣式多樣,促成課堂實效
作業(yè)是檢查教師教學情況和學生學習情況的重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熟悉和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以及鞏固已學知識的有效手段。但對于絕大多數學生來說,作業(yè)給他們的印象是“枯燥”和“無聊”。所以使作業(yè)多樣性,提高作業(yè)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也是很有必要的。語言來源于生活,并在日常生活中運用于交際。日常生活是語言教學的第二課堂,教師作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引導者,應時刻關注學生在“第二課堂”的知識積累和語言的創(chuàng)造性運用,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真實性的交際。如失物尋找、寫請假條、寫信、看病、購物等家庭作業(yè)等,例如,在進行天氣預報這一話題教學時,作業(yè)可以這樣設計:
①收聽當天的天氣預報,并完成下表。
②仿照課本中的短文,用英語寫一則天氣預報。
讓學生結合課堂所學知識,以作業(yè)的形式引導學生與同學進行學習、生活等方面的語言信息交流,鞏固所掌握的語言信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確實實踐語言教學“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新的課堂教學理念。
常言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作為老師一定要設計有興趣的活動,嘗試著使每一節(jié)課能給學生帶去新的感受,在快樂中完成教學內容,從而達到課堂的實效性。
參考文獻
[1]教學機智 教育智慧的意蘊 馬克斯·范梅南、 李樹英 教育科學出
[2]艾麗斯·烏德瓦里-索爾納(Alice Udvari-Solner) (作者), 保拉·克盧茲(Paula Kluth) (作者)
[3]回到教育的原點:竇桂梅教育教學管理精華 竇桂梅 文化藝術出版社 (2011-01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