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潔,周 微,劉博強
(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紅旗醫(y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99)
·針灸推拿·
針刺聯(lián)合穴位注射治療眼肌麻痹臨床觀察
劉 潔,周 微,劉博強
(牡丹江醫(yī)學院附屬紅旗醫(yī)院,黑龍江 牡丹江 157099)
目的:觀察對眼肌麻痹患者采用針刺聯(lián)合穴位注射治療的效果。方法:對我院2010年7月-2011年11月的30例眼肌麻痹患者采用針刺主穴聯(lián)合穴位注射藥物進行治療。結果:治愈25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達96.7%。結論:對眼肌麻痹患者采用針刺聯(lián)合穴位注射治療效果肯定。
眼肌麻痹;針灸療法;穴位注射
眼肌麻痹,也可以稱之為麻痹性斜視,在眼科臨床診療中比較常見,由于病因復雜,目前尚沒有確切的治療方法。我院于2010年7月-2011年10月對30例眼肌麻痹患者采用針刺聯(lián)合穴位注射治療,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0年7月-2011年10月在我院治療的眼肌麻痹患者30例,全部為單眼發(fā)病,年齡35~68歲,均出現(xiàn)雙眼復視、頭暈、頭痛的癥狀。其中眼外傷7例,糖尿病12例,腦血管病6例,炎癥引起的3例,不明原因2例。排除由顱內占位、眶內占位、鼻咽癌及重癥肌無力引起眼肌麻痹的患者。診斷結果:外展神經(jīng)麻痹9例,動眼神經(jīng)麻痹21例,其中累及上瞼提肌者7例。
1.2 診斷標準 主要具有:①眼位偏斜。②眼球運動障礙。③第二斜視角大于第一斜視角。④代償頭位。⑤復視、頭暈。
采用針刺聯(lián)合穴位注射,配合全身給予擴血管及營養(yǎng)神經(jīng)藥物進行治療。
2.2 穴位注射 選取患眼3個穴位,常規(guī)消毒,用2.5mL注射器抽取維生素B12注射液1mL,垂直刺入皮下穴位約0.2寸,每個穴位注射藥液0.1mL。每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休息3d后,繼續(xù)下1個療程。
3.1 療效標準 治愈:眼位正,眼球運動自如,復視、頭暈等癥狀完全消失;有效:眼位偏斜減輕,眼球運動欠靈活,復視消失或減輕;無效:治療前后無明顯改變。
3.2 治療結果 30例患者中治愈24例(占80%),有效5例(占16.7%),無效1例(占3.3%,患者未堅持配合治療)。
眼肌麻痹可分為先天性與后天性兩類,先天性者是先天發(fā)育異?;虍a傷及出生后早期疾病引起,后天性者多由炎癥、血管性疾病、腫瘤、內分泌疾病、外傷等所致[1],臨床中顱內腫瘤術后也可遺留眼肌麻痹[2]。本文所有患者均為后天性眼外肌麻痹,中醫(yī)學認為此病多因風邪入絡,邪氣在眼部結聚后氣血運行不利,氣滯血瘀所致。因此,可以依據(jù)眼部的解剖結構結合經(jīng)絡理論局部取穴,采用針刺聯(lián)合穴位注射的方法治療眼肌麻痹。太陽和球后是經(jīng)外奇穴,能夠疏通眼周的氣血,是治療眼病的常用、有效穴位。選取患眼周圍的穴位進行針刺能夠直接刺激麻痹的眼肌,興奮受損的神經(jīng),行氣活血,疏經(jīng)通絡,改善眼部血液循環(huán),從而促進麻痹眼肌恢復功能[2-4];將藥物直接注入穴位可以直達病灶,能夠疏通經(jīng)脈,活血化瘀,營養(yǎng)眼部神經(jīng)及肌肉,使麻痹眼肌盡快恢復[5]。在臨床治療過程中,不論是針刺還是穴位注射,都要求醫(yī)者足夠熟悉眼部的解剖結構,行針技術熟練,動作輕緩并注意針感。針下得氣,氣達病所,才能有效地發(fā)揮治療作用。因球后穴的位置較特殊,所以在操作時需要特別注意,刺入之后不需捻轉[6]。我院治療的30例后天性眼外肌麻痹患者中,年齡輕且體質較強者針下得氣快,年齡大且體弱者針下得氣相對慢,治療效果相對差些。另外,治療效果的好壞與患者是否配合有很大關系,患者配合度高,則療效好且療程短,相反則不然。
[1]徐亮,吳曉.同仁眼科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6:363-364.
[2]李丹.頭針加眼周穴治療眼肌麻痹1例[J].吉林中醫(yī)藥,2012,32(7):740-741.
[3]李紅偉,孫申田.電針治療眼外肌麻痹16例臨床體會[J].黑龍江中醫(yī)藥,2010(5):35.
[4]歐陽應頤,張錫芳,尹勇,等.針刺治療眼肌麻痹76例臨床研究[J].中國針灸,2003,23(8):454.
[5]何云.穴位注射為主,針刺為輔治療眼肌麻痹22例療效觀察[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1,9(29):146.
[6]武玉和,李鐵,段曉英,等.針刺球后穴治療原發(fā)性開角性青光眼60例臨床觀察[J].吉林中醫(yī)藥,2010,30(5):424.
R246.82
B
1003-5699(2013)06-0620-02
劉 潔(1982-),女,碩士,住院醫(yī)師。研究方向:各類眼科疾患。
2012-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