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學青
鄔學青,天津市英語特級教師,現任天津市第四十三中學校長,先后獲得天津市勞動模范、全國模范教師、全國三八紅旗手和天津市“十五”立功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
英語教師,特別是普通高中的英語教師,經常抱怨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習英語,而且很多學生還選擇各種課外英語課程進行學習,中考成績也已經達到畢業(yè)標準,所使用的高中教材的內容原則上也是和初中的內容銜接,但是隨著知識難度的加大,學生的學習成績卻越來越差,對學習的熱情也越來越低。教師們雖然也下工夫分析教材,研究教法,但效果甚微。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總結反思教育教學中的成功和失誤,走進初、高中課堂,我觀察發(fā)現“學生讀不懂教材”“教師讀不懂學生”是“課堂低效”的主要原因。教師一直把關注的焦點放在教學的內容上,而忽略了教學的對象,也就是說沒有真正“讀懂”學生,沒有了解學生的需求。學生先前的認知狀態(tài)和情感特征,既是學生今后進行有效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教師實施課程的前提。多么有趣的教學,多么貼近學生生活的話題必須建立在學生可以聽得懂的前提下,否則,毫無意義。
為了“讀懂學生,因材施教”,學科組可以嘗試采用教師和教師的合作研究、合作教育,實現校內課程聯盟。改變學生在初中、高中階段所學課程缺乏有效銜接的狀況,依據教學論中的循序漸進理論,探索從孤立(學段或年級)的校本課程開發(fā),向借鑒“合作教育理論”的校內課程協同轉變的途徑。總之,先讀懂學生,再確定教學策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是教師設計相應的課程實施策略的基礎,是實現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保證。
為了“讀懂學生,因材施教”,教學中英語學科組嘗試采用三種方式開展教師和教師的合作研究、合作教育,通過跨學段、不同年級的合作教研,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一是開展不同學段(初中、高中)教師和教師的集備交流活動。二是建立前任和后任教師交接制度。三是建立專題主備制度。三種方式目的都是讓不同學段、不同年級的教師相互了解,互相學習長處,彌補不足。新任課教師縮短探索階段,盡快借鑒原任課教師的長處,修正前任的不足,使新老任課教師既連貫又有發(fā)展,教學也更加科學。
另一方面,利用社團等方式開展不同學段學生的活動,激發(fā)興趣,觀察、發(fā)現問題,再對班中學生的認知狀態(tài)和情感特征進行有效的評價和分析,為因材施教做好充分準備。
通過跨學段教師的座談和研討,大家發(fā)現,無論是初中教師還是高中教師,受學生歡迎的,且其所教學生無論是學習態(tài)度還是學習成績均較好的教師都具備一個相同的特點,那就是他們的師生關系都很融洽,而師生關系又體現在教師教學過程中所表現的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上。教師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自主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賦予教法以情感,努力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使學生主動投入學習。
“精致教學”四要素,一是激情導入。教師不要忽視每節(jié)課前5~10分鐘的導入,備課中設計激情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內在的情感因素,使他們很快進入狀態(tài),積極地投入新課的學習。
二是巧用提問。提問是高效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巧用提問可以誘發(fā)學生思考,使學生在答題的同時建立自信。所以,教師除了要關注提問的內容,還應注意考慮學生層次,克服隨意性;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克服急躁心理;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克服盲目評價。
三是鼓勵質疑。質疑是探究的前提條件,新課程中,學生不再是被動接受知識,他們思維靈活,敢于對教授的內容質疑,渴望拓展新知。教師要積極面對學生的質疑。葉瀾教授說:“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而沒有激情的行程?!睘榱思顚W生探究,英語課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質疑,和學生一起討論,思考,發(fā)現。教和學的聯盟有利于師生情感交融,課堂生動和諧。
四是尊重差異。教學過程中,在“以學生為中心”的指導思想下,學科組堅持“面向全體,不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次教學,把整體教學目標分解為層次目標,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的目標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學生的主體地位應體現在教育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課堂內外,動之以情,以真愛關心學生,以真情打動學生,以微笑面對學生,每天教師都能使學生感到親切和善意,體驗到愉快和振奮,讓學生輕松愉快地自由思想。
在跨學段教師的聽課、課堂觀察和課后分析、討論中,我們發(fā)現,很多學生上課思維活躍,反應機敏,但是一進入聽課的環(huán)節(jié),就很難集中注意力,易走神,而有的學生雖然不善于記憶背誦知識,但是善于表演和其他的展示活動。另外,也有一些學生課外知識豐富,但是只依靠課堂教學的活動,不能給其展示自我的機會。針對這些問題,我們從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終身學習技能出發(fā),一方面從改革課堂教學方式的基礎性環(huán)節(jié)入手,將講授、學生練習、教師講評等指導性的傳統課堂教學方法,和小組合作、集體研討、課堂自學等教師引領性課堂教學有機結合,在課堂教學中逐步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性學習的學習風格和技能。另一方面,教師通過為學生課外小組合作學習設計探究性學習任務,及為學生自主進行課外拓展性學習提供有效指導等方式,不斷為學生挖掘課堂之外的潛在學習資源,和學生共同學習。
1.信息資源拓寬視野。
現代媒體具有實時性的特點,會在第一時間報道人們最關心的話題,這些話題都會很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報刊的內容新穎、形式豐富,可適當選讀,拓展知識。一些廣播電視節(jié)目也為學生從視覺到聽覺上獲取資源提供了便利。如簡易英語經典小說讀物、報刊及膾炙人口的《Discovery》等電視欄目,這些課本之外的資源讓學生在休閑中獲得知識。
2.特色活動激發(fā)興趣。
教師要善于誘導、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新意識。結合教學內容,教師創(chuàng)設一些貼近學生實際的課外活動,吸引和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如自編自演小品,編排短劇《百萬英鎊》《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新編)》等。英語演講、朗誦、課件制作、環(huán)保發(fā)明等比賽及社團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不同年級不同學段的學生,在交流和合作中學習和使用英語,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合作學習互相促進。
教師要精心設計課外拓展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小組活動合作完成學習目標。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一個合作、互動、創(chuàng)新的過程。合作學習不僅要讓學生了解對方的觀點,而且要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學會討論問題的方法。
教師在布置任務的過程中要明確小組分工細則,并落實到人,各取所長,讓每個人都參與到活動中。小組分工合作中,學生既有獨立思考的任務,又有交流互動的研討,不僅發(fā)揮特長,還可以取長補短,在研究、碰撞中獲得的成果,也會更加珍惜。合作學習的過程不僅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潛能,還能讓他們的能力得到提升。
總之,讀懂學生,尊重學生心智發(fā)展,才能真正實現教育過程最優(yōu)化。“No Children Left Behind.”是每一位教師不懈的追求。
專家評介: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很重視中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同時,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英語教學改革也開展得如火如荼。不過,從目前的課堂教學實踐看,英語課堂教學存在著較為明顯的“低效”以至于“無效”問題。教師“不讀懂”學生、教師“讀不懂”學生,是導致這個問題的重要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就需要“讀懂”學生,因為這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和基礎。
鄔學青老師是天津市英語特級教師,在長期的英語教育教學中始終潛心研究學生的特點,探索跨學段教師合作下的高中英語教學模式,《讀懂學生,因材施教》就是探索的成果之一。鄔老師認為,有效的英語教學,應該實現三個聯盟:教和研的聯盟,教和學的聯盟,課外拓展學習和課堂基礎學習的聯盟;而不同學段教師和教師的合作、同一學段教師和教師的合作,是三個聯盟得以實現的基礎和保障。鄔老師的探索和實踐,已經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教學效果。(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名師名校長研究與發(fā)展中心主任、教育學博士胡振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