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如果說人生是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那么痛苦則是一個不可缺少的音符;如果說人生是一望無際的大海,那么挫折就是其中一朵驟然翻起的浪花。一個人,不管處在一個怎樣的人生階段,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都會不同程度地遭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
我們的教育主體——學生,他們在非常順利的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父母對孩子的過分照顧、溺愛和嬌慣,養(yǎng)成了孩子依賴性強,經(jīng)不起挫折,經(jīng)不起打擊,心理抗挫能力很差。而對他們來說,遇到挫折又常常不知所措,常常會深受打擊。有的因一點小事摩擦而發(fā)生口角或拳腳相加;有的考試發(fā)揮不好,作業(yè)被老師要求重作就悶悶不樂或心存不滿;有的因不合理要求得不到滿足就和家長吵嘴;有的因為沒有評上三好學生就要跳樓自殺。這種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我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抗挫能力低,不能自我疏導,合理渲泄。因此對小學生進行合理的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那么,如何教育學生正確面對挫折呢?我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幫學生樹立正確的挫折觀
遭遇挫折,是人在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它是孩子必須學會面對的。孩子的成長,離不開與挫折的搏斗。每一個成功者,都是一個善于在困境中堅持的強者。
教師和家長要指導孩子正視挫折,認真分析挫折產生的原因,要讓孩子知道:沒有人能在每件事情上都做得很好,沒有人總贏不輸,在一場比賽中,即使你贏不了,也要能體會到其中的快樂。人免不了要犯錯誤,總有失敗,但這種不完美并不能削弱我們的自我價值,也不會降低我們以后成功的機會,要鼓勵孩子繼續(xù)嘗試,使得他們在今后生活中能夠接受困難的任務,實現(xiàn)具有挑戰(zhàn)性的目標。這樣不僅可以消除和克服挫折,還可以磨煉孩子的意志。
二、培養(yǎng)學生經(jīng)受挫折的容忍力
所謂容忍力,就是一個人承受環(huán)境打擊或經(jīng)得起挫折的能力。不同的學生,挫折容忍力不同,受挫折后的反應也不同。對挫折的預見能力和容忍能力較強的學生,當挫折出現(xiàn)時,就能運用自如,變挫折為動力。而容忍力較差的學生則會傷心、消沉、埋怨、責怪等。因此,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要指導學生提高對挫折的預見能力,有意識地留給他們一些問題或困難,讓學生去解決,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去體驗忍受挫折的艱難與消除挫折的喜悅。從而逐漸提高學生適應環(huán)境的能力和面對挫折的容忍力。
教師應該告訴學生:困難、挫折其實是一只紙老虎,你越恐懼它,就會越覺得它無比強大;你越勇敢、堅強,它就越軟弱無力。面臨挫折時,一定要堅持下去,只有堅持才能有以后無限的可能。在逆境中堅持是一種智慧,更需要過人的毅力、膽識。往往最終成功的人,不是最聰明、技術最高的人,而是選擇了堅持的人。人生很短暫,為了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價值,就要專注于人生目標,堅持走下去。凡事再堅持一下,挫折也會成為成功的鋪路石。
三、發(fā)揮榜樣的力量,感染學生,使學生坦然面對挫折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很多名人在挫折和失敗面前,不低頭、不氣餒,從逆境中奮起,他們的成功事跡值得我們大家深思和學習。我國明代的談遷用27年的時間編成了五百萬字的《國榷》初稿,卻被貪婪之徒偷走,他忍受這沉重的打擊,埋頭書案又干十年,再次寫成《國榷》的第二稿。之后又經(jīng)過三年的補充、修改,才最后定稿??梢哉f談遷一生為寫此書嘔心瀝血,九死而不悔。如果談遷在遭受初稿被偷的重大挫折之后而一蹶不振,那就不會有13年后的成功。教師要善于運用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的百折不撓,英勇不屈的事跡來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在具體榜樣形象的感染下,學生能加深對挫折的認識,激起內在的上進熱情,提高把挫折轉化為自我鍛煉成長的能力。
四、分散面對挫折的壓力,轉移自己的視線
面對挫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態(tài)度。有人惆悵,有人猶豫,教師要告訴學生遇到挫折時不要把痛苦埋在心里,要向知心朋友或親人訴說出來或大哭一場。這種發(fā)泄可以釋放內心郁積的不良情緒,有益于保持身心健康,但發(fā)泄的對象、地點、場合和方法要適當,避免傷害別人。遭受挫折后,還可以走進大自然,大自然的奇山秀水常能震撼人的心靈。登上高山,會頓感心胸開闊;放眼大海,會有超脫之感;走進森林,就會覺得一切都那么清新。這樣可以使挫折感轉移方向,使我們靜下心來,從而更好地去戰(zhàn)勝挫折。
著名數(shù)學家華羅庚曾說:“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長河中有無數(shù)礁石險灘。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藥者,才能登上高峰覓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兒,才能深入水底覓得麗珠?!比松y免有挫折,挫折與人生相伴。讓我們坦然面對挫折,勇往直前,共同描繪人生美麗的畫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