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思允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意識,并且悄悄地追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價值取向,并且默默地奮進。太陽不語,卻把它的光輝灑向宇宙,大地不語,卻把她的寶藏獻給人類。我作為一名教師,普通而又平凡,愿像太陽的一束光,大地的一寸土,用辛勤的汗水,培育祖國的花朵,用知識的甘露,滋潤孩子們的心靈。新學期伊始,我們?nèi)=處熀蜕顥l件優(yōu)越的學生乘坐兩輛校車,去感受孩子們艱苦的求學之路。沿途我們路徑東安屯、輪胎廠、師范學校等地。路途的遙遠與顛簸,使我們體會到了學生們上學的艱苦。當我們下車來到生活困難學生家慰問時,看到的是:巴掌大的小屋,凌亂的土炕,昏暗的燈光下,一個年僅十歲的孩子正在寫作業(yè)。我心里一陣酸楚,伴隨一種莊嚴的使命充溢胸間的同時,在我的心靈深處也一直思索著這樣一個問題:我應(yīng)該為學生做些什麼呢?
記得孔子曾說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表n愈也曾說:“以一身立教,而為師于百千萬年間,其身亡而其教存?!边@些都充分說明,教師應(yīng)以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為人師表,以身作則;用人格的魅力、樂觀向上的精神感染學生;以嚴謹求實的學風、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因此我認為,為師者應(yīng)做到:
一、用愛播撒教育的天空
1. 愛就是關(guān)懷,架起溝通學生心靈的橋梁。高爾基就曾經(jīng)說過:“誰不愛孩子,孩子就不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睅煇凼墙逃摹皾櫥瑒保沁M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guān)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而這種力量是鼓起兒童智力、道德、個性向上發(fā)展的風帆。當學生父母離異、無家可歸時,我把孩子接到家中,給他以家庭的溫暖;當學生癡迷于電子游戲時,我循循善誘、耐心開導、送上貼心的話語;當學生成績不佳時,我?guī)退o導,送上鼓勵的微笑;當學生有缺陷、被歧視時,我撫平他心靈的創(chuàng)傷,給予精神的慰藉;當學生遭受挫折、遇到困難時,我給予他向上攀登的力量。
2. 愛就是尊重,維護學生強烈的自尊心。尊重、理解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chǔ)。尊重學生是班主任老師溝通師生感情的重要手段。只有尊重、理解學生,才能喚起學生對班主任老師的理解和支持,所以我時時提醒自己應(yīng)該從他們的心理發(fā)展特點出發(fā),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的幼稚和天真;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我縮小心理距離。為此,我尊重每一個孩子,不大聲訓斥學生、不冷落學生、不隨意當眾批評學生、更不羞辱嘲笑學生,學生在我的尊重下,更加自尊、自愛、自強、自信。
實踐證明,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教師只有尊重學生,才能使學生更好地接受老師的教育。辛勤的汗水換來豐碩的果實,不知兩毛錢是什么東西的劉同學早已名列前茅,連數(shù)數(shù)都數(shù)不明白的張同學也已成了班級的名言小博士。為此,我時常引以為自豪。
3. 愛就是責任,樹立學生向前發(fā)展的風向標。愛學生要深入地愛,要理智地愛。也就是說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決不放任。師愛既蘊含著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xiàn)出深刻的理智,不僅著眼于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應(yīng)注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和前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牢牢地樹立起責任意識。有了強烈的責任感與事業(yè)心,我們才會敬業(yè)、樂業(yè),也才能一輩子“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記得汶川地震時,教室塌了,我們的老師去救護學生,正是因為老師有這種道德,有這種人性的責任、義務(wù),才會去呵護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而在日常教育工作中,當我們站在講臺上看著下面幾十雙渴望的眼睛時,教師需要有把他們教育成才的責任感。是責任,促使我們完成每一天、每一件平凡的工作。為了傳授知識,我們有責任努力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zhì),不斷改進教育方式和教學方法,及時進行歸納總結(jié),以提高自身的業(yè)務(wù)水平,適應(yīng)新課程教學的需要。
愛與責任,相得益彰。“愛”與“責任”是師德的靈魂?!皭邸笔秦熑蔚捏w現(xiàn),而“責任”是愛的化身。有責任感的教師有著堅定的教育信念確信“只有學生問題,沒有問題學生”,因為教師的鼓勵、贊美、欣賞和支持,永遠是學生最好的禮物。透過愛的鼓勵和安慰,讓他們更加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zhàn),擔負起我們師者肩上的責任。
二、深入鉆研,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
教學有法,而無定法,在教學這條五彩之路上,應(yīng)是百家爭鳴、百花齊放,通過幾年的深入探求,我努力使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在主動中發(fā)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創(chuàng)新!
1. 教方法,做學生學習的指導者。讓學生學會學習。建立自信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但僅憑學生的信心是不夠的,還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笆谌艘贼~,不如授之以漁?!爆F(xiàn)代的學生應(yīng)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應(yīng)在充分相信學生的基礎(chǔ)上,有計劃地進行學法指導。使其不斷具備自學的能力,更加有效地學習。使學生“想學”、“能學”、“會學”、“堅持學”,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
2. 換角色,做學生積極的旁觀者。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是學生學習的伙伴。所謂“旁觀者”是指教師從專制的講臺走下來,走到學生中去。讓學生做“小老師”,老師做“大學生”。為學生搭建舞臺,展現(xiàn)風采。學生在自主觀察、實驗或討論時,教師要積極地看,積極地聽,設(shè)身處地感受學生的所作所為、所思所想?!胺e極”的“旁觀者”是指教師在幕后要認真觀察、耐心傾聽,導以方向、注以動力,保護自主的火種,激發(fā)自主探究的熱望。使其在有方向、有目標、有方法、有熱情的探究氛圍中不斷深入。每個孩子都有表現(xiàn)自我的欲望,教師要尊重學生的需求。學生的視野是寬闊的,很少受思維定勢的限制,大膽放手,“幫助孩子起飛”,努力創(chuàng)設(shè)一片信任的天空,“喚醒沉睡的潛能,激活封存的記憶,開啟幽閉的心智,放飛囚禁的情愫!”
3. 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良好的自主空間,即:問題空間、探究空間、實踐與創(chuàng)新空間。假如你擁有一園竹籬,就會培育出歡快的小雞,假如你擁有一片樹林,就會培育出歡暢的小鳥,假如你擁有高山、大海、藍天就會培育出振翅高翔的雄鷹!通過不斷的探索,確立了“疑、思、探、明、用”探究式教學的教學模式。教育不光是給孩子們知識,教育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一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以積極的生存心境、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對待生活。
三、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體驗的空間
少年兒童是未成年人。社會閱歷淺,所了解的社會崗位不多,扮演的角色也單一。為了幫助隊員了解國情,認識社會,作為輔導員的我,深深地認識到組織隊員學好課本知識的同時,還應(yīng)盡可能地帶領(lǐng)他們深入到社會、學校、家庭生活中去,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中去。
1. 引導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教師應(yīng)積極開展學科活動課,促使隊員語言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的提高;還應(yīng)組織學生開展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小制作、小考察、小論文等活動,讓學生接觸現(xiàn)代科技、學習和運用網(wǎng)絡(luò)技術(shù),了解科技進步的成果,體驗科學技術(shù)的巨大力量,在體驗中培養(yǎng)崇尚科學、反對迷信、追求真知、勇于探索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生動活潑的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知識技能時的幸福感覺,激發(fā)學生上進的積極性。
2. 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中體驗,幫助他們增強生活能力。如,經(jīng)常引導學生通過扮演“家務(wù)勞動小崗位”、“學當一天家”、“過把癮”、“我和爸爸(媽媽)一天生活紀實“大追蹤”、“爸爸(媽媽)的眼睛”大特寫、一分鐘贊美——夸夸我的好爸爸(好媽媽)”、“跟爸爸媽媽學一招”等角色,鼓勵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體驗爸爸、媽媽的辛勞,從而增強兩代人之間的溝通,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感受親情的溫馨,養(yǎng)成熱愛勞動品質(zhì),學會為父母分憂、學習生活自理的本領(lǐng)。
3. 引導學生在社會生活中體驗,以加快他們的社會進程。引導學生走進社會,去接觸各行各業(yè)的勞動者,體驗勞動的艱辛與價值,使他們深深感到交警和消防官兵的艱辛,不僅他們的安全意識得到了增強,而且在參與實踐中,他們也獲得了工作過程中的艱辛和完成任務(wù)后的快樂與收獲。
4. 引導少年兒童在大自然中去體驗,培養(yǎng)健全美好的心靈。我經(jīng)常促使學生對周圍的環(huán)境污染等情況進行廣泛深入地調(diào)查,了解環(huán)境惡化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樹立人人爭做“環(huán)保小衛(wèi)士”的意識,從而培養(yǎng)他們熱愛大自然的美好情操。體驗使學生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在實踐中,他們親身體驗和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諦,體驗到了收獲的快樂。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或許是農(nóng)夫的寫照。而對于教師,特別是小學教師,那便是“日出而作,日落而不息”。無私的奉獻光和熱,默默哺育著大地的萬物,卻從不詢問人們?yōu)楹尾粚ζ渥⒛揩I禮”這或許是太陽的風格,也正是我一直以來的追求。我捫心自問,為了什么,我要這樣不知疲倦?為了什么,我要這樣全心投入?為了什么,我要讓它占據(jù)我的整個心靈?
心靈回答,內(nèi)心索引,為了用愛托起明天的“太陽”,更是為了那神圣的召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