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劉振啟 劉杰
車前草原植物
車前草藥材
車前草為常用中藥,始載于《名醫(yī)別錄》,車前草又稱車轱轆菜、牛舌草、飯匙草、豬耳草。車前草的功效是清熱利尿、祛痰、涼血、解毒,臨床用于水腫尿少、熱淋澀痛、暑濕瀉痢、痰熱咳嗽 、吐血衄血、癰腫瘡毒等癥。
傳說西漢時有一位叫馬武的名將,在一次戍邊征戰(zhàn)中,其所率部隊被敵軍圍困。時值六月,酷熱無雨,由于缺糧少水,人馬饑渴交加,肚子脹痛,尿痛血紅,點滴艱澀。隨軍郎中診斷為尿血癥。但苦于無藥醫(yī)治,遂束手無策。
一天,馬夫張勇忽然發(fā)現他管的三匹馬都不尿血了,精神也大為好轉。經過觀察他發(fā)現原來馬啃食了附近地面上生長的牛耳形的野草。他靈機一動,心想大概是馬吃了這種草治好了病,于是自己也采了一些草,煎水一連服了幾天,身體果然舒服多了,小便也正常了。
張勇把這一發(fā)現報告了馬武,馬武大喜,立即號令全軍吃這種草。幾天后,人和馬的尿血癥都治好了。馬武問張勇:“這草在什么地方采集到的?”張勇向前一指:“將軍,那不是嗎?就在大車前面?!瘪R武哈哈大笑:“真乃天助我也,好個車前草!”從此,這草便被稱為“車前草”了,而它結的籽就叫做“車前子”。
車前草為車前科植物車前、平車前的干燥全草。主產于江西、安徽、江蘇等地。因為車前草、車前子都可藥用,因此,大部分地區(qū)可以種植,河北、東北等地區(qū)有種植,但兩種車前藥材性狀不同,車前子的性狀也有所不同,藥效是相同的。采收一般在夏季,采挖后除去泥沙,曬干。
車前 根叢生,須狀。葉基生,具長柄;葉片皺縮,展平后呈卵狀橢圓形或寬卵形,長6~13cm,寬2.5~8cm,表面灰綠色或污綠色,具明顯弧形葉脈5~7條;先端鈍或短尖,基部寬楔形,全緣或有不規(guī)則波狀淺齒。穗狀花序數條,花莖長。蒴果蓋裂,萼宿存。氣微香,味微苦。
平車前 主根直而長。葉片較狹,長橢圓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4cm,寬2~3cm。
兩種車前草藥材均以色綠、完整者為佳。
飲片性狀:為不規(guī)則的小段,根葉、花混合。葉片皺縮,破碎,或卷曲,表面灰綠色或污綠色,縱脈明顯穗狀花序。氣微,味苦而有黏性。
民間可用鮮車前草90~120g,水煎,調蜜糖30g沖服,可治療急性腸炎、細菌性痢疾等腸胃病癥。另外,鮮車前草搗汁,空腹喝,可治療小便尿血。取車前草500g,加水煎取后服用,可以治療小便不通。
動物試驗證明,車前草能抑制呼吸中樞并能增強黏膜分泌機能,使氣管及支氣管的分泌增加,因此有鎮(zhèn)咳祛痰作用。此外,車前草還有利尿降壓作用,其煎劑對痢疾桿菌有抑制作用。臨床報道可用于鎮(zhèn)咳祛痰,車前草做成組織療法浸液還可以用于慢性支氣管炎,效果良好。最新研究發(fā)現,將車前草做成代茶飲也有降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