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舒適護理在老年骨折患者術后護理中的應用
王琦
舒適護理;老年骨折;術后護理
隨著護理事業(yè)的發(fā)展和醫(yī)學進步,護理模式和內容發(fā)生了很大變化,護理工作從“以疾病為中心”向“以人為中心”轉化,體現(xiàn)了以人為本的護理理念,舒適護理是一種整體的、個體化的、創(chuàng)造性的、有效的護理模式[1],其目的是為了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會上達到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縮短降低不愉快的程度。它具有易懂、務實、實惠廣泛、迅速等特點,易于廣泛應用,我院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對54例老年骨折術后的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收到很好的療效,現(xiàn)將體會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在我院進行骨折治療的老年患者106例,其中年齡最大的91歲,最小的62歲,平均年齡男71歲,女74歲,骨粗隆骨折45列,股骨頸骨折61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54例與對照組52例,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實施舒適護理,2組在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患者手術期間接受常規(guī)治療和護理,干預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舒適護理,舒適護理的具體措施如下。
1.2.1心理舒適的護理 心理舒適指心理感覺,如:滿足感、安全感、尊重感等,骨折患者面臨的一般為突發(fā)事件, 骨折后長期臥床心理負擔加重,情緒多不穩(wěn)定,甚至抵觸或者絕望,而老年人多合并有慢性疾病,生理機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降低[2]。因此術后的疼痛等不適,會引發(fā)患者緊張焦慮的負性情緒,因此護士應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心理問題進行護理干預:①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護理人員主動與患者談心,給予誠摯的安慰,主動關心,體貼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取得患者的信任,幫助其熟悉骨折術后的恢復情況及預后,使其消除顧慮和抵觸情緒,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②幫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室友關系,創(chuàng)造良好病室氛圍,并鼓勵其學習堅強的室友,給他們講解室友成功的實例,增強康復鍛煉的信心。③做好家屬的思想工作,使其積極配合患者術后的護理和康復工作,給患者精神支持,鼓勵子女、朋友多探望陪伴,使其充分感受到被肯定、重視和禮遇。
1.2.2生理舒適的護理 ①減輕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骨折術后24 h內疼痛劇烈,尤其是老年患者,術后應取平臥位或健側臥位,用軟枕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關節(jié)疼痛[3]。護士應耐心傾聽患者的疼痛主訴,在做好心理護理的同時,適當給予止痛藥物或應用鎮(zhèn)痛泵,從而降低疼痛帶來的不適感覺。②環(huán)境舒適的護理。提高溫馨舒適的治療環(huán)境,適宜的光線、氣味、溫濕度能提高環(huán)境舒適度,保持室溫18~22℃,濕度50%左右,并保持空氣新鮮,室內整潔。護士在做護理活動時做到穩(wěn)、準、輕、快,同時做好患者的生活護理,預防壓瘡的發(fā)生,我們給每個患者使用了氣墊床,每日用溫水擦身,保持皮膚清潔,使患者感到身體上舒適,進而使患者心情愉悅。③飲食舒適的護理。骨折術后患者臥床時間長,胃腸蠕動減慢特別是老年人,食欲降低,本來機體抵抗力較弱,尤其是骨折后出血較多,全身代謝紊亂,營養(yǎng)消耗大[4]。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根據(jù)患者個體差異、全身營養(yǎng)狀況和飲食習慣、補充高熱量、高維生素、富含纖維素、高蛋白、含鈣較高的易消化,清淡飲食,以改變全身營養(yǎng)狀況,增強抵抗力,防止營養(yǎng)不良導致的并發(fā)癥,就餐后準備舒適的體位,盡量采取半坐臥位或坐位,餐后整體床單元,搖至舒適體位。④排泄舒適的護理。對于臥床的老年骨折患者,便泌是常見的護理問題,由于患者臥床時間長,活動量小,腸蠕動減弱,患者在入院當天,開始進行腹部環(huán)形按摩,以促進腸蠕動,先學會解小便,再練習解大便,同時在患者排便時,為患者提供隱蔽的環(huán)境,對床上排便進行健康教育,便泌的患者讓其適當增加飲水量,多進高蛋白、高熱量、易消化并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多吃青菜水果,避免辛辣食物,保持大便通暢,養(yǎng)成每日排便的習慣,配合腹部按摩,有效促進腸蠕動,預防便秘,對頑固便秘的老年患者,可以給予藥物治療或行灌腸治療。⑤社會舒適的護理。老年患者最希望得到家人親朋好友的陪伴和來訪,患者家屬朋友的心理狀態(tài)也是舒適護理中不可忽視的部分[5]。住院費用多依賴子女,大多數(shù)患者思想負擔重,護士多與患者溝通,找出患者恐懼、焦慮等不適的因素尋求家屬支持,鼓勵患者親友多來探望,讓家屬多給予關懷和安慰,解除患者的精神壓力和后顧之憂,增加患者的心理舒適度,滿足患者的歸屬感及被尊重感。
1.3觀察指標 經(jīng)相應的護理干預后,分別對2組患者的舒適度,指標的變化及護理工作滿意度等臨床指標進行對比分析。
1.4統(tǒng)計學方法 臨床所得的數(shù)據(jù)輸入到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和分析,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2組患者舒適度指標的變化見表1。
表1 2組患者舒適度指標的變化(例)
注:2組患者舒適度指標的變化,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2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見表2。
表2 2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比較(例)
注:2組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檢驗P<0.05
舒適護理豐富了整體護理的內涵,強調了護理人員、患者、環(huán)境、社會的整體配合,使患者生理、心理、社會各方面達到了最愉快的狀態(tài)或降低了不愉快的程度,促進了軀體內環(huán)境的平衡與穩(wěn)定,舒適護理理念涵蓋了整體護理和人性化的護理,并且滲透每次具體的護理行為中,貫穿于整個護理工作中,使護理目標更加明確,具有可操作性,同時也激發(fā)了護士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老年骨折患者大多通過手術治療達到骨折復位固定,促進愈合的目的,老年骨折后生活不能自理,心理負擔重,對愈后擔心,通過把握患者病程中心理變化特點,有針對性的在不同的階段,不失時機地采用舒適的護理,從而滿足了患者舒適要求,增強了康復的信心,使老年骨折患者在心理上獲得了滿足感和安全感,使患者身心處于最佳狀態(tài),更好地配合治療,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提升了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適應現(xiàn)代護理學以人為本的整體護理理念,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任曉鳳,姬曉青,李麗,等.舒適護理在骨科中的應用.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97-98.
[2] 孫群南,陳婭莉.老年骨折疏松性脊柱骨折的康復護理.中國鄉(xiāng)村醫(yī)藥,2008,15(8):73.
[3] 吳階平,裘法祖.黃家駟外科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79:1947.
[4] 杜克,王守志.骨科護理學.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5:331.
[5] 吳美娟.外科老年患者的生理心理特點和術前護理.中國醫(yī)學研究與臨床,2008,6(6):74-75.
461400 河南省太康縣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