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峰
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的療效觀察
周峰
目的觀察并分析臨床中運用埃索美拉唑對消化性潰瘍的治療效果。方法本院近年來共收治消化性潰瘍患者108例,對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進行臨床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結果對本院消化性潰瘍患者實施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之后,患者在腹部疼痛方面得到較為迅速的緩解,且治愈率較高。結論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方面,埃索美拉唑具有明顯的治療效果,能夠有效的將Hp徹底清除,加速患者的康復速度,治療過程安全可靠,且藥效持續(xù)時間相對較長。
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消化性潰瘍;治療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高發(fā)性疾病,該病的致病原因往往是由于患者胃部胃酸分泌量過大,胃部黏膜對胃部的保護作用下降以及幽門螺桿菌對患者胃部的感染等[1]。在這些致病原因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患者胃部胃酸分泌量異常升高,對胃部的保護黏膜消化作用增強,因而在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其首要任務就是要對患者胃酸的分泌過程進行充分抑制。本院近年來共收治消化性潰瘍患者108例,在治療過程中采用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對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效果,現綜合數據,作出如下報道。
1.1一般資料 自2010年9月到2012年7月,本院共收治消化性潰瘍患者108例,其中男60例,女48例,年齡分布在20~73歲,平均年齡為47.3歲,所有患者在經過檢查之后其癥狀均符合臨床中消化性潰瘍的診斷標準,且其檢查結果顯示Hp為陽性。108例患者由發(fā)病到入院接受治療所經歷的時間分布在2個月至9年之間,其中胃部發(fā)生潰瘍的患者38例,十二指腸潰瘍患者70例。
現對108例患者進行隨機分組,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兩類。其中治療組擁有患者64例,男34例,女30例;對照組擁有患者44例,其中男26例,女18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平均年齡、發(fā)病到入院接受治療所經歷的時間方面均無明顯的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治療組:治療組患者每日口服埃索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三種藥物,其用法與用量分別為:患者一次服用埃索美拉唑藥物40 mg,2次/d;患者一次服用阿莫西林1000 mg,2次/d;患者2次/d服用克拉霉素,一次用藥量為500 mg。在患者服用該三類藥物滿一周之后,改換為每日僅服用埃索美拉唑藥物,一次用藥量為40 mg,1次/d,療程為3個星期。
對照組:對照組患者每日口服奧美拉唑、阿莫西林以及克拉霉素三種藥物,其用法與用量分別為:患者一次服用奧美拉唑藥物20 mg,1次/d;患者一次服用阿莫西林藥物1000 mg,2次/d;患者一次服用克拉霉素藥物500 mg,2次/d。當患者服用該三類藥物滿一周之后,同樣改換為每日僅服用埃索美拉唑藥物,其一次用藥量為20 mg,1次/d,療程同樣為三個星期。
1.3檢測指標以及分析方法 根據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療方式之后的效果,同接受相應治療之前的情況進行比較,將檢測指標分為三種:其一,康復,即患者潰瘍完全愈合,原潰瘍部位周圍發(fā)炎情況消失;其二,有明顯療效,即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潰瘍部位完全愈合,但其周圍組織中的炎癥依然存在;其三,有一定療效,即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其潰瘍面積明顯減小,愈合面積占總面積的50%左右;其四,無效,即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其潰瘍的愈合面積相對較小,并沒有占到總面積的50%[2]。
1.4統(tǒng)計學研究 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相應的分析和處理,對于所有患者統(tǒng)計計量數據使用t檢驗來分析,而計數數據使用χ2檢驗來分析。(P<0.05表示數據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組以及對照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療措施之后,其效果比較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患者在接受不同治療措施之后的效果比較
根據本院治療結果顯示,在治療組64例患者中,康復患者30例,有18例患者有著明顯的療效,13例患者在接受治療之后擁有一定的療效,無效患者3例,其總有效率為95.3%;而對照組44例患者中,有28例患者康復,7例患者出現明顯的療效,6例患者擁有一定的療效,無效患者同樣為3例,其總有效率為93.2%。兩組患者在治療有效率的比較方面差距較小,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目前在國內人群中,消化性潰瘍是一種高發(fā)性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其發(fā)病率在青年人群中相對較高,該類疾病的致病因素與患者胃部胃酸分泌量異常升高、Hp對患者胃部的感染、胃部黏膜對胃部的保護作用降低等有著緊密的關系。醫(yī)學領域對消化性潰瘍的認識停留在認為患者胃部胃酸分泌量正常,就不會使得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出現潰瘍的層面上。隨著醫(yī)學界的學者對幽門螺桿菌的認識逐步加深,對幽門螺桿菌致使患者胃部出現潰瘍現象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
根據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對患者胃部感染與消化性潰瘍的出現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只有從根本上將患者胃部的幽門螺桿菌進行徹底清楚,才能使得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達到理想的程度,因而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要加強對患者消化系統(tǒng)內Hp的治療[3,4]。在本院的治療過程中,治療組患者的治療藥物是由40 mg的埃索美拉唑、500 mg的克拉霉素以及1000 mg的阿莫西林組成,而對照組患者的治療藥物是由20 mg奧美拉唑、500 mg的克拉霉素以及1000 mg的阿莫西林組成,在治療結果的比較方面,其總有效率分別是95.3%以及93.2%,兩者之間的相差較小。但是在治療費用方面,對患者采用埃索美拉唑藥物治療能夠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治療費用,其性價比相對較高。
在治療消化性潰瘍方面,臨床中最先采用的藥物為奧美拉唑,而埃索美拉唑是該藥物的一種異構體。在肝臟首過反應的比較方面,埃索美拉唑相對較小于奧美拉唑;在兩種藥物在患者體內溶度的變化方面,對患者采取40 mg的埃索美拉唑藥物其濃度下降曲線要明顯緩于20 mg的奧美拉唑的濃度下降曲線,由此可知,在藥效的持久性方面,埃索美拉唑具有更為明顯的優(yōu)勢。在本院的研究結果中,對兩組患者在服用藥物之后的3 h內腹部疼痛的緩解程度也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比較,治療組患者在服用藥物后的3個 h內,24例患者的腹部疼痛情況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占治療組患者總數的37.5%,而對照組患者在服用藥物3個 h內腹部疼痛現象得到緩解的患者有13例,占對照組患者總數的29.5%,兩者之間的差異較為顯著,由此可知,埃索美拉唑在進入患者體內之后,其起效速度相對較快。
綜上所述,臨床中運用埃索美拉唑對消化性潰瘍患者進行治療的過程中,該藥物起效快,藥效持續(xù)時間長,所用費用低,值得推廣運用。
[1] 楊憲武,張曉博,路毓峰,等.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消化性潰瘍臨床觀察.河北醫(yī)藥,2010, 32(11):105-106.
[2] 寇玉坤.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73例療效觀察.中國臨床實用醫(yī)學,2010, 04(2):92-93.
[3] 郜麗輝.埃索美拉唑三聯(lián)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療效觀察.河北聯(lián)合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 14(3):59-60.
[4] 張琳, 姚希賢. 嚙齒類動物幽門螺桿菌慢性胃部感染的研究進展. 醫(yī)學綜述, 2004, 10(8): 476-477.
215000 蘇州市滄浪區(qū)友新街道雙橋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