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霞 趙保明
心理干預治療Ⅰ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
王愛霞 趙保明
目的探討心理干預對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方法對本院Ⅰ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分組,一組為對照組,一組為觀察組,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藥物治療,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心理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情緒和糖化血紅蛋白量。結果兩組患者在治療前后情緒均有好轉,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改善情況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結論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通過心理護理能夠得到明顯改善,臨床療效明顯得到提高,心理干預治療Ⅰ型糖尿病值得臨床推廣。
Ⅰ型糖尿病;糖化血紅蛋白;心理干預;臨床療效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代謝性疾病,血糖升高是其主要特征,通常是由胰島素分泌缺陷或胰島素作用障礙所導致的。近年來,我國糖尿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增長趨勢。糖尿病主要分為Ⅰ型和Ⅱ型糖尿病,Ⅰ型糖尿病多發(fā)生于兒童期,主要與遺傳和環(huán)境因素有關。有研究表明[1],糖尿病患者并發(fā)抑郁癥的幾率比普通人大,因此,在治療糖尿病的同時,應給予患者心理上的輔導,避免抑郁癥的發(fā)生。兒童自我調節(jié)意識相對成人來說較弱,所以,對兒童的心理輔導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研究心理干預治療對Ⅰ型糖尿病的臨床療效,現(xiàn)將具體情況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均為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本院就診的103例Ⅰ型糖尿病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WHOⅠ型糖尿病診斷標準[2],均無其他癥狀。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48例,觀察組53例,比較兩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等情況,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采用常規(guī)藥物治療,控制飲食。觀察組在常規(guī)治療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心理干預。
1.3心理干預方法
1.3.1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健康教育 向患兒及家屬講解有關糖尿病的醫(yī)學知識,對于小患者,可以采用看圖對話和放映幻燈片等易于理解的方式,改變其不良認知,避免患者產生恐懼心理,使患者明確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積極接受治療、遵從醫(yī)生的指導,是可以同健康人一樣幸福生活的。針對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方式,正面對待,不要刻意回避。正確指導患者的飲食、治療、用藥、功能鍛煉等。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使患者情緒穩(wěn)定,積極參與及配合治療。
1.3.2為患兒提供適宜的治療環(huán)境 安排相同病情的患者住在一起,使其相互了解,利用多種心理學原理,如團體的情感支持,負性認知的克服等,改善患者的負性認知,正確對待生活中不如意的事情。兒童的可塑性較強,針對這一點,經常給予患者安慰、鼓勵等堅定患者的意志,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1.4療效評價方法 對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采用兒童焦慮障礙自評量表和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進行測定[3,4],并測定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糖化血紅蛋白的含量。
1.5統(tǒng)計學方法 使用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采用t檢驗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比較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在治療后均有改善,觀察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焦慮、抑郁情緒比較
注: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含量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后糖化血紅蛋白含量均有改善,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糖化血紅蛋白含量比較
注: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比較P<0.05
抑郁癥是糖尿病患者經常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這對糖尿病的治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5],Ⅰ型糖尿病多發(fā)于兒童期,兒童的心理發(fā)育尚不完善,患病后,會因不適應而產生一些心理問題,會對治療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兒童的心理護理相對成人來說更為重要,本文研究結果證明,對患者進行一定的心理護理,確實能夠減輕患者的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療效。
心理護理是現(xiàn)代醫(yī)學模式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是一種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護理模式,在治療糖尿病的同時,給予患者心理上的護理, 可以增強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對疾病的治愈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兒童可塑性較強,對不同的患者進行針對性地心理干預,不僅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獲得更好的代謝控制,還能夠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的生活質量。因此,醫(yī)護人員應不斷學習業(yè)務知識,掌握患者的心理特點,不斷總結經驗,更好的為患者服務。
[1] 劉巖,王海麗,孫翔. 青少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護理體會. 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16(4) : 217 -218.
[2] 錢榮立.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3] 王凱,蘇林雁,朱焱,等.兒童焦慮性情緒障礙篩查表的中國城市常模.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2,10(4):270-272.
[4] 蘇林雁,王凱,朱焱,等.兒童抑郁障礙自評量表的中國城市常模.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2003,17(8):547-549.
[5] ShabanMC,F(xiàn)osbury J,Kerr D,et al.The prevalence of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adults with type 1 diabetes. Diabetic Med,2006,23(12):1381-1384.
455000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yī)院內分泌二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