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玉清
語文學科鮮明的人文性在課堂教學中表現(xiàn)得最為突出,因此不能忽視人文教育在語文教學中進行人文教育是必要的。如何進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在感受形象中,滲透人文教育
語文教學是一門帶有濃郁情感色彩的人文學科。我們要抓住文本的知識內(nèi)容與人文因素的連接點,通過感悟人物形象,提升學生的精神素養(yǎng),形成健全的人格。如,《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是一位盲、聾、啞人,幻想能有三天視力的海倫·凱勒,在文中描繪了一個豐富而美妙的世界,她教會了人們?nèi)绾握嬲媲星懈惺苌磉叺囊磺?,充實地生活。學生通過學習真正融化為自己的東西,給自己以力量與精神。又如,《項鏈》這篇課文,通過美麗動人的女主人公瑪?shù)贍柕乱恍淖非笊萑A生活,到頭來為之付出慘重代價的故事。讓同學們深刻領會,用心思索,聯(lián)系現(xiàn)實,不要盲目去追求虛榮,以免得不償失,要從中獲得人生的啟示。經(jīng)典篇目《廉頗藺相如列傳》中,廉頗與藺相如二人的謙虛坦誠、虛懷若谷的美好形象,被人們歷代傳頌。
二、在品析詞句中,蘊含人文教育
語文教學中,要善于把課文中的重點詞、句,準確理解、領會、鑒賞,從字里行間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如,老舍《我的母親》中“在我的記憶中,她的手始終是鮮紅微腫的。”從這樸實的詞句中,將母親辛苦的程度逼真地展現(xiàn)了出來。又如,“失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边@些純樸自然的語言,抒寫了一支感人的心曲,蘊含著作者對母親的摯愛深情。史鐵生的《我與地壇》有這樣一句話:“我那時真想出名,出了名讓別人羨慕我母親?!笔且驗椤澳赣H的苦難與偉大在我心中滲透得深徹?!眱鹤訉δ赣H那份真切的愛也是從母親那毫不張揚的愛中覺醒來的。讓學生細細地品味這些詞句,發(fā)現(xiàn)語言的無窮魅力,從而感受其中的真、善、美,思想境界也會隨之得以熏陶和提升。
三、在閱讀教學中,感悟人文教育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學生形成語文能力的重要基礎。葉圣陶說過:“閱讀是吸收,寫作是傾吐,傾吐能否合于法度,顯然與吸收有密切聯(lián)系。”閱讀是學生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寫作能力和體悟品析能力的有效途徑。課文是教學之根本,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但閱讀又不只限于文本。學生喜歡閱讀網(wǎng)絡作品,因為獵奇,所以吸引眼球。作為語文教師,要加以引導,這樣讀的效果會事半功倍。在閱讀周國平的散文《人的高貴在于靈魂》會認識到:人的高貴不在于顯赫的權勢、富足的金錢、華麗的外表,而在于正直的人性、純樸的情感、善良的人格、圣潔的靈魂。要讓學生在感悟品味美文之時,將美的教育化為絲絲春雨,悄無聲息地滋潤心田。正如三毛所說:“讀書多了,容顏自然改變,許多時候,自己可能以為許多看過的書籍都成了過眼云煙,不復記憶,其實他們?nèi)允菨撛诘?。在氣質(zhì)里,在談吐上,在胸襟的無涯,當然也可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四、在語文教材中,凸顯人文教育
語文教材是語文教學的載體,是語文教學活動賴以進行的憑借,語文教材中的人文教育體現(xiàn)在一篇篇課文中。教材中所選的文章是有生命、有溫度的,其內(nèi)容與思想、精神、情感、靈魂親近相連。讀者通過語言文字來與作者對話,彼此之間產(chǎn)生思想的碰撞、精神的交匯、情感的相溶、靈魂的共鳴。如,《一碗清湯蕎麥面》一文,這一碗面,既有母子三人面對逆境的勇氣和努力,又有面館老板夫婦經(jīng)商之道的仁德之美,其中蘊藏著令人震撼的人格力量和璀璨奪目的人性光輝。讀后,無不為這個故事深深打動,讓學生感悟到這碗面所具有的象征意義。
教材是語文學習的例子,語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課文都蘊含著豐富多彩的文化內(nèi)容,無不賦予人文精神,是學生學習的典范。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抓住、挖掘文本中的教育點,要運用好語文教材中的人文素養(yǎng),并融入自己的經(jīng)驗與智慧,去教育學生、引導學生。學生一方面要掌握其語言表達的藝術,另一方面要領悟其中體現(xiàn)出的人文美,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