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桂艷
農村初中生輟學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的原因,也有學校和家庭教育方面的原因。那么,針對以上現(xiàn)象,我們應該采取哪些措施呢?
一、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改進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加強校本教研及課程改革的力度,提高教師業(yè)務能力及文化素質,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村的師資水平和城里相比,處于滯后狀態(tài)。農村受地域環(huán)境因素、人文因素的影響,信息閉塞,新的教學理念仍處于淺層次理解層面上,課堂教學仍以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主。即使個別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些課改的影子,也顯得捉襟見肘。穿新鞋走老路,課堂教學沉悶,沒有生氣和活力。所以,農村要特別重視教師的培訓工作。只有高素質的教師,學校才能夠發(fā)展,才能提高課堂教學吸引力。讓學生從喜歡老師到喜歡老師的課,是防止學生輟學的良方。打破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尊重學生、關心學生、關注學困生、關注易輟學的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親其師而信其道”。教師授課要有趣味性,體現(xiàn)快樂教學,賞識教育對學生的感染力,使課堂氣氛和諧活躍,師生關系融洽,體現(xiàn)優(yōu)良的師德師風。有些學校教育由于片面追求升學率,使教師把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中上等學生身上,學困生受關注的很少,成績越來越差。對學校、老師失去興趣,也是導致學生輟學的原因之一。為此,要控制學生輟學,必須加大教改力度,改變課堂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的能力,把課堂教學改革推向高潮。
二、真正落實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的教育觀念
首先,教師要以一顆公正之心,以平等的原則去對待身邊的每一個學生,遇事多站在學生立場去考慮。在教學生時,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他們自己去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而不是填鴨式的被動接受?,F(xiàn)在的初中生正處于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逐漸形成的青春懵懂期,作為初中教師的我們要更多地關注學生一生的發(fā)展,習慣決定命運,培養(yǎng)學生一些習慣性、品質性的東西,這樣學生才能夠健康向上的發(fā)展,才能適應社會大潮流的發(fā)展趨勢。
其次,學生犯錯誤后,在教育方法上要切合學生的心理特征,要懂得珍惜學生對老師的那份天真、淳樸的感情,在批評學生時不要有意無意地傷害這種感情。有時老師也可以打個巴掌給個甜棗。要從關心學生的角度加以教育,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用情感去感化他。耐心引導教育,直到學生心服口服為止,不能做出有損學生人格尊嚴的事兒。要找一個恰當?shù)那腥朦c,可根據(jù)這個學生的特點,選擇一些他擅長的事兒,讓他做,讓他有一個表現(xiàn)自我優(yōu)點的機會,并趁機鼓勵他向這個方向發(fā)展。有時往往老師的鼓勵和表揚或是一個開心的笑容,一句真摯的問候,哪怕一個真誠的眼神都會讓學生感到溫暖,一定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切忌傷害犯錯誤學生的自尊心,這也是防止學生輟學的一個有效方法。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讓校園生活充滿陽光
孩子天生頑皮好動,在活動中能夠開發(fā)智力、活躍思維。剝奪學生玩耍時間和空間,有悖于教育、教學規(guī)律。繁重的課業(yè)負擔,使學生感覺學校生活不再有什么樂趣,產生了厭學心理,也導致了輟學。學校教育應當是愉快的,輕松的,不能太過于束縛學生的發(fā)展,即便是管住了學生得嘴,也管不住他們的心。很多老師為了提高成績,一味地占用一些小科的課,而恰恰是這些小科課能起到放松學生身心的作用。另外,學校要多組織各類活動,如一幫一、一對紅,好生帶差生,共同討論問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給學生學習方法,鼓勵多讀課外書,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班級開展一些有趣的小知識競賽,內容要廣,課內、課外的都有,在測試中尋找差距,無論成績在前還是在后,只要進步就表揚。告訴學生:成績不是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活潑開朗,健康就好。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熏陶和感染下,一定會樂此不疲,從而喜歡校園,熱愛校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