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qū)財政局 徐志強
財政屬于經濟范疇,是以國家或政府為主體的經濟行為。一個國家或政府的財政主要包括財政支出和財政收入兩大類,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途徑之一。根據國家當時所處的經濟形勢、社會狀態(tài)等,通過一系列的財政支出與稅收調節(jié),可以影響國民總需求,從而影響國民收入,這就是一個國家的財政政策。
一般情況下,我們認為一個國家或地區(qū)的財政態(tài)勢可以分為三種:緊縮的財政態(tài)勢、中性財政態(tài)勢以及擴張的財政態(tài)勢。財政政策的類型有三種:緊縮性財政政策、中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收支情況也有三種:財政赤字、財政收支平衡以及財政結余。
對于一個國家究竟出于何種財政態(tài)勢,我們往往通過對財政脈沖的計算結果來判斷。財政脈沖是一種財政經濟上常用的算法,主要用來估算某一國家或政府實際的財政刺激力度。國際上通用的計算財政脈沖的方法主要有四種,分別為:簡單脈沖度量法、MF度量法、OECD度量法以及BLANCHARD度量法。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簡稱IFM)一般采用MF度量法。
財政支出主要是指為實現國家的各種職能,由財政或者其他負責部門按照預算的計劃,將集中的國家財政資金支付給相關的部門、集體、人員或事物的活動。財政支出的原則主要有:量入為出、講求效益、統(tǒng)籌兼顧等。財政支出的分類有多種,在此主要介紹三種:按照經濟性質劃分,財政支出可以分為生產性財政支出以及非生產性財政支出;按照最終用途劃分,財政支出可以劃分為消費性財政支出、補償性財政支出以及積累性財政支出;按照國家職能劃分,財政支出可以劃分為行政管理費財政支出、經濟建設費用財政支出以及社會文教費財政支出。
財政收入的來源主要有兩個,一個是稅收、一個是國債,本文主要介紹稅收。稅收是為了實現國家職能,國家依靠其政治權利,依據法律法規(guī)的相關規(guī)定,無償性強制性地通過征收的方式參與社會產品和國民收入的分配以及再分配的一種取得財政收入的形式。一般來說稅收具有三種特性:強制性、固定性和無償性。稅收的職能有組織財政收入、監(jiān)管社會經濟活動以及對社會經濟的調節(jié)等。
稅收和財政支出政策可以影響到國民總需求,從而構成財政政策,所以稅收和財政支出的政策問題是非常重要,可以直接影響到國計民生,稅收和財政政策的確認需要根據當前國家所處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以及國家的財政態(tài)勢決定。財政支出與國民收入成正比關系,即財政支出的增加可以刺激國民總需求,從而使國民收入增加,財政支出的減少會抑制國民總需要,從而使國民收入降低,所以說財政支出對國民收入是一種擴張性力量;然而稅收對國民收入來說是一種緊縮性力量,這是因為稅收與國民收入成反比,即稅收的增加會抑制國民總需求,從而降低國民收入,稅收的減少能夠刺激國民總需求,從而使國民收入增加。
一個國家的財政態(tài)勢可以分為三種:緊縮的財政態(tài)勢、中性財政態(tài)勢以及擴張的財政態(tài)勢。對應著三種財政政策類型:緊縮性財政政策、中性財政政策、擴張性財政政策。根據補償性財政政策的觀點,財政政策的首要問題不應該是謀求財政收支平衡,而應該是利用財政收支政策使得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達到平衡的狀態(tài),即當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出現差額的時候,通過財政收支政策對這一差額進行補償,從而實現社會總需求和社會總供給的平衡;經濟周期的四個階段包括衰退、蕭條、復蘇和繁榮;財務政策的變化應該根據經濟周期來確定,所以財政政策應該是松緊交替。本文采用的就是補償性財政政策這一觀點。下面我們就分別分析不同的財政態(tài)勢下財政支出和稅收的情況。
緊縮的財政態(tài)勢:緊縮的財政態(tài)勢是一種是國民收入處于較低情況的財政態(tài)勢,此時,國民總需求小于社會總供給。在這種情況下,稅收相對處于較高水平,財政支出相對出于較低水平,國民總需求相對被抑制,國民收入相對降低。對應的經濟周期是衰退期或蕭條期。此時,應該采用擴張性財政政策,即增加財政支出,減少稅收,以達到刺激國民總需求的目的。
中性財政態(tài)勢:緊縮的財政態(tài)勢經過一段時間的擴張性財政政策,國民總需求逐漸增加,當其與社會總供給基本平衡時,財政態(tài)勢呈現中性,或者是擴張的財政態(tài)勢經過一段時間的緊縮性財政政策后,國民總需求逐漸降低,使得其與社會總供給基本平衡,財政態(tài)勢呈現中性。這種情況下,稅收經過調整已經基本處于中間水平,財政支出經過調整也處于中間水平。這是一個相對理想的態(tài)勢,對應的經濟周期往往是衰退期與繁榮期的過渡點,以及復蘇期與蕭條期的過渡點,但是由于人們的預期以及市場本身的調節(jié)機制,這個態(tài)勢不是一個穩(wěn)定的狀態(tài),它極其容易發(fā)生變化。
本文首先介紹了財政政策是根據國家當時所處的經濟形勢、社會狀態(tài)等,通過一系列的財政支出與稅收調節(jié),可以影響國民總需求,從而影響國民收入的經濟行為。一個國家的財政態(tài)勢可以分為三種:緊縮的財政態(tài)勢、中性財政態(tài)勢以及擴張的財政態(tài)勢。根據補償性財政政策的觀點,分析了不同的財政態(tài)勢下,采用的不同的財政支出和稅收政策,主要介紹了緊縮的財政態(tài)勢下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處于中性財政態(tài)勢的條件以及經濟情況,擴張的財政態(tài)勢下的緊縮性財政政策。
[1]賈俊雪,郭慶旺.財政支出類型、財政政策作用機理與最優(yōu)財政貨幣政策規(guī)則[J].世界經濟,2012,11:4-30
[2]陳東,劉金東.從稅收征管角度看我國稅收超GDP增長[J].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2013,1:5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