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明,范圣此,李安平,陳婷婷,孫斌,楊霞
(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fā)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7100)
連翹不同部位中連翹苷和連翹酯苷A的含量分析及其入藥探討△
王進明,范圣此*,李安平,陳婷婷,孫斌,楊霞
(山西振東道地藥材開發(fā)有限公司,山西 長治 047100)
目的:通過連翹不同部位的連翹苷和連翹酯苷A的含量比較,為連翹資源的綜合開發(fā)利用提供科學依據。方法:采用HPLC測定連翹果實、葉、果梗、枝梗中連翹苷和連翹酯苷A的含量,以Luna5uC18(2)100A(250 mm×4.6 mm,5 μm)為色譜柱,連翹苷測定流動相為乙腈-水(25∶75),檢測波長為277 nm,柱溫為室溫,流速為1.0 mL·min-1;連翹酯苷A測定流動相為乙腈-0.4%冰醋酸溶液(15∶85),檢測波長為330 nm,柱溫為室溫,流速為1.0 mL·min-1。結果:連翹苷在3.33~13.32 μg線性關系良好(r=0.999 7),平均回收率為99.30%,RSD=1.4%;連翹酯苷A在4.17~6.69 μg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r=0.999 7),平均回收率為98.26%,RSD=1.8%。結論:連翹苷含量在不同部位中葉子最高,其次為果實、枝梗、果梗;連翹酯苷A含量在不同部位中同樣葉子最高,其次為果實、果梗、枝梗。
連翹;連翹苷;連翹酯苷A;HPLC
連翹為木犀科植物連翹Forsythiasuspensa(Thunb.) Vahl的干燥果實。秋季果實初熟尚帶綠色時采收,除去雜質,蒸熟,曬干,習稱“青翹”;果實熟透時采收,曬干,除去雜質,習稱“老翹”[1]。在市場銷售的青翹中有水煮貨和生曬貨兩種,水煮即青翹經水煮后曬干或烘干,生曬為直接將采收的青翹曬干或陰干。連翹具有消腫散結,清熱解毒,疏散風熱之功效,還是預防和治療禽流感、SARS、甲型H1N1流感等流行性疾病的主要成分[1-4]。連翹除其果實有藥用價值以外,近些年也有研究報道連翹葉提取物有抑菌等藥理作用,同時連翹葉、花可作茶飲,在我國河北、河南、陜西、山西等地,均有將連翹葉作為茶飲用的習慣[5]。
由于近年來連翹價格的迅速上漲,使得產地百姓和商販在經濟利益的驅動下,造成青翹的“搶青”、摻入連翹葉、摻雜丁香果實等偽品、枝梗、沙土現(xiàn)象屢有發(fā)生;同時一些不法廠家以價格低廉的連翹葉提取物代替青翹果實提取物入藥,造成了較大的混亂;《中國藥典》2010版規(guī)定,青翹入藥部位是果實,但是在青翹炮制加工和提取過程中,由于青翹果梗、枝梗的比重和果實的比重非常接近,導致了連翹不同部位不能有效地分離,這些現(xiàn)象一方面造成青翹市場質量標準的層次不齊,市場混亂;其次以青翹為原料的中成藥質量不穩(wěn)定,以致于影響其臨床療效,最終對連翹的產業(yè)化發(fā)展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近年來國內外的許多學者都集中于連翹果實、葉子、種子及花等不同部位的化學成分含量研究[6-9],但是對于連翹的枝梗、果梗的藥用成分含量研究卻鮮有報道。作者通過測定適宜采收期內連翹的果梗、枝梗、葉子、果實等不同部位藥用成分含量并對其綜合分析,來探討在連翹產業(yè)過程中連翹不同部位的入藥問題,旨在為以后連翹資源的合理開發(fā)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論參考。
1.1 材料
連翹于2012年8月30日采集自山西振東集團園林綠化地的3株植株,經山西大學張立偉教授鑒定為木犀科植物連翹Forsythiasuspensa(Thunb.) Vahl不同部位的樣品,然后將不同部位(連翹枝梗、連翹果實、連翹果梗、連翹葉)進行陰干獲得。
1.2 儀器與試劑
Aglient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四元泵,紫外檢測器,在線脫氣機,柱溫箱);BSA124S電子天平(賽多利斯科學儀器);KQ-500DB型數控超聲波清洗機(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
試驗用水為雙蒸水,乙腈為色譜純,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連翹苷對照品(批號:110821-201112,含量為96.8%)、連翹酯苷A對照品(批號:111810-201103,含量為92.9%),供含量測定用,均購自中國食品藥品檢定研究院。
2.1 色譜條件
色譜柱為Luna5uC18(2)100A(250 mm×4.6 mm,5 μm),連翹苷測定流動相為乙腈-水(25∶75),檢測波長為277 nm,柱溫為室溫,流速為1.0 mL·min-1;連翹酯苷A測定流動相為乙腈-0.4%冰醋酸溶液(15∶85),檢測波長為330 nm,柱溫為室溫,流速為1.0 mL·min-1。
2.2 對照品溶液的制備
精密稱取連翹苷對照品11.47 mg,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精密稱取連翹酯苷A對照品14.97 mg,置10 mL容量瓶中,加甲醇溶解并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臨用配制)。
2.3 供試品溶液的制備
2.3.1 測定連翹苷的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不同部位粉末(過三號篩)約1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甲醇15 mL,稱定重量,浸漬過夜,超聲處理(功率250 W,頻率40 kHz)25 min,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xù)濾液5 mL,蒸至近干,加中性氧化鋁0.5 g拌勻,轉移至中性氧化鋁柱(100~120目,1 g,內徑為1~1.5 cm)上,用70%乙醇80 mL洗脫,收集洗脫液,濃縮至干,殘渣用50%甲醇溶解,轉移至5 mL量瓶中,并稀釋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3.2 測定連翹酯苷A的供試品溶液制備 取不同部位粉末(過三號篩)約0.5 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70%甲醇15 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 W,頻率40 kHz)30 min,放冷,再稱定重量,用7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xù)濾液,即得。
2.4 線性關系考察
分別精密量取濃度為1.110 30 mg·mL-1的連翹苷、1.390 71 mg·mL-1連翹酯苷A對照品溶液3,5,8,10,12,15 μL進樣分析,測定峰面積。以進樣量為橫坐標,峰面積為縱坐標進行線性回歸,得連翹苷回歸方程為Y=2 219.4X+591.86,r=0.999 7,表明連翹苷進樣量在3.33~13.32 μg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連翹酯苷A回歸方程為Y=1 771X+599.59,r=0.999 7,表明連翹酯苷A在4.17~6.69 μg具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5 精密度試驗
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10 μL,重復進樣5次,連翹苷峰面積的RSD=0.8%,連翹酯苷A峰面積的RSD=0.1%,表明該方法的精密度良好。
2.6 重復性試驗
取供試品(果實),按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方法制備6份供試液,分別進樣10 μL,連翹苷的RSD=1.6%,連翹酯苷A的RSD=0.3%。
2.7 穩(wěn)定性試驗
精密吸取果實供試品溶液,在0,4,6,8,10,12 h內重復進樣6次,每次10 μL,計算連翹苷峰面積的RSD=1.5%,連翹酯苷A峰面積的RSD=0.2%,表明供試品溶液在12 h內穩(wěn)定。
2.8 加樣回收率試驗
取已測含量的果實供試品溶液5份,分別精密加入定量的連翹苷、連翹酯苷A對照品,依法測定,結果測定見表1、表2。
2.9 樣品測定
取連翹枝梗、果實、葉子、果梗,照2.3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依法測定,以外標法計算連翹苷、連翹酯苷A含量,測定結果見表3。
表1 連翹苷加樣回收率試驗
表2 連翹酯苷A加樣回收率試驗
表3 連翹不同部位中連翹酯苷和連翹酯苷A含量測定 /%
通過表3比較分析可知,連翹不同部位中連翹苷、連翹酯苷A的含量均超過了《中國藥典》2010版標準,其中葉子中連翹苷含量最高為1.517%,它是果實中連翹苷含量的4.7倍,枝梗的5.6倍,果梗的6倍,結果與李衛(wèi)建等[6]中連翹果實干物質與有效成分積累規(guī)律研究中結果基本一致,即葉子>果實>果梗>枝梗;不同部位中連翹酯苷A含量最高的同樣為葉子,含量為4.537%,是果實中連翹酯苷A含量的1.1倍,枝梗的10.6倍、果梗中的2.4倍,不同部位中連翹酯苷A含量高低為葉子>果實>果梗>枝梗,實驗結果與靖會等[10]測定的不同部位中連翹酯苷A含量的實驗結果一致,即連翹葉中連翹酯苷A含量最高,但與李衛(wèi)建等[6]研究的連翹果實干物質與有效成分積累規(guī)律中連翹酯苷A在整個生長期內果實中高于葉子中含量結果不同。實驗結果的不同可能是由于他們的實驗中將果殼和種子分開的原因,具體原因有待于進一步的研究證明。但就綜合連翹苷、連翹酯苷A的含量結果分析,連翹葉子在藥用新資源開發(fā)方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和意義。
從入藥部位來看,最早使用的是金絲桃科湖南連翹的地上部分及根,至唐代,多用地上部分,也有只用果實的。至宋代開始到明清以后則以木犀科的連翹果實為正品,且《中藥志》、《中國藥典》皆以木犀科連翹的果實為連翹正品的唯一來源[11]。單從連翹苷和連翹酯苷A這兩類藥用成分含量來看,這4種不同部位,都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因此在對不同入藥部位和藥用價值的研究中要加大力度進行研究、開發(fā)利用,才能保證連翹入藥的安全、穩(wěn)定、有效、可控。
連翹葉在中藥典籍中記載的藥物功效與連翹果實極為相似,化學組成上也有相似性[12]。相關研究表明,單純就抗菌效果而言,青翹優(yōu)于老翹,連翹葉優(yōu)于連翹果實[8,13]。按照中醫(yī)藥理論,不同的部位入藥的效果應該是截然不同的,所以必須加強中藥的基礎研究;連翹葉茶在我國的部分地區(qū)雖有飲用的習慣,但依據2007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新資源食品管理辦法》中的相關規(guī)定,它并不屬于新資源食品,而只能作為一種農產品在旅游景點和連翹主產區(qū)的部分市場上進行銷售。因此對連翹葉能否開發(fā)為保健茶和能否入藥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在連翹為原料的中成藥的生產中,往往是將連翹果梗、枝梗和果實一起提取,這就導致中成藥質量不穩(wěn)定。如果解決連翹產業(yè)中的這些問題,需要國家相關部門批準連翹為新資源和藥食兩用品種,連翹資源的綜合開發(fā)力度才會有更大的提高。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S].一部.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234.
[2] 山西醫(yī)學院肝病研究組.甘草、柴胡、連翹對實驗性肝損傷的作用[J].新醫(yī)藥雜志,1973,(9):21.
[3] 李曉燕.中藥連翹抗菌活性的考察[J].山東醫(yī)藥工業(yè),1997,16(2):46.
[4] 匡海學.青連翹抗菌活性成分的研究[J].中藥通報,1988,13(7):32.
[5] 梁文藻,董慧,涂國士.連翹成分分析(I)連翹酯素的分離鑒定和測定[J].藥物分析雜志,1985,5(1):1-3.
[6] 李衛(wèi)建,李先恩.連翹果實干物質與有效成分積累規(guī)律研究[J].中草藥,2006,37(6):921.
[7] 陳隨清,王三姓,董誠明,等.連翹果實化學成分積累動態(tài)的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07,32(11):1096-1097.
[8] 段飛,張雙民,楊建雄,等.連翹葉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J].西北藥學雜志,2005,20(2):66-67.
[9] 張海燕.連翹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的研究進展[J].中藥材,2000,23(10):657-660.
[10] 靖會,李教社,楊銀京.不同部位、不同產地及不同采集時間連翹中連翹酯苷A的含量測定[J].陜西中醫(yī),2010,31(10):1406-1407.
[11] 李英霞,孟慶梅.連翹的本草考證[J].中藥材,2002,25(6):435-437.
[12] 葉華,吳臻,李發(fā)榮.連翹葉入藥的問題及思考[J].臨床合理藥,2011,4(3):74-75.
[13] 靖會,李教社,曹蔚,等.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連翹中連翹酯苷的含量[J].西北藥學雜志,2003,18(4):156-157.
AnalysisoftheContentsofForsythinandForsythiasideAinDifferentPartsofForsythiasuspensaandItsMedicinalUseDiscussion
WANG Jin-ming,FAN Sheng-ci*,LI An-ping,CHEN Ting-ting,SUN Bin,YANG Xia
(ShanxiZhendongGeoherbsDevelopmentCo,Ltd.,ChangzhiShanxi047100,China)
Objectiv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Forsythiasuspensaresources by evaluating the contents of forsythin and forsythiaside A in different parts ofForsythiasuspense.Methods: HPLC method was used for analyzing the contents of forsythin and forsythiaside A for 4 samples of different parts ofForsythiasuspense. Luna5uC18(2) 100A (250 mm×4.6 mm,5 μm) Column was carried out,the mobile phrase of forsythin determination was acetonitrile-water(25∶75),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277 nm. The mobile phase of forsythiaside A determination was acetonitrile-0.4% acetic acid (15∶85) and the detection wavelength was 330 nm. The column temperature was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flow rate was 1.0 mL·min-1.Results: There was a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r=0.999 7) for forsythin at 3.33~13.32 μg,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9.30%,and RSD was 1.4%. The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 (r=0.999 7) for forsythiaside A was at 4.17~6.69 μg,the average recovery rate was 98.26%,and RSD was 1.8%.Conclusion: The highest content of forsythin was in leaves,followed by fruit and branches,the highest content of forsythiaside A was in leaves,and followed by fruits,stems and branches.
Forsythiasuspensa; Forsythin; Forsythoside A; HPLC
2013-01-21)
△
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2011BA107B01);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20120313015-9);長治市科技計劃項目(20118033-1)
*
范圣此,E-mail:fanshengci2008@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