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俊勇
摘 要:曇鸞大師最先提出阿彌陀佛名號就是真言咒語?!胺Q名念佛”和密宗“語密”的修持方法及追求的意境具有同質(zhì)性;“南無阿彌陀佛”的結構和聲音特點與密咒的特點相吻合;從功用上看“稱名念佛”具有密咒的特點;“三密相應”與“稱名念佛”有共通點。
關鍵詞:稱名念佛;密咒;特質(zhì)
中圖分類號:B9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3-0050-02
一、曇鸞大師首次提出“阿彌陀佛名號是神咒”的觀點
凈土宗是專指“信仰阿彌陀佛、稱念其名號以求死后往生其西方凈土”的一個佛教宗派[1]1。“念佛法門”是凈土宗的顯著特點。念佛方法歸納起來有三種,即:稱名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三種念佛方法在凈土宗最初的幾位祖師那里有一個變化過程。東晉慧遠大師以觀想念佛為主;曇鸞大師在實相念佛和觀想念佛的同時,強調(diào)稱名念佛;道綽大師把實相念佛和觀想念佛作為“兼學”,而把稱名念佛作為“正學”。到了善導大師,他認為稱佛名號就是愿、行具足,為持名念佛確立了獨立的地位?!皬拇艘院螅瑑敉磷谵D向了專稱佛名?!盵3]289
稱名念佛,就是專念四字“阿彌陀佛”或六字“南無阿彌陀佛”。曇鸞大師第一個提出“阿彌陀佛名號是神咒”的觀點。有人問大師:“稱佛名號亦何能滿愿耶?”意思是,念“阿彌陀佛”名號怎么能滿足往生凈土的愿望呢?曇鸞大師作了如下答復。
“名即法者,諸佛菩薩名號、般若波羅蜜及陀羅尼章句、禁咒音辭等是也。如《禁腫辭》云‘日出東方,乍赤乍黃等句。假使酉、亥行禁,不關日出,而腫得瘥。亦如行師對陣,但一切齒中誦:‘臨兵斗者皆陳列在前。行誦此九字,五兵之所不中?!侗阕印分^之‘要道者也。又苦轉筋者,以木瓜對火熨之則愈。復有人但呼‘木瓜名亦愈。吾身得其效也。如斯近事,世間共知。況不可思議境界者乎?滅除藥涂鼓之喻,復是一事。此喻已彰于前,故不重引?!盵2]835
這里的“名即法者”的“名”指一些特殊的語言文字,“法”指密法中的咒。曇鸞大師明確指出,佛菩薩的名號、般若波羅蜜及陀羅尼章句、禁咒音辭等都是咒。大師在文中列舉了《禁腫辭》和《抱樸子》中的咒語,以及親身體驗過的呼“木瓜”之名治好轉筋,和用“滅除”涂鼓四件事情,來證明念咒具有秘密的神通和作用,進而說明“阿彌陀佛”四字名號具有同樣的神秘功用。道綽大師也認為“阿彌陀佛”名號為咒,他另外引用了一個例子證明,“如有人被狗所嚙,灸虎骨熨之,患者即愈;或時無骨,好■掌摩之,口中喚言:‘虎來!虎來!患者亦愈?!盵2]12
筆者認為,曇鸞和道綽兩位大師的觀點是有先見之明的?!胺Q佛名號”作為凈土宗的根本法門,被無數(shù)高僧大德踐行和稱贊,其中必有甚深的道理和緣由,本文將在古大德的啟示下從密宗的角度對“稱名念佛”的神奇特質(zhì)做進一步的探討。
二、“稱名念佛”和密宗“語密”的修持方法具有同質(zhì)性
曇鸞大師生活的年代,佛教的思想還沒有劃分出非常明確的宗派界限,當時的密宗經(jīng)典和思想正在傳入。咒語是密宗的核心特點,又稱為密咒或真言,梵語稱為陀羅尼。曇鸞大師生活在一個密咒盛行的大環(huán)境中,將“阿彌陀佛”名號視為咒語必然有他的原因和道理。
“三密加持”是密宗根本的修持方法。三密,指的是“手結契印”——特定的手勢和坐法,即身密;“口誦本尊真言”——咒語,即語密;“心觀本尊佛(神)”——即意密。所謂“三密加持”就是要使自己的“身、語、意”三業(yè)清凈,與本尊佛的身語意相應,即身成佛。“語密”中的“語”是神咒的意思?!罢Z密”不必思維,不必究明意義,只需要念誦咒語,注重音聲,堅定信心,專心念誦,即可達到目的。凈土法門之“持名念佛”,也是要求反復念誦“阿彌陀佛”或“南無阿彌陀佛”,不需要考慮內(nèi)涵和意義。大安法師認為,持名念佛,自念自聽,即是觀音、勢至二種圓通方法的奇妙融合?!坝尚膯⒁?,耳根收音,回復內(nèi)心,如是循環(huán)不已,朋從往來一句佛號。佛是本覺,念是始覺,以念起聞,以文修念,有念必聞。心光音聲,融成一片,啟動彰顯圓通常之聞性。如是久久,根身器界漸次轉換,由惠而凈,從凡臻圣。神丹妙訣,潛移默運。”[3]368由此可見,“持名念佛”和密宗“語密”的修持方法和追求的意境是同質(zhì)的。
三、“南無阿彌陀佛”的結構和音聲特點與密咒相吻合
密宗中的咒語之前常有“南無”二字,也翻譯做“南么”、“曩謨”,是歸依、歸命或敬禮的意思,常放在真言之前,表示歸敬?!澳蠠o”的后面常接單數(shù)的尊名。“南無阿彌陀佛”的結構就是“南無”后面接阿彌陀佛單數(shù),這一詞語結構和真言的結構完全吻合。
在密宗的修持中,有一種聽音法門,通過這種專門訓練,到某一剎那間,這時萬物中的聲音都變成了一種最原始的單音,從而能使修持者進入一種空寂的境地。這種單音稱為特音。在“語密”的特音中,最重要的是“嗡、阿、”三個字。藏傳密宗將這三個字稱為“三字明”或金剛頌,或稱為“三字總持”(即總概括、總指示、總密碼之意),這三個字也是印度梵文聲母的總綱?!拔恕笔怯钪嬖忌芰康母疽簦切味咸觳康穆曇?;“”是萬有生命潛藏生發(fā)的根本音,是物理世間地部的聲音;“阿”是宇宙開辟、萬有生命生發(fā)的根本音,是人部的聲音,是人與動物之間的開口音,是世間一切生命開始散發(fā)的聲音?!鞍浲臃稹睂儆诿茏凇鞍ⅰ辈康拈_口音。也可以說,它是‘蓮花部的基本聲密。如果掌握了‘阿部音的妙用,就可以打開身體內(nèi)臟的脈結,也可以清理府藏之間的各種宿疾[4]599-604。大安法師總結說:“自阿字出一切陀羅尼(總持),自一切陀羅尼出生一切佛……華嚴四十二字母中,阿字亦居首位。彌字表一心平等無我大我義,陀字表含攝一切法藏之究竟處??芍浲臃鹉朔ń缑钔恿_尼,是法界大神咒、大明咒、無等等咒??傄磺辛x,持無量法?!盵3]360由此可知,從音聲的角度,四字和六字阿彌陀佛名號具有完全的密宗特質(zhì)。
四、從功用看“稱名念佛”的密咒特點
密宗認為,聲音具有神秘的功能。據(jù)藏密的說法,咒語的秘密只有八地以上的菩薩才可以了解,非凡夫所能理解。就現(xiàn)在人類的認識程度來看,聲波具有穿透性、折射性,并有不同的頻率。藏傳密宗的氣功就利用聲波的這些特性,帶動內(nèi)氣行走而達到意到、氣到、聲到,以意領氣,以氣催聲,聲氣結合在一起,形成一種混合氣流,可以治療疾病?!懊茏谀钫b咒語也是利用特別的音符,震動身體內(nèi)部的氣脈,使它發(fā)出生命的潛能,以超越慣有的現(xiàn)象,進入極其微妙的領域,啟發(fā)神通與高度的智慧?!盵4]600藏密中著名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所發(fā)出的聲音,與人的氣脈也有甚深的相應關系。一字一音,各有所屬,從頭至腳,以聲領氣于人體的相應部位,與人體的五臟六腑和經(jīng)絡密切相關[5]99-100。
凈土宗口誦“阿彌陀佛”名號,四個字的發(fā)聲也有特點,“阿”字的發(fā)聲部位在喉部,同時會引發(fā)顱內(nèi)震動,“彌”字會引起胸腔震動,“陀”字引發(fā)的震動在肚臍部位,“佛”字的震動則在腹部。口稱四字佛號,會引發(fā)自上而下的氣脈運行。自古以來,因為專心念佛名號而久疾得愈、啟迪智慧、神通顯發(fā)、自在往生的實例不勝枚舉。大安法師認為,阿彌陀佛名號具有治療眾生一切身心疾病的妙德,現(xiàn)實意義也非常重大?,F(xiàn)代人普遍存在的神經(jīng)衰弱、失眠、焦慮等心因性調(diào)試不良癥狀,如能堅持稱名念佛,一切癥狀都會化為烏有[3]366。稱名念佛這種不可思議的功用,說明“阿彌陀佛”名號具有難以言傳的密咒特點。
五、“三密相應”與“稱名念佛”有共通點
密宗的三密,可分為佛之三密和眾生三密兩種。根據(jù)《大智度論》記載,佛之三密指的是:身密,如來處大會中,眾見佛之身色與身長不同,乃至現(xiàn)大神變,皆不可思議;語密,佛說法時或一里或十里,或百千萬里外皆得聞佛音聲。又于同一會中,或聞說布施,或聞說持戒等,各各隨心所聞,皆不可思議。意密,佛常處寂定,凡所思維觀察,皆不可思議。佛之三密作用細微,等覺十地以上的菩薩也不能見聞,所以稱作三密。眾生的三密有有相、無相兩種。手結契印、口誦真言、觀想本尊,佛與眾生互融,入于三摩地境界,是有相三密。無相三密指身密攝一切色法,語密攝一切聲音,意密攝一切心法,三密可以網(wǎng)盡一切萬有的作用,眾生所有身、語、思考皆為三密[6]108-109。佛界的三密是理想上的三密,眾生的三密是實踐上的三密。佛界的三密雖然很高妙,但與眾生的三密是相互涉入的。眾生的三密具足佛界三密而不缺,自他三密互相涉入無礙,這稱為“三密相應”。此外,“三密相應”還包括身密、語密、意密三者的相互融攝,即“剎那的身密中具有語、意二密,片語的語密里具有身、意的二密,一念的意密間也具有身、語的二密。不但一法的三密互融相即,諸法的三密亦各涉入,各個的三密與一切剎塵的三密融即無盡。”[6]109眾生在修持三密時,進入三密相應的境界,身、口、意三業(yè)會受到諸佛的加持,佛和眾生三密相應,互應互和,這時就會有不可思議的功能產(chǎn)生,此身即可成佛。換言之,眾生要想成佛,需要通過“三密加持”的修行法門,需要在修持中達到自他三密相應、互融互攝的境界,需要得到佛力的加持。或者說,成佛既需要自力,也需要他力。
稱名念佛之所以被古師大德所推崇,是因為一句佛號可以融攝一切法門。稱念佛號即是持咒,與密宗語密相通;彌陀佛號即是佛身,含無量光、無量壽,包含有佛的三十二相、八十種隨形好,稱念佛號與密宗的意密相通;密宗的手結契印,目的是溝通人和宇宙,使人和諸佛菩薩的身密相感應,而稱念佛號也要求修行者要竭誠盡敬,以至誠心與佛感應,這在理上與密宗也是相通的。密宗之身口意三密相應,而稱名念佛也是要達到心光音聲、根身器界的渾然一體,在相融相應的特點上二者也相通。密宗中佛之三密與眾生之三密相應,眾生在相應中得到佛的加持,即身成佛,是自力與他力的結合;而稱名念佛則是修行者依托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愿,一心不亂,續(xù)念名號,最終達到眾生與佛的高度契合,也是自力與他力的結合。這樣看來,稱名念佛與三密相應有異曲同工之妙。
結語:從法門修持的效用上來看,諸法平等,密宗和凈土宗都是因應眾生的不同根基而出現(xiàn)的佛教宗派,二者的依據(jù)都是佛陀的言教,無有高下。本文的目的在于透過阿彌陀佛名號真言咒語的特質(zhì),從密宗的角度解讀念佛法門的至簡性和神奇性。益大師在《示念佛法門》中說:“豈知念得阿彌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極則教理,都在里許。千七百公案,向上機關,亦在里許。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三聚凈戒,亦在里許。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復起貪鎮(zhèn)癡,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計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間斷夾雜,即大精進。真能念佛,不復妄想馳逐,即大禪定。真能念佛,不為他岐所惑,即大智慧?!盵7]235由此,我們當知,稱名念佛的確是賅羅八教、圓攝五宗的至上法門。
參考文獻
[1]陳揚炯.中國凈土宗通史[M].杭州:鳳凰出版社,2008.
[2]大正藏[G/CD]//中華電子佛典.臺北:中華電子佛典協(xié)會,2011.
[3]釋大安集述.凈土宗教程[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6.
[4]尕藏加.雪域的宗教[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5]中國氣功科學研究會藏密氣功研究會藏密氣功[M].北京:求實出版社,1989.
[6]英武.佛教入門—密宗[M].成都:巴蜀書社,2009.
[7]益.靈峰宗論[M].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許廣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