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康秀, 王兵賢, 王澤文
(東華理工大學理學院,江西南昌 330013)
信息是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國際上圍繞信息的獲取、使用和控制的斗爭愈演愈烈,信息安全成為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wěn)定的一個焦點,各國都給予極大的關注和投入[1,2]。東華理工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暫時還沒有將信息安全專業(yè)列入人才培養(yǎng)計劃中,為加強專業(yè)信息類人才的培養(yǎng),拓寬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的就業(yè)范圍,提出“信息安全”課程群構建[3],在分析其特征的基礎上,設立了“信息安全”課程群的框架體系[4],而且在課程群主干課程的教學中加強了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
信息理論與編碼是“信息安全”課程群中的核心課程[5,6],是運用概率論與數(shù)理統(tǒng)計的方法研究信息、信息熵、通信系統(tǒng)、數(shù)據(jù)傳輸、數(shù)據(jù)壓縮等問題的應用學科理論,內(nèi)容包括信息論基礎、信息壓縮編碼技術、信息容錯技術和信息安全技術等[7,8],理論性強,概念抽象,數(shù)學推導繁瑣,需要借助于計算機仿真來驗證相關的理論,因此,實驗教學在該課程整個教學過程中顯得極為重要。搞好實驗教學,不僅有助于提高教學質量,還能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東華理工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在2009年之前,對于信息理論與編碼實驗教學,重點以驗證性實驗為主,實驗工具主要選擇運用C#語言。2004年,教育部在普通高校教學工作評估指標和等級標準中提出了“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兩個概念,而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完全不同于驗證性實驗,它對實驗的內(nèi)涵與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9,10],尤其對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來說,要適應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迫切需要大力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動手能力。
東華理工大學根據(jù)“信息安全”課程群的特征,提倡課程設置要以培養(yǎng)信息技術人才為目的,按照基礎課、專業(yè)基礎課以及專業(yè)課三個層次進行設置。對于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教材方面一直選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出版的《信息技術基礎》[8],該教材重點面向工科學生編寫,對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的學生,則缺少了很多數(shù)學基礎的內(nèi)容,而且對于實驗教學環(huán)節(jié)只能以基礎驗證性實驗為主,因此,綜合國內(nèi)外最新信息論方面的教材,從數(shù)學的角度自編了《信息理論與編碼》教材,尤其在實驗教學方面,特別添加了綜合設計性實驗內(nèi)容。
(1)單獨設置信息編碼訓練實驗課程?!靶畔踩闭n程群強調(diào)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信息理論與編碼作為主干課程,必須大力提高實驗教學的地位。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對于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的教學除了理論教學與驗證性實驗教學外,另外單獨設置了信息編碼訓練,并制定了相應的實驗教學大綱,而且將其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進行考核。
(2)循序漸進,加強課程實驗教學內(nèi)容的完善。在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同步的實驗內(nèi)容主要包括二進制信息熵的計算、Huffman編碼、LZW編碼、Shannon編碼等等,編程語言重點以C#為主。但這些實驗只是驗證性實驗,重點圍繞課本內(nèi)容設計算法并實現(xiàn),對于學生很難實現(xiàn)學習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的最終目標。因此,在信息編碼訓練環(huán)節(jié)中,重點以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為主,提倡學生能夠運用Matlab等數(shù)學軟件編程實現(xiàn)。譬如對于實驗項目“信道容量的迭代計算”,將其設置為綜合性實驗,重點讓學生熟練掌握一般信道容量的迭代計算,實驗要求編寫Matlab程序或者其他語言程序代碼,輸入一個信道矩陣,輸出最佳輸入概率分布、信道容量、迭代次數(shù)、輸入符號的個數(shù)、輸出符號的個數(shù)、迭代計算精度等。對于實驗項目“最大似然譯碼器設計”,將其設置為設計性實驗,重點讓學生在熟練掌握最大似然譯碼思想,并分析(11,7)BCH碼的糾錯能力的基礎上,對于(n,k)線性分組碼中n和k不同的取值,設計完成(n,k)BCH碼最大似然譯碼器。實驗項目具體見表1。對于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的實現(xiàn),學生可以選擇自己熟悉的計算機語言或者數(shù)學軟件。
表1 綜合性實驗和與設計性實驗
(3)創(chuàng)造、優(yōu)化實驗環(huán)境與條件。優(yōu)越的實驗室環(huán)境與齊全的計算機語言和應用軟件是開展實驗課程的必要前提。東華理工大學“信息安全”課程群主要課程教師組積極搜集資料,建設和完善網(wǎng)絡課程教學資源,信息理論與編碼實驗課程教學資源相對比較完善,主要包括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教學課件和實驗指導書等。對于基礎驗證性實驗,給出相關實驗項目實現(xiàn)的C#語言程序或者Matlab代碼,以便學生在學習編碼理論相關知識的同時,對如何實現(xiàn)編碼理論中相關基礎實驗項目有所掌握,這也為后期信息編碼訓練課程的開展提供了基礎。
(4)基于CDIO理念進行實驗課程考核。構思—設計—執(zhí)行—運作(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CDIO)工程教育模式提倡學生以主動的、實踐的、課程之間有機聯(lián)系的方式學習工程,注重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工程技術能力,強調(diào)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以零適應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的需要。CDIO教育模式以項目設計為導向,強調(diào)學習評估方法和學習成果相結合[12]。從信息理論與編碼理論課程進行基礎驗證性實驗開始,到信息編碼訓練中綜合性實驗與設計性實驗的開展,將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學生分組,要求10人左右為一大組,并選出1位組長,2或3人為一小組(由學生自由結組)。在基礎驗證性實驗環(huán)節(jié),要求每一位同學都要對所學理論知識進行基礎驗證,然后由主要負責實驗老師及大組組長組成評估組進行綜合打分,最后實驗分數(shù)按照學校制定課程考核比例參與理論考核成績的評定;對于綜合設計性實驗環(huán)節(jié),則要求以大組為單位,每一小組選擇相應的實驗項目進行計算機編程實現(xiàn),并以課程設計報告的形式進行演示、答辯,評估組進行綜合打分,最后分數(shù)將作為信息編碼訓練課程的成績。
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實驗,指導老師由“信息安全”課程群中相關教師組老師擔任,對其能力要求主要有以下兩點。
(1)要有扎實的理論功底和較強的算法設計和編程能力。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實驗中各實驗項目的實現(xiàn),需要C#語言、Matlab數(shù)學軟件等,實驗指導老師不僅要熟練掌握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的相關理論、明確實驗內(nèi)容與目的要求,而且還要有算法設計與分析以及C#語言、Matlab數(shù)學軟件等較強的編程能力。
(2)要有較強的責任感。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對于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本科學生來說,真正要從理論上達到非常熟練的程度是很難的,而且理論是實驗課開展的基礎。起初驗證性實驗的開展對于相當一部分同學來說在實現(xiàn)上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困難,再加上信息編碼訓練課程的設置,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的開展更是難上加難,這樣在一定程度上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因此,課程實驗指導老師要有較強的責任感,積極引導學生掌握課程相關基礎理論,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以驗證性實驗為基礎,舉一反三,讓沒有熟練掌握基礎理論與實驗項目實現(xiàn)的學生真正體會到理論知識的內(nèi)涵和實驗項目實現(xiàn)的樂趣所在,更好地完成信息編碼訓練環(huán)節(jié)驗證性和設計性實驗項目。
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是“信息安全”課程群的核心關鍵課程,對于學生選擇信息技術方向有一定的啟發(fā)和指導作用[13],其實驗環(huán)節(jié)的加強與完善是課程群實驗課程建設的一個主要部分。為了加強實驗教學改革,實施針對性教育,真正地讓實驗室成為創(chuàng)新的搖籃,東華理工大學“信息安全”課程群教師組將積極探索實驗教學改革,為培養(yǎng)信息科學方向人才做出貢獻。
[1]沈昌祥,張煥國,馮登國,等.信息安全綜述[J].中國科學E輯:信息科學,2007,37(2):129-150.
[2]Mao W.Modern Cryptography:Theory and Practice[M].NJ:Prentice Hall PTR,2003:29-37.
[3]胡康秀,王兵賢.“信息安全”課程群的構建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7(1):270-272.
[4]胡康秀.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信息安全”課程群的特征與框架研究[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2):169-172.
[5]劉雪冬,劉嵐,王虹.《信息理論與編碼》教學方法初探[J].陜西教育,2010(2):215.
[6]李如瑋,鮑長春,竇慧晶.信息理論與編碼課程建設與教學改革[J].電子電氣教學學報,2009,31(3):9-10.
[7]張正言,黃煒嘉,張冰.《信息論與編碼》實驗教學平臺的設計[J].現(xiàn)代電子技術,2011,34(1):191-193.
[8]周航慈,孫麗華,王仁波,元如林.信息技術基礎[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2.
[9]沈忠悅,商亮節(jié),潘小青,等.精心設計綜合性實驗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以“結晶學及礦物學”實驗課程為例[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5):92-94.
[10]鄭家茂,熊宏齊.開放·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新模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1]Pyndiah R,Combelles P,Adde P.A very low complexity block turbo decoder for product codes[C].Communications:The Key to Global Prosperity.1996:101-105.
[12]嚴波,嚴春妍,丁治中,等.產(chǎn)品設計課程群實驗教學方法與手段的改革[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5):128-131.
[13]張云飛.關于信息與計算專業(yè)開設信息論與編碼的體會[J].大學數(shù)學,2005,21(3):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