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圣梁 呂 超
(南京師范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江蘇 南京 210023)
張圣梁 男,1991年生,本科在讀。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中小學圖書館的功能和地位日益受到社會重視。且伴隨國家經濟的發(fā)展,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硬件設施也在不斷完善。筆者于 2012年隨機選取南通市通州區(qū) 12所中小學(6所小學,6所中學),對學生多次進行個別采訪和集體采訪,并專訪了相關校長和圖書館負責人等。
本調查以圖書館硬件為主,對于學生使用的實際體驗等問題未予以足夠關注。筆者以深度訪談法為主要研究方法,適當輔以問卷法,彌補了現有研究對學生個體使用體驗和感受的忽視,并發(fā)現一些硬件設施基本到位的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其建設中心轉移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從而提出建設“學生友好型圖書館”的構想,以期能為相關政策的出臺起到一定的借鑒意義。
12所學校中,海晏小學、金沙實驗小學和海晏中學、平潮中學、金沙中學的圖書館建設較有借鑒之處。海晏小學和海晏中學是 12所學校中學生反映其硬件不能滿足閱讀需求的兩所學校,但學校開放的氛圍和人性化的服務讓學生普遍比較滿意。金沙實驗小學的班級圖書角別具特色,平潮中學、金沙中學借書證與胸卡的一卡通效果顯著(以上學校將在后文詳述)。
從采訪情況看,有些學校圖書館無法充分發(fā)揮效益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其硬件設施水平低,反而是在建成后實際運作上的問題,這些軟件因素的缺失成為這些圖書館繼續(xù)發(fā)展的瓶頸。
在三余小學和金郊中學,班里只允許少數成績好的學生隨老師去借書,回來后成績好的學生先選走自己喜歡的書,再隨便發(fā)給無借閱權的學生。
問及對此現象的看法時,被采訪的一位有借閱權的小學生(借閱人與班級人數比 16∶ 54)表示:課上一般先做完作業(yè)就可以去借了,但另一位無借閱權的學生則不愿回答。
被訪的中學生(借閱人與班級人數比5∶ 53)對此則表現了強烈的不滿并表示:他們都沒去過圖書館。
此外,金北中學的這一情況最為嚴重。筆者先后采訪的該校8名學生全部聲稱自己不知道圖書館的所在,有6名甚至不清楚圖書館的存在。知道的兩名學生中則表示只有教工子女才允許進。
東余小學也存在上述情況,借閱人一般是班級前 15名的學生(每班平均 50名學生)。
在該小學調查的4個班級中,有兩個班級的班主任甚至只允許借閱人借自己的那一份,而不允許借給其他學生看。
對此現象,被訪的有借書權的學生表示:老師是希望我們成績好才這樣做吧。
而一位無權借閱的學生表示像一些成績很差的或者在中下等的學生,就是從一年級到現在都沒借到過書。
鑒于兩類班級情況不同,筆者額外用問卷調查補充訪談。下發(fā)的 40份問卷中,關于“請問您對學校圖書館是否滿意”的回答結果統(tǒng)計如表1所示,相比兩個無此現象班級的 20份問卷(都每班 10份),存在上述問題的兩個班級反映的情況顯然不容樂觀。班主任不允許“成績不靠前”的學生看書的行為對學生心理的影響可見一斑。
表1 兩類班級學生對校圖書館滿意情況統(tǒng)計
調查發(fā)現,有些圖書館專為學校星級評比等評估而建,結果造成后期運作不到位的情況往往更為突出。
二窎中學圖書館就是專為應付評星級而建的。學生借書雖然允許,但圖書館離得遠又不經常開館,即使開館也不過兩間小教室,借書很麻煩,所以很少有學生去利用。
在綜合研究的基礎上,根據古地理條件、古氣候條件、古生物群特征、地殼活動等眾多因素,對地層區(qū)域進行劃分。一個時代的地層劃分主要基于地層沉積特征的分布,類似于沉積劃分。對于整個地質時期的地層,主要是基于每個地區(qū)地層發(fā)育的總面貌,稱為綜合劃分。一般地層劃分是指綜合劃分。
一位小學校長在接受采訪中談到:“我們還是要注重孩子的成績,圖書館雖也要注重,但只是相對而言次要一點?!闭驗檫@種觀念,造成學校對學生利用圖書館沒有足夠的重視。
面對這種情況,被劃定為無權借書和選書的被訪中學生表現出較強烈的不滿??梢娺@種把每個人應具有的權利轉移到少數所謂“成績優(yōu)秀”的學生手中的行為,對其他學生心靈造成的傷害是比較明顯的。
金北中學圖書館只對教工子女開放的行為則更加無視學生權利和教育公平。這里,圖書館已然成為服務學校評估的擺設,且不論巨大的投資,光是這種教育不公對學生心理產生的負面影響就不言而喻了。
一些教師認為學生去圖書館借書看是不務正業(yè)的行為。這一現象在調查中較為普遍,僅一些語文老師比較鼓勵學生的閱讀。在《簡陽市農村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對策》[1]的調查數據中可以看到,經常閱讀的學生在思維、表達、理解、寫作4項能力以及成績上都比一般學生有明顯的提高。何況,閱讀的作用也遠非成績所能衡量。它的價值更在于對學生心靈和對世界認識方面的塑造作用。正如2009年度教育風云人物朱永新先生所言:“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2]?!?/p>
江蘇省對中小學圖書館建設是比較重視的。由于在《江蘇省普通高中星級評估指標體系》中5個星級的學校評估標準都對校圖書館的硬件有不同層次的要求,所以學校在圖書館的硬件水平上比較重視。但建后圖書館的實際運作卻不屬于學校評估的重點,一位中學負責校圖書館工作的老師在電話訪談中談到圖書館使用情況雖也是在評價標準中,但權重不高,而且建好之后,圖書館運行不是學校評估的重點。因此,這些學校就不在意圖書館實際運行機制的完善以及資金、精力的投入。這也是上述“問題學?!睙o視學生滿意與否、無心圖書館運營的直接原因。
調查分析顯示,評估機制的不完善加上觀念上的落后,致使學校圖書館建設陷入重硬件指標而輕實際使用的誤區(qū)。
對于實際運作問題,Cynthia Sargean與Roger Nevin在其論文中談到圖書館應對所有學生開放、具有包容性的氣氛、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這些特性,使之成為學生友好相處的地方并服務和挽救后進生[3]。筆者以此理念為雛形并結合國內農村中小學圖書館建設的實際情況,提出建設“學生友好型圖書館”的概念。
“學生友好型圖書館”(Student-Friendly Library)是指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尊重每一位學生對圖書館的使用權利,注重高效利用圖書館硬件資源,充分發(fā)揮其在學生學業(yè)和身心發(fā)展中的作用和價值的圖書館。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權利和高效利用圖書館資源是其最主要的特點,服務于學生的學業(yè)和身心發(fā)展是其根本目的。
在該理念還未深入人心的背景下,鑒于目前國家政策的實際效力,筆者認為,以行之有效的政策推動“學生友好型圖書館”的概念和機制在那些硬件設施已經基本到位的農村中小學中推廣是當前的主要工作。
省星級學校的評估體系對于圖書館的要求除流通率外主要是注重圖書館的硬件設施水平。該要求確實促進了學校圖書館硬件設施的改善,為建設“學生友好型圖書館”提供了更大的發(fā)展空間。但從上述“問題學?!眮砜?,工作重心的轉移已經刻不容緩。
一些中小學圖書館發(fā)展較好的地區(qū),如常州市,已經在其政策中逐步重視圖書館實際運作效益,在《關于常州市中小學示范圖書館評估細則的若干說明》[4]中列舉了9條違背申報條件的情況。其中最后3條(如第9條“教師對學生有扣證搜書現象,而又未作處理的”)明確強調了圖書館實際運作上的要求。同時,“提高學生使用滿意情況在評估中的權重;對侵犯學生圖書館使用權利的學校進行嚴肅處理”也有必要在政策中予以體現。在中小學的教育教學現實中,“學生評教”這一重要的教師評價方式已逐步被接受[5]。類似如“學生評館(圖書館)”的理念也應當逐漸給予重視。只有對圖書館的服務主體——學生的使用感受予以應有的尊重,才能推動農村圖書館事業(yè)的發(fā)展。
中小學生圖書館始終面臨著“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學校迫于生存發(fā)展和社會各方面的壓力,對真正實施素質教育、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和交流合作式的學習總是放不開手腳”[6]的問題。針對這一問題,江蘇省海門市教育局采用了“全市統(tǒng)考中必有2~3分課外書內容”[7]來刺激中小學生對圖書館的利用。
由于應試教育在一段時間內還會繼續(xù)存在,考試指揮棒仍具很強的現實影響力,因勢利導,主管部門應利用考試制度刺激學校注重圖書館的實際運作,推動圖書館硬件的有效利用,保障學生借閱的權利。
除政策之外,學校應采取措施推進“學生友好型圖書館”的建設。比如海晏小學、海晏中學雖然硬件設施不到位,但因其對所有人開放,學生對學校圖書館整體還是比較滿意。平潮中學和金沙中學都已實現了借書證與胸卡的一卡化(學生胸卡上附有條形碼,可直接作借書證使用)。在訪談時,兩所學校學生都提到“圖書館對所有學生開放、借書方便和對圖書館很滿意(或非常滿意)”這3個共性。顯然這和一卡通的實現有較大關聯。因此,筆者極力主張中學里全面實行借書證與胸卡的一卡通,此方法極大方便了圖書的借閱,促進了學生的借閱意識,并且由于每位學生都有胸卡(就保證都有了借書證),使借書權成為每位在校生所共有,學生利用圖書館權利被剝奪的問題將得以有效解決。
從根本上來說,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競爭力不是取決于它的物質力量,而是取決于它的精神力量;而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精神力量,取決于它的閱讀力量[8]。農村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與發(fā)展,不應僅注重硬件水平,而更該注重如何在促進學生的課外閱讀和學生發(fā)展中發(fā)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因此,對于那些圖書館硬件設施基本得到保障的農村地區(qū),其圖書館建設和運作的重心應有根本性的轉變——應從對硬件水平的注重轉向重視實際運作,加強“學生友好型圖書館”的建設。只有維護學生圖書館的使用權利,高效利用圖書館的硬件資源,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服務理念,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對圖書館的有效利用,豐富其課外閱讀,幫助農村中小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推進素質教育向更高的水平邁進。
[1] 鄧義英.簡陽市農村中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及對策[J].中國圖書館學報,2006(2):107-108.
[2] 朱永新.推進閱讀 撬動中國教育改造[J].中國出版,2008(5):13-14.
[3] Sargeant,Cynthia.Nevin,Roger.Using the library learning commons to reengage disengaged students and making it a student-friendly place for everyone[J].Teacher Librarian,2008(10):43-45.
[4]關于常州市中小學示范圖書館評估細則的若干說明[EB/OL].2008-03-09[2012-08-21].http://www.chtsx.com/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458.
[5]楊曉敏.學生評教的重要意義與關鍵環(huán)節(jié)——訪江蘇省海門市教育局副局長許新海博士[J].基礎教育課程,2009(5):54-57.
[6]杭永寶.與時俱進,服務教改——新形勢下常州市中小學圖書館的建設和發(fā)展對策[J].中小學圖書情報世界,2003(1):5-8.
[7] 卻詠梅,許新海.農村孩子的眼神因閱讀而閃亮[N].中國教育,2011-01-06(6).
[8] 朱永新.個人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J].人民論壇,2010(6):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