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小娟,王妍妮,安 智 (延安大學附屬醫(yī)院腎內科,陜西 延安 716000)
代謝綜合征(MS)是指一組與多種代謝相關的疾病,如肥胖、胰島素抵抗(IR)、高胰島素血癥,糖耐量減低/糖尿病、高血壓、脂代謝紊亂等3種以上的組合,MS的發(fā)生是復雜的遺傳與環(huán)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IR是其共同的病理基礎。與糖尿病、高血壓或脂代謝紊亂等導致的腎損害不同,目前越來越多研究結果表明,MS也能引起及加重腎損害,由此可見MS和腎臟損害疾病關系密切。而MS相關腎損害治療報道較少,筆者對52例代謝綜合征伴腎臟損害患者的治療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05年3月~2010年3月我院代謝綜合征伴腎臟損害患者52例,其中男42例,女10例,年齡34~48歲,隨機分為厄貝沙坦組(第1組)25例,厄貝沙坦加二甲雙胍組(第2組)27例,均為新發(fā)患者,血壓130~152/81~90 mm Hg(1 mm Hg=0.1333 kPa),尿蛋白 + ~ ++,定量552~1 248 mg/d,肝、腎功均正常,且排除其他繼發(fā)性及原發(fā)性腎臟疾病。符合下列3項中2項以上者進入研究:①腰圍及(或)體重指數(BMI)異常;②三酰甘油(TG)及(或)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升高;③糖耐量異常(IGT),平均隨訪1年6個月。
1.2 方法:兩組治療前由專人測血壓、腹圍、體質量及身高,并計算體質量指數(BMI),行尿蛋白,24小時尿蛋白定量,腎功能,糖耐量試驗,測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時血糖、總膽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2C)、低密度脂蛋白(LDL2C)等實驗室指標。兩組均在常規(guī)治療,如調節(jié)飲食、調脂、抗凝、保腎基礎上加用厄貝沙坦300~450 mg/d、二甲雙胍0.5 g,3次/d。前3個月每2~4周隨訪1次,按血壓水平調整ARB劑量,使血壓維持在110~125/70~85 mm Hg。3個月后,每月隨訪1次。治療過程中,每月測定尿常規(guī)、尿微量白蛋白、腎功能、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體重及腰圍。每6個月測定空腹血糖,測定糖耐量試驗(OGTT)、胰島素釋放試驗(InRT)。
1.3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11.5軟件包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療效比較:與第1組相比,第2組在蛋白尿、TG下降、減重方面明顯優(yōu)于第1組,第2組所有危險因素均明顯改善。詳見表1。
2.2 安全性及不良反應:兩組治療后均未出現低血糖、低血壓、高血鉀、腎功異常、咳嗽等不良反應。
表1 兩組代謝性腎損害患者治療前后危險因素變化比較(±s)
表1 兩組代謝性腎損害患者治療前后危險因素變化比較(±s)
注:與第1組比較,①P <0.05
組別 例數 腹圍(cm) 蛋白尿(g/d) TG(mmol/L) FPG(mmol/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第1 組 25 98 92 696 ±101.32 420 ±98.32 3.21 ±1.10 2.96 ±1.58 8.52 ±0.61 8.364 ±0.64第2 組 27 99 85 702 ±101.46 243 ±96.41 3.22 ±1.02 2.13 ±1.68①8.45 ±0.76 6.674 ±0.36
臨床上二甲雙胍常用作治療2型糖尿病(T2DM)的藥物。近年有研究證明,二甲雙胍的靶分子是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K),二甲雙胍可通過AMPK的介導誘導脂肪的氧化,從而減少脂肪的合成,進而增加周圍組織葡萄糖的吸收,使肌肉組織無氧酵解增加,增加葡萄糖的利用率。同時抑制肝糖的異生和輸出,改善胰島素敏感性和糖代謝,還有降低血脂及抑制食欲、減輕體質量的作用。據推測,二甲雙胍的作用機制有:①顯著的減肥作用。②胰島素增敏作用:研究提示肥胖、高胰島素血癥和T2DM是導致低APN血癥的一個重要因素[1-3]。二甲雙胍可以提高血漿的APN水平,這是因為二甲雙胍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FINS水平。而APN又可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還有降低血糖和三酰甘油以及調節(jié)血管活性物質的生成及參與免疫反應等作用,所以二甲雙胍和APN可形成良性循環(huán)??傊ㄟ^二甲雙胍的治療,MS得到多方面的改善,而其治療成本低,不良反應少,使用方便,所以二甲雙胍治療代謝綜合征伴腎臟損害值得推廣。
[1] Kral IS,Sommer G,Deckert CM,et al.Adipokines in diabetes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J].M inerva Endocrinol,2007,32(3):161.
[2] Matsuda M,SH Imomura I.Adipocytokines and metabolic syndrome2molecular mechanism and clinical imp lication[J].N ippon R insho,2004,62(6):1085.
[3] Wang Y,Xu A,Kn IGHT C,et al.Hydroxylation and glycosylation of the four conserved lysine residues in the collagenous domain of adiponectin potential role in the modulation of its insulin2sensitizing activity[J].J Biol Chem,2002,277(22):1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