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兵基
(酒泉衛(wèi)生學校,甘肅 酒泉 735000)
近年來,國內人格特質與焦慮的相關研究樣本選擇主要集中在大學生和高中生上。陳明琴以貴州820名高中生為樣本研究表明:高中生的焦慮水平受學習成績、家庭經濟狀況的影響顯著[1]。朱麗雅以吉林364名大學生為樣本研究表明:生活事件無論各個維度還是總分,均與焦慮呈顯著相關[2]。高冬東以分層隨機抽樣法對河南360名大學生樣本進行研究得出結論: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受懲罰因子、健康適應和其他因子與狀態(tài)焦慮和特質焦慮存在極顯著的正相關[3]。本研究通過了解職業(yè)院校學生人格特質、生活事件對焦慮癥狀的影響,在不同生活事件影響下,哪種人格特質能更加有效地避免焦慮癥狀,使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積極培養(yǎng)健康人格,達到在煩瑣的生活事件中減輕焦慮的目的。
1.1 研究對象
被試均為職業(yè)院校學生,共發(fā)放問卷230份,回收有效問卷209份,有效回收率為90.9%,其中男生72人,女生137人。
1.2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人格測試問卷簡版(NEO-FFI)、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和焦慮自評量表修訂版(SAS-CR)3個量表施測調查。
1.3 施測程序
采用集體施測方法,隨堂測試,學生獨立完成問卷。調查采取當場集中填寫,當場回收的方式。剔除無效問卷,共獲取有效問卷209份,最后采用SPSS18.0統計軟件錄入和處理所得數據。
2.1 職業(yè)院校學生焦慮水平與全國常模比較(見表1)
本研究中209份問卷的焦慮水平部分,SAS-CR得分為(34.81±8.52)分。與全國常模比較,差異顯著,P=0.000<0.001,t檢驗表明職業(yè)院校學生焦慮水平明顯高于全國常模。
表1 職業(yè)院校學生焦慮水平與全國常模比較(M±SD,分)
2.2 職業(yè)院校學生焦慮水平在性別上的差異(見表2)
表2 職業(yè)院校男、女生焦慮水平比較(M±SD,分)
男生焦慮得分為(35.27±8.60)分,女生焦慮得分為(34.58±8.50)分,均高于全國常模的(29.78±10.07)分。經獨立樣本t檢驗,t=0.557,P=0.578>0.05,說明男、女生在焦慮水平上差異無顯著性。
2.3 職業(yè)院校學生人格特質、生活事件與焦慮相關分析(見表3)
表3 職業(yè)院校學生人格特質、生活事件與焦慮相關分析
經過S P S S18.0分析發(fā)現,人格中的神經質和青少年生活事件總分及人際關系、學習壓力、壓力、喪失、健康適應、其他因子與焦慮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402和0.479、0.447、0.396、0.409、0.320、0.479、0.490。而宜人性、認真性、開放性和外向性與焦慮負相關,宜人性與焦慮相關系數為-0.242,其他分別為-0.231、-0.178、-0.146。說明職業(yè)院校學生神經質傾向越嚴重,對生活事件各個方面影響越大,焦慮水平越高。
3.1 職業(yè)院校學生焦慮現狀
表1顯示,本研究中的職業(yè)院校學生焦慮水平顯著高于全國常模,焦慮得分在35分左右[4,5]。這存在兩方面的可能:一方面,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問題已經到了不容忽視的地步,部分學生長期處于高度焦慮狀態(tài);另一方面,職業(yè)院校學生屬于一個特殊群體,一個較高焦慮水平的特殊年齡段,所以通過焦慮量表的測量只能測出高焦慮狀態(tài)。通過表3對職業(yè)院校學生人格特質、生活事件與焦慮相關分析,發(fā)現職業(yè)院校學生的壓力較大,無論生活事件的哪一個方面,都與焦慮癥狀息息相關。
3.2 職業(yè)院校學生人格特質、生活事件與焦慮的關系
經過皮爾遜積矩相關分析發(fā)現,生活事件總分及其6個維度、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與焦慮正相關,人格特質中的宜人性、認真性、開放性以及外向性與焦慮負相關。經過預測性多元一次回歸分析發(fā)現,生活事件總分、其他因子、健康適應因子及人格特質中的神經質和開放性能夠較好地預測學生焦慮狀況。這說明,學生人格特質中神經質傾向越嚴重,生活事件中的其他事件和健康問題對其影響越大,焦慮水平也越高;學生越傾向于開放,則越難發(fā)生焦慮。
基于本文的研究結果,在職業(yè)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注意發(fā)現有神經質傾向的學生,當他們出現健康適應問題和生活上其他問題時,學校要及時給予干預,避免學生出現心理障礙。與此同時,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應通過多種活動和輔導,引導學生以寬廣的眼光看問題,持開放的心態(tài)生活,培養(yǎng)開放的、有智慧的人格。
[1]陳明琴.高中生應激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焦慮的相關研究[D].貴陽:貴州師范大學,2006.
[2]朱麗雅.大學生生活事件、應對方式與焦慮的相關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6.
[3]高冬東.生活事件與大學生焦慮狀況的相關性[J].中國臨床康復,2006(10):25-27.
[4]陳艷,肖麗娟,彭傳玉,等.大學生人格傾向與焦慮的相關研究[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4):16-19.
[5]韓磊,王鵬,高峰強.青少年人格特征與考試焦慮的相關研究[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3):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