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玲 劉瑞
老年人由于骨質疏松,股骨頸處受到較輕的暴力就易發(fā)生骨折,多為粉碎性骨折伴骨折移位。老年人因多存在慢性病病,如糖尿病、冠心病、腦血管病等,患者一般耐受性低,并發(fā)癥多,心理問題明顯,嚴重者可出現(xiàn)精神疾病,有的缺乏家庭和社會關愛,心理問題、精神障礙表現(xiàn)突出,給治療護理帶來很多不利因素,故在臨床治療中效果差。我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4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上的心理精神障礙,其中16例有精神障礙,占38%。經過治療與心理疏導,均平安度過圍手術期,治愈出院,取得良好效果?,F(xiàn)報告如下。
收集病史,觀察生命體征、意識及精神狀況,局部畸形、疼痛、全身皮膚情況、生活自理能力,心理生理改變等。
2.1 心理護理 本組患者均為日常生活中不慎跌倒或撞車所致,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甚至是精神問題,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及存在的心理問題,如長期慢性病、年老體弱,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抑郁、自責、孤獨、遺棄感,因對治療方法、治療效果、治療費用等問題心存疑慮,擔心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骨壞死;擔心術后功能不能恢復,給家庭造成負擔;擔心出現(xiàn)并發(fā)癥、合并癥加重等;擔心治療費用高,難以承擔等。針對以上心理問題,護理人員通過觀察性格、情緒、意志力等分析心理特征,掌握心理動態(tài),進行針對性的心理干預,解除心理顧慮,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2.2 術前準備 穩(wěn)定生命體征,進行骨牽引及護理,及時觀察,防止牽引脫落或形成壓瘡,練習床上大小便,指導患者翻身、活動肢體,防止褥瘡和下肢靜脈血栓形成。
3.1 一般護理 ①觀察病情:老年患者各個器官生理功能減退,由于創(chuàng)傷和手術刺激可誘發(fā)或加重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腦血管意外、應激性潰瘍、輸液、輸血并發(fā)癥等,術后切口感染、低蛋白傷口不愈合、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褥瘡,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等。護理必須及時,認真解決以上問題,嚴密觀察病情變化,精心護理,減少或避免以上并發(fā)癥的發(fā)生。②傷口觀察:傷口出血立即報告醫(yī)生,疼痛明顯時給予止疼藥物,觀察患肢血運情況及末梢感覺。③飲食護理:指導患者進食高蛋白、清淡、易消化及高纖維飲食。
3.2 并發(fā)癥的護理 ①下肢靜脈血栓:老年人血流緩慢加之術中制動,術后切口疼痛臥床等原因致血流緩慢,并存高血壓、冠心病、多器官功能減退等原因,鼓勵患者多活動下肢,協(xié)助按摩并預防用藥。② 預防褥瘡:指導患者翻身,按摩受壓皮膚,保持床單元整潔,無渣屑,合理加強營養(yǎng),勤擦洗、勤更換,增加皮膚抵抗力。③墜積性肺炎、便秘:術后鼓勵患者深呼吸,進行有效排痰,必要時給予霧化吸入,給予粗纖維飲食,協(xié)助腹部按摩,必要時給予緩瀉劑。
3.3 心理護理 老年人手術刺激后出現(xiàn)恐懼、焦慮、退行性改變,心理表現(xiàn)行為異常,過度興奮、多疑、被害妄想、拒絕治療等,甚至不讓醫(yī)護人員接近,對這些患者應給予更多的心理關心與愛護,一定要尊重患者。老年人反應能力下降,對治療護理缺乏理解和配合,對護理人員不信任,術后不敢活動,擔心傷口裂開、出血、移位、疼痛,護理人員應多給予關心照顧,耐心細致的做好解釋安慰工作。注意患者心理反應,鼓勵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樹立信心,使其自覺進行練習,并做好家屬工作取得配合,使患者積極治療。
3.4 術后功能鍛煉 鼓勵患者早期適當功能鍛煉,做四頭肌收縮和足趾踝關節(jié)展伸活動,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少肢體腫脹,防止肌肉萎縮及下肢深靜脈血栓,同時保持關節(jié)活動度,并能縮短療程。
老年性股骨頸骨折的不愈合和股骨頭壞死率高達20%~30%,患者心理狀態(tài)直接影響病情的發(fā)展,通過42例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心理分析與正確的心理疏導,有效改變患者的不良心理,使其能積極配合治療和護理,提高治愈率。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心理護理是至關重要的,建議及早進行心理問題的分析,正確進行疏導,提高治愈率,使患者盡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