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民
摘 要 雖然樓地面斜角裂縫對結構安全使用沒有影響,但在有水源等情況下會產生滲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戶投訴,是裂縫防治的重點。
關鍵詞 裂縫產生 產生原因 施工技術 技術措施
一、設計中的重點加強部位
從住宅工程現(xiàn)澆樓板裂縫發(fā)生的部位分析,最普遍的是房屋四周陽臺處(含平面形狀突變的凹凸房屋陽角處)的房間在離開陽角1 m左右,即在樓板配置筋的負彎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末端或外側發(fā)生45度左右的樓地面斜角裂縫,這在現(xiàn)澆樓板任何一種類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此類裂縫主要是砼的收縮特性和溫差沉降等作用所引起,并且越靠近屋面處的樓層裂縫往往越大。從設計角度看,現(xiàn)行設計規(guī)范側重于強度,對溫差和混凝土收縮特性等多種因素綜合考慮不足,配筋構造量達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陽角由于受到縱、橫兩個方向剪力墻或剛度相對較大的樓面梁約束,限制了樓面板的自由變形,因此在溫差和砼收縮變化時,板面在配筋薄弱處首先開裂,產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縫。
根據(jù)上述原因分析,需在圖紙會審中,注重建議業(yè)主和設計單位對四周的陽角處樓閣板配筋進行加強,負筋不采用分離式切斷,改為沿房間全長配置,并在房屋屋面陽角處和跨度≥3.9 m的樓板采取配筋加強等結構處理方法進行加強;房屋長度大于40 m時,在樓中部位置設后澆帶做好加強措施。
二、商品砼的性能改善
目前,人們已普遍采用泵送商品砼澆筑,但受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各商品砼廠商加大粉煤灰摻量,采用低價位、低性能的外加劑及細度模數(shù)低、含泥量較高的中細砂作為降低價格和成本的主要競爭手段。因此,建議有關部門牽頭,盡快健全和統(tǒng)一對商品砼廠商的行業(yè)管理,并根據(jù)成本投入比例,相應和合理地提高商品砼的市場價格(特別是用于地下室和住宅樓面工程的砼),促使廠商轉變觀念,控制好原材料質量,選用高效優(yōu)質外加劑改善和減小混凝土的收縮值。建立好控制體系嚴格控制砼的用水量;嚴格控制摻和料的用量;有條件時,在砼中加入纖維等抗裂材料。另一方面承包商在訂購商品砼時,應根據(jù)工程的不同部位和性質提出對商品砼的質量要求,不能片面壓價,追求低價格、低成本而忽視了商品砼質量,導致樓面收縮裂縫增多。同時現(xiàn)場應逐步控制好商品砼坍落度檢測,以保證砼的成品質量。
三、施工中應采取的主要技術措施
樓面裂縫的發(fā)生除以陽角45度斜角裂縫為主外,還有較常見的兩類:一類是預埋線管及線管集中處;另一類為施工中周轉材料較集中和較頻繁的吊裝卸料堆放區(qū)域?,F(xiàn)從施工角度進行綜合分析,并分析以下幾項主要技術措施:
1.重點加強樓面鋼筋網的有效保護措施。鋼筋在樓面砼板中是受抗拉力,起著抵抗外荷載所產生的彎矩和防止砼收縮和溫差裂縫發(fā)生的雙重作用,而這一雙重作用均需鋼筋處在上下合理的保護層前提下才能確保有效。實際施工中,樓面下層的鋼筋網在受到砼墊塊及模板的依托下保護層較易正確控制。但當墊塊間距放大至一定距離時,鋼筋網的合理保護層厚度就無法保障,所以,縱橫向的墊塊間跨限制在一定范圍內。另外,板的上層鋼筋一般較細,施工中受到人員踩踏后容易彎曲、變形、下墜,鋼筋離樓層模板的高度較大無法受到模板的依托保護;各工種交叉作業(yè),造成施工人員眾多、行走十分頻繁,尤其砼泵管裝拆時無處落腳難免被大量踩踏,上層鋼筋網的鋼筋小馬凳設置間距過大,甚至不設(僅依靠樓面梁上部鋼筋擱置和分離式配筋的拐腳支撐)。
建議樓面雙層雙向鋼筋(包括分離式配置的負彎矩筋)必須設置鋼筋小馬凳,同時采取下列綜合措施加以解決:(1)盡可能合理和科學地安排好各工種交叉作業(yè)時間,在板底鋼筋綁扎后,線管預埋應及時穿插,做到不留或少留尾巴,以減少板面鋼筋綁扎后的作業(yè)人員數(shù)量。(2)在樓梯、通道等頻繁和必需的通行處應搭設臨時簡易通道(或鋪設跳板),以供施工人員通行。(3)加強教育和管理,使全體操作人員充分重視保護板面負筋的正確位置。行走時,應自覺沿鋼筋小馬凳支撐點通行,不得隨意踩踏中間部位鋼筋。(4)安排足夠數(shù)量的鋼筋工在砼澆筑前及澆筑中及時進行整修,特別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處以及樓面裂縫最易發(fā)生處應重點檢查和修復。(5)砼工在澆筑時對裂縫的易發(fā)生部位和負彎矩筋受力最大區(qū)域,應鋪設臨時性活動跳板,擴大接觸面,分散應力,盡力避免上層鋼筋受到重新踩踏變形。
2.預埋線管處的裂縫防治預埋線管,特別是多根線管的集中處容易導致裂縫。當預埋線管直徑較大,開間寬度較大,且線管的敷設走向重合時,很容易發(fā)生樓面裂縫。因此,對于較粗的管線或多根線管的集中處須加強配筋并在需要時請設計院予以認可。
3.材料吊卸區(qū)域的樓面裂縫防治目前在主體結構施工過程中,普遍存在質量與工期的矛盾。一般主體結構的樓層施工速度平均為5天~7天一層,快時甚至不足5天一層。因此,當樓層砼澆筑完畢后不足24小時的養(yǎng)護時間,就忙著鋼筋、鋼管、模板等材料吊運施工,這就給大開間部位的房間雪上加霜。在強度不足的情況下,受材料吊卸沖擊振動荷載的作用而引起不規(guī)則的受力裂縫,并且這些裂縫一旦形成,就難于閉合,形成永久性裂縫,這種情況在高層住宅主體快速施工時較常見。對這類裂縫的綜合防治措施如下:(1)主體結構的施工速度不能強求過快,樓層澆筑完后的必要養(yǎng)護必須獲得保證;主體結構階段的樓層施工速度宜控制在6天~7天一層為宜。(2)科學安排樓層施工作業(yè)計劃,在樓層砼澆筑完畢的24小時后,可做一些測量、定位、彈線等準備工作,最多只允許暗柱鋼筋焊接工作,不允許吊裝大宗材料,避免沖擊負載。砼終凝后可先分批安排運少量暗柱和剪力墻鋼筋進行綁扎活動,做到輕卸、輕放,以控制和減少沖擊振動力。第3天方可開始吊裝腳手架等大宗材料以及從事樓層墻板和樓面的模板正常支模施工。(3)模板安裝時,吊運或傳遞上來的材料應盡量分散就位,不得過多地集中堆放,以減少樓面集中荷重。(4)對計劃中的臨時大開間材料吊裝堆放區(qū)域部位的模板支撐架設前,應預先考慮采用加密立桿增加模板支撐架剛度的加強措施,以增強剛度、減少變形來加強該區(qū)域的抗沖擊振動荷載,并應在該區(qū)域的新筑砼表面鋪設舊木模板以保護和擴散外力,防止裂縫的發(fā)生。
4.對樓面砼的養(yǎng)護使其增長強度和各類性能的提高十分重要。特別是早期的養(yǎng)護可避免表面脫水減少砼初期伸縮裂縫發(fā)生。施工中必須堅持覆蓋麻袋或草包進行一周左右的養(yǎng)護,并建議采用噴養(yǎng)護液進行養(yǎng)護。
四、對裂縫的彌補處理
采取上述綜合性防治措施后,由于各種原因仍可能有少量樓面裂縫發(fā)生。當這些樓面裂縫發(fā)生后,應在樓地面和天棚粉刷前預先作好妥善的裂縫處理工作,然后再進行裝修。根據(jù)以往施工經驗,住宅樓地面上部的粉刷找平層較厚,可通過在找平層中增設鋼絲網或抗裂短鋼進行加強;樓板底則粉刷層較薄,且通常無吊頂遮蓋,更易暴露裂縫,影響美觀而引起投訴,建議采用復合增強纖維等材料對裂縫作粘貼加強處理。復合增強纖維的粘貼寬度以350 mm~400 mm為宜,既能達到良好的抗拉裂補強作用,又不影響粉刷和裝飾效果,是目前較理想的裂縫彌補措施。
五、結束語
總之,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面板的裂縫是目前較難克服的質量通病之一,特別是住宅工程樓面出現(xiàn)裂縫,尤其是過水房間往往會引起投訴、糾紛以及索賠要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