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際林
我國阿爾茨海默病以血管性癡呆 (vascular dementia,VD)為主,VD具有較高的致死率和致殘率,加重了家庭及社會的負擔。VD是癡呆類型中惟一能夠治愈的一類,VD發(fā)病的主要原因是腦血管病,而缺血性腦血管病在腦血管病中發(fā)病率最高[1],故腦功能的改善和腦血管疾病的治療是防治VD的關鍵。本文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VD患者44例,對照組應用吡拉西坦,觀察組應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吡拉西坦進行治療,兩藥聯合應用收到較好的效果,現將具體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9月收治的VD患者44例,均排除精神障礙性疾病史、腫瘤的患者,所有患者的智能精神狀態(tài)量表評分為10~26分,皆為輕中度癡呆;CT示腦血管病灶。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2例,觀察組男15例,女7例;年齡54~72歲,平均 (60.8±5.6)歲。對照組男14例,女8例;年齡55~77歲,平均 (60.3±6.2)歲。兩組患者病情嚴重程度、年齡、性別方面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進行基礎治療,如治療原發(fā)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觀察組服用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和吡拉西坦,吡拉西坦:2次/d,0.8g/次;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1次/d,5.0mg/次。對照組服用吡拉西坦,2次/d,0.8g/次。兩組患者治療時間均為3個月。
1.3 觀察指標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智能狀態(tài)和認知功能由長谷川癡呆量表 (HDS)、癡呆程度評定量表 (WMS)、日常生活功能量表 (ADL)及簡易智能狀態(tài)量表 (MMSE)進行評定。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MMSE、ADL、HDS及WM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上述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VD是由腔隙性腦梗死或多發(fā)性腦梗死所造成,腦血管發(fā)生病變,臨床主要表現為癡呆,且多于連續(xù)急性腦血管意外或多次短暫性腦缺血發(fā)作之后出現癡呆,少數患者發(fā)生于嚴重卒中之后。最初梗死灶較小,但可逐漸擴大。本病包括梗死性癡呆,多發(fā)病于晚年。VD是由腦血管病引起,動脈粥樣硬化性狹窄、閉塞反復多次發(fā)于大腦中動脈起始部或頸內動脈,導致顳葉和額葉出現分水嶺梗死,或大的多發(fā)性梗死灶發(fā)于大腦半球,致使腦組織容積顯著下降,梗死灶80~100ml時,腦萎縮和神經元缺失較嚴重,從而導致認知功能障礙。VD早期癥狀以耳鳴、睡眠障礙、肢體麻木、頭痛眩暈為主,可有情緒變化、注意力不集中和近期記憶力下降,癡呆不明顯。梗死范圍擴大后可表現為神經精神癥狀,如哭笑無常、情感脆弱易激惹、幻視、幻聽、尿失禁、失認、生活不能自理、肌麻痹、吞咽困難、發(fā)音不清等。此外,皮質下動脈硬化性腦病的腦梗死不一定明顯,但存在慢性腦組織缺血[2]。作為A-氨咯酸環(huán)化衍生物,吡拉西坦是一種能夠加強左右腦神經信息傳遞、促進代謝、增加腦血流量的腦代謝活化劑,具有抗理化學因素造成的腦損害,應用后回憶、記憶和學習的能力均得到較大的改善[3]。氨氯地平為鈣離子通道拮抗劑,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是一種消旋體化合物,由比例為1∶1的右旋體和左旋體共同組成,左旋體是氨氯地平主要的有效成分。利用手性拆分技術,右旋體被剔除出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的結構中[4],其有效成分左旋體得到了保留,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藥理活性大大高于右旋體,亦高于消旋體。吡拉西坦、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兩者聯合用藥,療效顯著高于單用吡拉西坦。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觀察指標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觀察指標比較(,分)Table 1 Comparison of observation index between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治療后觀察組 22 20.6±2.1 25.8±2.7 37.7±5.2 27.4±2.9 17.8±組別 例數 MMSE治療前 治療后ADL治療前 治療后HDS治療前 治療后WMS治療前3.1 26.4±1.1 65.2±3.5 79.1±4.2對照組 22 20.3±1.8 22.5±4.1 36.6±3.5 29.1±2.2 17.3±4.1 22.3±2.4 65.6±3.7 72.9±3.4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MMSE、ADL、HDS及WMS評分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可知VD患者通過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聯合吡拉西坦治療后智能狀態(tài)和認知情況均有較明顯的改善,值得在臨床推廣。
1 李梅,高維濱,楊續(xù)艷.血管性認知障礙的研究進展[J].現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1,20(36):4734-4735.
2 梁國聰,石勝良,畢桂南.β淀粉樣蛋白和Tau蛋白在血管性癡呆發(fā)病機制中的作用[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28(5):661-664.
3 廖赟,李玲,劉學源.吡拉西坦對大鼠慢性腦缺血所致認知功能障礙和神經元損傷的保護作用[J].藥學服務與研究,2007,7(1):32-36.
4 趙建紅.苯璜酸左旋氨氯地平對高血壓患者頸動脈內膜-中膜厚度影響的臨床研究 [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2,20(1):5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