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毛細支氣管炎是一種嬰幼兒較為常見的下呼吸道感染,僅出現(xiàn)2歲以下嬰幼兒,多數(shù)是1~6個月的嬰兒。病癥主要侵及直徑75~300μm的毛細支氣管,炎癥可波及肺泡、肺泡壁及肺間質(zhì)。好發(fā)于冬春季節(jié),呼吸道合胞病毒是最常見的病原體[1]。其他病原體包括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腸病毒和鼻病毒等,少數(shù)由人肺炎支原體感染引起,部分患兒病后反復發(fā)生喘鳴,22.1% ~53.2%可發(fā)展為支氣管哮喘[2]。但毛細支氣管炎目前尚缺乏特效治療,我科應用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治療90例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取得較好的臨床療效,減低了病后支氣管哮喘的發(fā)生率,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08年1月—2011年6月我科住院治療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90例,診斷符合《實用兒科學》 (第7版)毛細支氣管炎的診斷標準,均無機械通氣、呼吸衰竭、心力衰竭等并發(fā)癥;排除先天性心臟病、肺門淋巴結結核、免疫缺陷及支氣管異物等疾病;無合并內(nèi)分泌、心、肝、腎等嚴重疾病;入選前1個月內(nèi)未全身使用過糖皮質(zhì)激素,1周內(nèi)未使用抗組胺等抗過敏藥物;就診時均有咳嗽、喘憋、氣促、呼吸增快、心率增快、肺部哮鳴音或啰音。其中男48例,女42例;年齡1~23個月。將其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45例,其中男23例,女22例;年齡4~23個月;對照組50例,其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4~22個月。兩組患兒的年齡、性別及病情輕重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治療方法 所有患兒采用相同的綜合性治療,包括抗感染、抗病毒、吸氧、化痰、鎮(zhèn)靜、補充液體攝入量、糾酸及鎮(zhèn)靜平喘,口服孟魯司特鈉片抗白三烯治療。并發(fā)心力衰竭者給予強心、利尿、擴血管等對癥治療。在綜合治療的基礎上,治療組給予0.5%沙丁胺醇霧化溶液 (葛蘭素史克公司生產(chǎn))0.02~0.03ml/kg;布地奈德混懸液 (阿斯利康公司生產(chǎn),普米克令舒,1ml)0.5mg/次,加0.9%氯化鈉溶液4~5ml,2次/d,通過面罩霧化吸入藥物,每次將藥液吸完為止[3]。對照組僅給予沙丁胺醇加0.9%氯化鈉溶液4~5ml霧化吸入,2次/d。兩組療程均為5~7d,所有患者出院后隨訪1年。
1.3 療效判定標準 治愈:治療5~7d咳嗽、喘憋、氣促消失,肺部喘鳴音及濕啰音消失;好轉:治療5~7d,咳嗽喘憋減輕、氣促緩解,肺部喘鳴音減少,濕啰音消失;無效:治療7d以上癥狀、體征無好轉[4]。凡隨訪1年典型喘息發(fā)作>3次的患兒定為反復喘息發(fā)作者。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兩組咳嗽、喘憋消失,肺部喘鳴音及濕啰音消失時間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2.2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愈率93.3%(42/45),好轉率4.4%(2/45);對照組治愈率68.9% (31/45),好轉率36.7%(11/30),兩組治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1)。
2.3 兩組患兒喘息反復發(fā)作發(fā)生率比較 隨訪1年,對照組10例患兒 (22.2%)出現(xiàn)喘息反復發(fā)作,治療組患者僅3例(6.7%)出現(xiàn)喘息反復發(fā)作,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P<0.05)
2.4 不良反應 兩組患兒均未發(fā)現(xiàn)嚴重不良反應。
表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d)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relief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表1 兩組臨床癥狀緩解時間比較 (,d)Table 1 Comparison of clinical symptoms relief time between two groups
組別 例數(shù) 氣促緩解 喘憋消失 咳嗽消失 喘鳴音消失 濕啰音消失治療組45 2.7±1.2 3.5±1.2 5.5±1.8 3.3±1.2 5.2±1.6對照組50 2.8±1.0 5.0±1.4 6.9±1.6 4.8±1.1 6.7±1.8
毛細支氣管炎是常見的兒科疾病,主要由病毒感染引起,與哮喘的發(fā)生有關。在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血清及分泌物中存在與哮喘相似的病毒特異性IgE抗體、組胺、花生四烯酸衍生物及嗜酸細胞脫顆粒產(chǎn)物[5-6]。
布地奈德是新合成的局部吸入性糖皮質(zhì)激素腎上腺皮質(zhì)激素,有較高的糖皮質(zhì)醇受體結合力,抗炎效果強,霧化吸入后即可到達全肺。可抑制氣道炎性細胞及其遞質(zhì)的釋放,干擾花生四烯酸和白三烯的合成,進而抑制氣道的高敏反應;收縮氣道血管,減少黏膜水腫及黏液分泌,減輕氣道阻塞,通過升高達峰時間比、達峰容積比,提高靜態(tài)順應性來降低氣道阻力;促進氣道平滑肌β2-受體合成數(shù)目增加,增強氣道對β2-受體激動劑的敏感性,對受損的氣道有修復。同時布地奈德混懸液是吸入類激素,局部抗炎作用強,而全身不良反應小。沙丁胺醇是β2-受體激動藥,能舒張呼吸道平滑肌,增加纖毛的黏液清除功能,減少血管通透性,并調(diào)節(jié)抑制肥大細胞釋放過敏遞質(zhì)。單純用沙丁胺醇吸入亦能取得緩解急性癥狀的作用,但疾病的炎癥本質(zhì)未得到治療。布地奈德與沙丁胺醇兩者聯(lián)合應用互補協(xié)調(diào),一方面布地奈德避免β2-受體激動性下調(diào),使沙丁胺醇發(fā)揮增加纖毛清除黏液的功能;另一方面沙丁胺醇通過細胞內(nèi)的一系列生物化學級聯(lián)反應,使無活性的GR被磷酸化,使布地奈德活性增強。本組研究的結果也提示給予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聯(lián)合霧化吸入的患兒咳嗽、喘憋癥狀消失早,肺部體征包括喘鳴音及濕啰音也得到早期改善。其治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
毛細支氣管炎與反復喘息及哮喘密切相關[7]。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多表現(xiàn)為首次喘息,而后常反復喘息進而進展為哮喘。Tong等[8]認為具有明顯特應性體質(zhì)的毛細支氣管炎患兒,從首次患毛細支氣管炎后到形成典型哮喘,其呼吸道的高反應性的形成是一個漸進過程,因此此類哮喘是可于預的。哮喘的病理基礎是氣道炎癥,治療首選糖皮質(zhì)激素。本研究在首次毛細支氣管炎出現(xiàn)喘息癥狀時及時給予布地奈德干預,遏制了哮喘形成的過程,降低了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發(fā)生典型哮喘的可能性。而且聯(lián)合霧化吸入組患兒無嚴重不良反應發(fā)生,均能耐受治療。因此我們認為布地奈德和沙丁胺醇霧化吸入安全有效,可供選擇作為治療毛細支氣管炎患兒的主要臨床治療方法之一。
1 Bisgaard H.Lukotriene modifiers in pediatric asthma management[J].Pediatrics,2001,107:381 -390.
2 杜鵑,章學英,金永紅,等.硫酸特布他林霧化溶液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懸液聯(lián)合吸入治療小兒毛細支氣管炎臨床分析 [J].上海醫(yī)學,2008,31(6):397-399.
3 陳杰,張江義,魯翠紅.布地奈德聯(lián)合沙丁胺醇霧化吸入對支氣管哮喘急性發(fā)作的療效觀察 [J].臨床肺科雜志,2007,12(10):1077-1078.
4 王華,閆燕,程士樟.小兒毛細支氣管炎的四種表型[J].中國全科醫(yī)學,2011,14(3):912.
5 Piedimonte G.Contribution of neurimmune mechanisma to airway inflammation and remodeling during and after resoiratory syncytial virus infection [J].Pediatr Infect Dis,2003,22:S66-S75.
6 Yasui K,Baba A,Iwasaki Y,et al.Neutrophil-mediated inflammation in respiratory syneytialviral bronehiolitis [J].Pediatries Int,2005,47(2):190-195.
7 姚臻,李欣輝.臨床緩解毛細支氣管炎患兒采用布地奈德氣霧劑干預對哮喘發(fā)病率的影響[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07,22(23):1822-1823.
8 Tong JL,Smith JE.Cardiovascular changes following insertion of oropharyngeal and nasopharyngeal airways[J].Br J Anaesth,2004,93(3):339-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