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林
廣州市番禺區(qū)中心醫(yī)院普外科,廣東廣州 511400
急性重癥胰腺炎(SAP)是外科常見急腹癥中最嚴重的疾病之一,起病急、病情發(fā)展快、病死率及并發(fā)癥發(fā)生率較高的高危急腹癥[1]。常規(guī)開腹手術對本已多器官受累的患者的打擊有時是致命的,或并發(fā)腸瘺、出血、胰瘺、致命性感染等并發(fā)癥。腹腔灌洗作為SAP的綜合治療措施之一,本研究對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積液的60例患者早期采用經腹腔鏡腹腔灌洗引流、胰包膜切開,效果滿意?,F分析報道如下:
本文資料來自于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入院的重癥急性胰腺炎合并腹腔積液的60例,男42例,女18例;年齡20~62歲,平均(48.3±5.2)歲。 所有患者診斷均符合中華醫(yī)學會胰腺外科學組SAP的臨床診斷及分級標準[2]。所有患者于發(fā)病后48 h內入院,首發(fā)癥狀均以腹痛、腹脹伴呼吸急促多見。其中6例合并休克,5例合并2型糖尿病。入院時平均APACHEⅡ評分為(12.3±4.7)分。腹部超聲提示:腹腔中到大量積液。行改良中心靜脈導管置管灌洗引流時間為入院4~48 h。孕婦及慢性胰腺炎患者沒有納入本研究。既往體健,無腹部手術史。術前簽署知情同意書。
常規(guī)術前準備,患者采用全麻,取平臥位,臍下緣進Veress針建立氣腹。腹腔鏡下膽總管切開取石術,T管引流術,清除表淺壞死病灶,盆腔底部放引流管,將每500毫升0.9%氯化鈉溶液加50%葡萄糖10 mL,10%氯化鈉20 mL,肝素200 U,氨芐青霉素0.25 g制成灌洗液,然后用自配灌洗液進行腹腔灌洗,先夾閉引流管,在重力的作用下,快速灌入2000 mL灌洗液后30 min~1 h,開放引流管,放出腹腔內液體,開始每4小時灌洗一次,直至清亮。留置術后沖洗管,術畢。
60例患者術前CT均顯示胰腺廣泛壞死 (>50%),腹膜后大量積液,合并雙肺胸腔積液及部分肺不張(圖1)。術后CT顯示手術均獲成功(圖2),其中3例患者共行2次手術(雙側),手術時間分別為60、45 min,術中出血量均為20 mL,術后留置3根腹腔引流管?;颊咝g后疼痛輕,恢復順利,2次手術后住院48 d。右側術中損傷后腹膜,左側術后并發(fā)腹膜后感染,均經保守治療后痊愈。全組無死亡病例,均獲治愈,隨訪1~28個月,無并發(fā)癥發(fā)生,恢復良好。
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s,SAP)發(fā)病的早期階段,由于胰酶活化、胰腺及胰腺周圍組織的壞死,腹腔出現類似于“化學燒傷”的改變,大量的液體滲出導致腹腔內液體積聚。進而影響到患者呼吸循環(huán)功能的穩(wěn)定,對疾病的進展起著重要的作用[3]。因此,及時有效地引流腹腔內積液,減少胰周滲出,盡快恢復胃腸功能,有效控制感染,對改善重癥急性胰腺炎的預后有重要意義[4]。SAP患者引流腹腔積液的方法有開腹手術、腹腔鏡引流和經皮穿刺引流等。開腹引流雖然引流充分,但創(chuàng)傷大,手術的二次打擊有可能加重SIRS發(fā)生,并增加腹腔感染和醫(yī)源性損傷的發(fā)生率[5]。目前僅應用于部分腹腔內廣泛壞死滲出、壞死感染組織黏稠不易微創(chuàng)引流的患者。腹腔鏡下前后入路置管引流雖然創(chuàng)傷較之開腹引流要小一些,但對于那些合并有心、肺、腎等臟器功能障礙的患者,手術的打擊仍會加重這些重要臟器功能的損害[6]。另外傳統(tǒng)的開腹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對腹腔內臟影響明顯,此外引流效果較差,術后腹腔粘連嚴重。近期發(fā)展起來的經腹腔入路的腹腔鏡手術雖創(chuàng)傷較少,但鏡下操作復雜,術后難以將腹膜后積液引流充分[7]。腹腔鏡操作是一項復雜的高難度技術,需要有豐富的臨床操作經驗又有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臨床經驗的醫(yī)師擔任,另外要注重協(xié)同治療,保證有效治療的基礎上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本科采用超聲引導,早期經皮穿刺腹腔置管引流的方法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收到較好的臨床療效。從解剖學角度分析更加合理,手術入路更加直接,壞死物清除徹底、引流充分,此外,由于不進入腹腔,對腹腔臟器幾乎無影響,不會留有腹腔粘連,也不會將壞死感染組織帶入腹腔,大大減少腹腔感染概率?;颊咝g后疼痛輕,恢復快,對切口美容滿意度高[8]。該手術超聲或CT引導下經皮腹腔穿刺置管引流可在局部麻醉下進行,具有創(chuàng)傷小、操作簡單易行、多點同時引流等優(yōu)點。導絲引導下穿刺置管較之腹部小切口置管創(chuàng)傷更小。手術成功開展代表本院肝膽外科微創(chuàng)技術新的進步,也將為重癥急性胰腺炎的治療提供一個更好的選擇方法,可提高手術治愈率、降低死亡率,適合常規(guī)開展。
[1]中華醫(yī)學會外科學分會胰腺外科學組.重癥急性胰腺炎診治指南[J].中華外科雜志,2007,45(11):727.
[2]Balogh Z,Jones F,D Amours S,et al.Continuous intra-abdominal pressure measurement technique[J].Am J Sure,2004,188(6):679-684.
[3]劉續(xù)寶,蔣俊明,黃宗文,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研究(附1376例報告)[J].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04,35(2):204-208.
[4]陳生貴,黃瓊芳,張福鑫,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老年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研究[J].中外醫(yī)療,2009,28(20):5-7.
[5]陳生貴,黃瓊芳,張福鑫,等.雙腔營養(yǎng)管在重癥急性胰腺炎腸內營養(yǎng)治療中的應用[J].中國普通外科雜志,2008,17(3):294-296.
[6]劉續(xù)寶,劉榮波.CT在重癥急性胰腺炎評估中的作用.臨床外科雜志,2003,11(6):370-371.
[7]劉建輝,李全福,劉愛梅,等.早期腹腔鏡手術聯(lián)合內鏡鼻膽(胰)引流治療重癥急性胰腺炎的臨床研究[J].中華危重醫(yī)學(電子版),2008,1(2):115-117.
[8]許軍.腹腔鏡治療早期重癥急性胰腺炎[J].腹腔鏡外科雜志,2009,14(12):887-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