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群良
我曾兩度拜訪過被譽為天下第一名剎、名揚海內外的少林寺。時間的車輪滾動得真快,從20世紀的1985年3月到21世紀的2012年9月,時間已徒步行走了近28個春秋,跨越了兩個世紀——從少年到中年,從初春到金秋,時光的魔術已幻化出多少或精彩或黯然的碎片。
我的另一半是東北人,我們原來是《鴨綠江》函授的同學,早年在鴻雁傳書之際,我就承諾過帶她看牡丹、訪少林寺,看牡丹在某個偶然的機會里兌現(xiàn)了,而去少林寺的承諾一拖就是21年。21年后的2012年9月,年逾七旬的岳父大人千里迢迢來看女兒,臨近歸期,那段塵封經年的“議案”又被重啟,于是,我們經禹州,進登封,輾轉來到了登封少林寺。由于我們恰好趕在了中秋、國慶“雙節(jié)”數(shù)十年一遇的旅游“井噴”周之前,游客相對稀疏了不少。
少林寺是我國享譽海內外的佛教寺院,創(chuàng)辦于公元495年,位于中岳嵩山西麓,背依五乳峰。嵩山東為太室山,西為少室山,各擁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少林寺就在竹林茂密的少室山五乳峰下,屬全國重點佛教寺院,因其坐落于嵩山腹地少室山下的茂密叢林中,故名“少林寺”,有少林寺院、塔林、達摩洞、初祖庵等景點。少林寺因少林功夫而名揚天下,是國家旅游局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并被聯(lián)合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就像到大城市里打工的鄉(xiāng)下妹,時間早已置換了她身上的鄉(xiāng)土氣息,而將她出落成了時尚靚麗的都市女孩一樣——27年前,我們初到少林寺的時候,旅游汽車是直接開到少林寺山門的;現(xiàn)在,距山門東七八里的地方,“嵩山少林寺”宏偉氣派的牌坊和栩栩如生的少林和尚威風習武的塑像就迎在了面前,而這里的道路、建筑,包括公廁也是完全被現(xiàn)代化了的。如今的少林寺已與時俱進,逐步走向產業(yè)化、品牌化,如加強對涉足少林寺品牌的周邊食品、影視劇的管理和應用,接管云南省四座古寺,在海外設立少林寺文化交流中心等等,當今的少林寺已從單一旅游品牌,拓展成了跨行業(yè)的世界知名品牌。
我們購買了門票,在景點大門及江澤民題寫的“少林文化,文化遺產”的景觀石前合影留念。時值下午1時,我們采納了導游的建議,直接乘纜車抵達少室山腳下,并旋即乘索道直線攀援到少室山,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時間,還從空中飽覽了沿線的旖旎風光。
少室山頂較為平緩,分有上下兩層。從山南北望,一組山峰互相疊映。山上有三皇寨、初祖庵、二祖庵和達摩洞等景點。少室山峻極峰上松林蒼翠,極目眺望,頓覺視覺浩蕩,萬千景色盡收眼中。
據說,夏禹王的第二個妻子涂山氏之妹棲于此,人于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少室山山勢陡峭峻拔,有三十六峰,諸峰簇擁起伏,頗為壯觀。
在少室山,二祖庵在少室山的缽盂峰頂,是少林地區(qū)最高的建筑,殿內供二祖慧可塑像。相傳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后到此養(yǎng)傷修煉,后寺僧為紀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庵前庭院四角有苦、辣、酸、甜四眼井,相傳是達摩用錫杖所開。我們分別品嘗了四口井里的水,井水清冽,我想所謂酸甜苦辣,可能是先人在冥冥中為眾生暗示著什么。
從少室山下山到少林寺已是下午3點多鐘,我們先瞻仰了少林塔林。少林寺塔林是中國現(xiàn)存最大的塔林,在少林寺西側約300米的小山腳下,有唐、宋、金、元、明、清及現(xiàn)代磚石墓塔248座,是歷代少林高僧安息的墓地,占地面積約2萬平方米。
山門為少林寺大門,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修建,1974年重新翻修。山門上方橫懸康熙御題長方形黑金字匾額,上書“少林寺”三字,匾正中上方刻有“康熙御筆之寶”六字印璽。在山門和天王殿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甬道,道路兩旁就是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
少林寺內有天王殿,與大雄寶殿、藏經閣并稱三大佛殿。在立雪亭后面是千佛殿,又名毗盧殿,是寺內最后一進大殿。殿內的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中的珍品,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羅漢毗盧圖”,展示了唐代壁畫的極高造詣。
在少林寺,立雪亭是一處文化內涵較為豐厚的文化遺產。此亭建于明代,相傳這里是二祖慧可侍立在雪地里向達摩祖師斷臂求法的地方。相傳,少林寺有個法號叫神光的和尚,為了求達摩傳道,在大雪中從傍晚求到第二天天明,積雪沒過他的雙膝。達摩這時問他:“你久立雪中,所求何事?”神光淚流滿面:“只愿大師慈悲,為我傳道?!边_摩擔心神光只是一時沖動,難以持久,略有遲疑。神光明白達摩心思,就取利刃自斷左臂,置于達摩面前。達摩于是把他留在自己的身邊,并為他取名慧可。少林寺內的立雪亭,便是為紀念慧可斷臂求法的事跡而建的。
從少林寺山門出來,我們順著游覽路標尋找音樂大典的演出地點。據說,演出規(guī)模宏大,音畫一體,近600人的禪武演繹,直指心性的佛樂禪音,合成了中岳嵩山輝煌的交響。只可惜表演時間為下午3點、4點、5點,我們遺憾地錯過了一睹演繹少林功夫的機會。
當下,由于少林寺大膽嘗試市場經濟,有人質疑少林寺丟失了傳統(tǒng),對此少林方丈釋永信說:“少林寺不能還保持著原來破敗的狀態(tài)。它應該跟時代同步……我們希望通過現(xiàn)在的商業(yè)理念讓更多的人來參與佛教的建設,進入佛教的修行生活。這是佛教文化普度眾生的一種方式。少林寺用這種商業(yè)的手段傳遞少林文化,傳遞少林精神?!贬層佬诺挠^念是超前的,他規(guī)避了許多寺院靠社會捐助、信徒捐贈等方式卻難以為繼、捉襟見肘的尷尬局面。
一天的旅行很快就結束了,故地重游,因為時間不同,年齡和閱歷不同,我們再也找不到年少輕狂的夢,留下的是飽滿的人生和歲月的留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