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秦廷書
(作者系黔西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書記 責任編輯/孟豐林)
教育作為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途徑,必須以學生為本,關注學生的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也就是說,教育不僅要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而且要讓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作為傳社會主義之“道”,授社會主義建設之“業(yè)”,解發(fā)展、改革、建設之“惑”的人民教師,是立德樹人的具體實施者,有幾個問題需要想明白,搞清楚,付諸實踐。
品德重于才干。古人說,“士有百行,以德為首”,一個人首先要具備的是良好的品德;“士雖有學,而行為本焉”,一個人不管有多少才學,品行始終是根本。自我修養(yǎng)也好,培養(yǎng)學生也好,品德必須放在第一位,“德者才之帥也”,離開了“德”,學識、才華、能力、本事,就社會正義而言,不僅無用,而且有害,且才華越出眾,能力越高強,害處越大?!暗聞俨?,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在強調“德”的重要性的同時,也不能偏廢“才”,有才無德會壞事,但有德無才也會誤事,我們追求的目標是德才兼?zhèn)?、品學兼優(yōu)。
身教重于言教。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師的人格是進行教育的基石”,作為一名教師,“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為人師表,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甚至生活習慣,穿著打扮都在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所以說,教師人格本身就是一門隱性的課程,無時不在教書育人?!吧斫獭庇腥毕?,“言教”效果就不會好,沒有人格的魅力,上課就會失去吸引力。學高為師,身正為范,要當一名合格的教師,必須加強師德修養(yǎng),愛國守法,敬業(yè)愛生,教書育人,嚴謹治學,勇于擔當,為人師表。做人精彩,課才精彩。
黔西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舉辦紀念“一二·九”運動文藝演出。(黔西南民族職業(yè)技術學院黨委宣傳部供圖)
方法重于知識。還是先聽聽專家的意見。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我看來,教給學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識去獲取知識,這是最高的教學技巧之所在。”武漢大學前校長劉道玉說:“方法比知識更重要,一旦掌握了科學的思維方法,就可以憑借它去搜尋知識、更新知識,甚至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敝R是無窮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學生時代是短暫的,學習是終身的。所以,授人與魚不如授人與漁,填鴨式教學學生怨學,啟發(fā)式教學學生受用。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興趣、科學的思維方法,永遠比照本宣科有效,有長效,有用,有大用。
愛心重于一切。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一個缺乏愛心的人最好不要選擇教師這個職業(yè),一旦選擇了教師這個職業(yè),你一定要培養(yǎng)起對學生的熱愛之情,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之情。沒有這種熱愛之情,你就很難有立德樹人、教書育人的責任心和光榮感。所以說,一切教育都源于愛,師愛是師德的靈魂。這種高尚的無私的愛,一旦被學生感受,自然就會“親其師”而“信其道”,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自然就會在師生友愛、教學相長的和諧環(huán)境中得以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