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傳波 葛茂宏 張玉芹 趙永紅 聶紀偉 陳興隆
抑郁癥是一種情感性精神障礙,是一類嚴重危害人類心身健康的常見精神疾病。隨著生活節(jié)奏的日益加快,社會競爭的不斷升級,抑郁癥的患病率有不斷上升的趨勢,使越來越多的人遭受到抑郁癥的折磨,導致生活質量下降,社會功能喪失,家庭負擔加重,也給整個社會經濟帶來沉重的負擔,已經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世界第四大疾?。?,2]。自殺、自傷是抑郁癥的常見癥狀之一,甚至殺害親人的危險性增高,2/3的抑郁癥患者有自殺想法與行為,15% ~25%的抑郁癥患者最終自殺成功[3]。由于抑郁癥具有高復發(fā)性,如果不能及時治療通常會反復發(fā)作,很容易導致難治性抑郁癥的發(fā)生,危險性將進一步增高。因此,對首發(fā)抑郁癥的早期診斷、規(guī)范治療十分關鍵,探索一種起效快速、安全有效的適合首發(fā)抑郁癥的治療方法顯得尤為重要。本研究旨在通過抗抑郁劑合并重復經顱磁刺激(rTMS)與單純抗抑郁劑治療首發(fā)抑郁癥進行對照觀察,以進一步探究rTMS對首發(fā)抑郁癥的治療是否能夠快速起效?,F報告如下。
1.1 對象 病例選自濰坊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2012年2~9月期間住院患者,按住院日期選取符合入組標準的首發(fā)抑郁癥患者60例,納入本研究。符合條件的病例隨機分為研究組、對照組各30例。研究組男13例、女17例,年齡(46.85±4.66)歲,已婚 23例、未婚 7例,病程(32.00±5.71)d,文化程度初中 11 例、高中10例、大專5例、本科4例。對照組男12例、女18例,年齡(46.40±4.65)歲,已婚22例、未婚7例、喪偶1例,病程(32.25 ±6.72)d,文化程度初中15 例、高中9例、大專3例、本科3例。以上各項指標兩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1 入組標準 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抑郁癥的診斷標準[4];年齡20~60歲;文化程度初中以上;治療前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評分均≥18分,均為首發(fā)抑郁癥患者;rTMS治療患者或家屬(監(jiān)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1.2 排除標準 排除腦器質性精神障礙或精神活性物質和非成癮物質所致抑郁癥;排除復發(fā)性抑郁癥、雙相情感障礙的抑郁發(fā)作及抑郁性人格障礙。
1.2 方法
1.2.1 評定工具 采用 HAMD-17[5]評定分析臨床療效。量表評定由經過專門培訓的精神科醫(yī)師2~3人負責測量評分,并進行一致性檢驗,符合要求。臨床療效評價標準:治療前及治療后第1、2周末用HAMD評分。減分率(100%)=(基線總分-治療后總分)/基線總分×100%,減分率≥75%為痊愈,50% ~74%為顯著進步,25% ~49%為進步,<25%為無效[6]。
1.2.2 治療方法 研究組應用抗抑郁藥合并rTMS治療,對照組單用抗抑郁藥??挂钟羲幱梦睦ㄐ?75~150 mg/d)或米氮平(15~30 mg/d)。例數、用量均無統計學意義。rTMS刺激儀應用武漢依瑞德醫(yī)療設備新技術有限公司生產的CCY-Ⅰ型磁刺激儀,圓形線圈,直徑 9 cm,刺激部位:左側額葉背外側(DLPFC),刺激方法:線圈置于左前額部位并與頭皮相切,線圈柄朝后;刺激強度:80% ~110%MT的閾刺激強度;刺激頻率:1~15 Hz(第1、2次治療給予1 Hz,第3次始給予15 Hz),治療時間為每次20 min,每周治療5次,共2周。
1.3 統計學處理 所有資料用Epidata3.0輸入,采用SPSS13.0軟件分析。進行χ2檢驗,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
2.1 兩組療效比較 治療1周末,研究組顯著進步6例,進步6例,有效率為40%;對照組進步5例,有效率為17%。治療2周末,研究組痊愈1例,顯著進步11例,進步9例,有效率為70%;對照組顯著進步5例,進步7例,有效率為40%。兩組療效差異有顯著性(P <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HAMD評分均無差異,治療后兩組HAMD評分均逐漸降低,治療1周和2周后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P<0.01)。治療第1周末和第2周末兩組HAMD評分均有下降,研究組HAMD評分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P<0.01)。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表1 兩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注:與治療前相比,*P <0.01;與對照組相比,△P <0.01
目前,抑郁癥的治療方法有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和無抽搐電休克(MECT)治療。MECT治療,適用于癥狀嚴重及難治性抑郁癥患者。心理治療始于由外因造成的輕度抑郁癥,但它需要由專業(yè)訓練的心理治療師治療,治療時間較長,起效較慢。藥物治療是目前抑郁癥的主要治療方法,目前應用的藥物多在1個月后才能見效[7]。因此,我們應積極尋找快速起效的治療方法,縮短急性期治療的療程,縮短患者抑郁癥狀的持續(xù)存在時間,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患者及家人帶來的不利影響,降低不必要的成本支出或經濟負擔,預防自殺、挽救生命。
rTMS是近年來國內外逐漸興起的一項無創(chuàng)性物理治療,其主要根據電磁互換的原理,通過強電流在線圈上產生磁場,然后磁場再幾乎無衰減的穿透顱骨進入大腦皮層,隨之在相應的皮層引起局部微小電流,改變大腦皮層的局部電活動,起到治療作用。研究證明,不同頻率的rTMS對大腦皮質有不同的調節(jié)作用,低頻rTMS能引發(fā)刺激后皮質下抑制,可有效治療幻聽。而高頻、低強度rTMS可以增加大腦皮質的興奮性,可以治療精神病性癥狀[8]。目前,重復經顱磁刺激技術作為一種無痛、無創(chuàng)的腦皮質刺激方法被應用于神經精神科領域[9],由于其安全、無副作用等優(yōu)點,因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我們選用文拉法辛或米氮平合并rTMS對首發(fā)抑郁癥進行治療對照研究,發(fā)現rTMS對首發(fā)抑郁癥的治療有快速起效的作用,為首發(fā)抑郁癥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的手段。
本研究結果顯示,抗抑郁藥合并rTMS治療首發(fā)抑郁癥有快速起效的作用。研究組在第1周末HAMD評分下降較對照組顯著,而在第2周末HAMD評分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提示研究組的起效時間較對照組更快,支持rTMS有快速且提高抗抑郁藥療效的觀點[10]。
[1]張少麗,石少波.抑郁癥治療的研究進展[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8,21(2):156-160
[2]王繼才,熊鵬,許秀峰,等.金玉康膠囊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的Ⅱ期臨床研究[J].精神醫(yī)學雜志,2007,20(5):267-270
[3]中華醫(yī)學會.抑郁障礙防治指南[M].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07:14
[4]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病分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M].3版.濟南: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48-49
[5]張明園.精神科評定量表手冊[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98-204
[6]張雅紅,薛芬,閆青紅,等.不同SSRIs對首發(fā)抑郁癥患者療效及社會功能改善作用比較[J].精神醫(yī)學雜志,2012,25(2):85-86
[7]錢敏才,顧鐘中,俞柏潤.萬拉法新治療抑郁癥的療效觀察[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01,27(2):108
[8]王曉明,楊德本,喻元鳳,等.重復經顱磁刺激治療重型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中國臨床康復,2004(9):1770-1771
[9]Pascual-Leone A,Valls-sole J,Wassermann EM,et al.Responses to rapid rat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 of the human motor cortex[J].Brain,1994,117:84-858
[10]MarK S,George Robert H,BelmaKer.經顱磁刺激在精神科的臨床應用[M].北京:北京大學醫(yī)學出版社,201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