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玉玲
山東省巨野縣計劃生育服務中心,山東巨野274900
多發(fā)性大動脈炎(Takayasu's Arteritis,TA)主動脈及其分支的慢性非特異性炎癥引起的內膜病變[1],頸動脈等分支病變也較為常見,彩色多普勒超聲是血管病變常見的檢查手段,為了探討經(jīng)口腔行彩色多普勒超聲(CDFI)在多發(fā)性大動脈炎診斷中的臨床意義,該文回顧性2004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TA患者28例經(jīng)CDFI診斷的臨床資料,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該院收治的TA患者28例,其中男8例,女性20例,年齡為24~63歲.平均年齡(37±11.6)歲,病程18 d~32年.TA活動期患者7例;患者確診方式血管造影檢查19例,臨床癥狀診斷6例,手術證實3例.
檢查采用SEQUOIA-512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議,探頭頻率6~10 MHz,患者取仰張口位,用一次性滅菌保鮮膜包裹探頭,將探頭置于舌背,囑患者舌體放松,反復練習,直到能充分配合,固定舌體,取舌體旁正中長軸縱切面掃查,直至清晰顯示舌下神經(jīng)伴行靜脈.對動脈進行血流動力學及形態(tài)學檢測.
采用描述性統(tǒng)計學方法對資料進行分析,描述TA頸動脈病變的影像學特點.
該組資料患者共檢出頸動脈病變24例患者,41只動脈受累,合并頸動脈病變的患者比例為85.7%,每例患者平均1.7支頸動脈受累.
TA患者的病變血管管壁運動明顯減弱甚至消失,管壁呈不規(guī)則環(huán)狀或增厚,管腔狹窄、閉塞.狹窄段管腔內探及血流明顯加快達3~5m/s的彩色血流束,血管閉塞時,管壁搏動消失,管腔內充滿等回聲或稍強回聲,見圖1.
圖1TA患者頸總動脈受累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血流圖(CDFI)
TA是臨床常見的動脈病變,TA的發(fā)生于雌激素關系密切,
雌激素降低動脈內膜糖原分解能力,導致動脈壁受損,引發(fā)內膜及動脈中層的非特異性炎癥反應,導致內膜損傷、動脈壁纖維化,中膜增厚或變薄,纖維變性,纖維組織和彈性纖維斷裂、重疊或消失[2].甚至發(fā)生動脈全層的非特異性炎癥,導致動脈血管閉塞[3].
彩色多普勒超聲是檢測血管病變的最有效方法[4],能夠清晰顯示血管壁的病變及血流狀態(tài)、流速、流量等,對血流的起源、寬度、長度、面積進行準確的定量分析[5],從而判斷管腔狹窄或閉塞.
該研究應用了腔內凸陣探頭經(jīng)口腔對頸內動脈進行CDFI檢查,與普通的線陣高頻比較其顯像清楚,顯示長度較長,可以顯示至頸內動脈近顱底段,檢測到頸內動脈遠段病變.經(jīng)檢查證實,病變動脈管壁呈節(jié)段性或彌漫性增厚呈等回聲或稍強回聲,管腔狹窄或管腔閉塞,狹窄段管腔血流明顯加快達3~5 m/s,管腔閉塞時腔內不能探及血流信號.該組病例中超聲結果與造影檢查結果基本一致.該組28例患者,首診超聲檢出24例,檢出率為85.7%,超聲檢出病變血管41支,平均病變血管1.7支,說明在大多數(shù)TA患者合并頸動脈的病變.口腔CDFI顯示的上述特征性病變?yōu)門A超聲診斷與鑒別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jù),其診斷直觀、確切,充分體現(xiàn)了口腔CDFI在TA血管病變中的診斷價值,因此,口腔CDFI可作為TA臨床診斷可靠的檢測方法.
[1]叢曉亮,趙仙先.多發(fā)性大動脈炎治療進展[J].新醫(yī)學,2009,40(5):331-333.
[2]史振宇,陳福真.多發(fā)性大動脈炎與雌激素[J].國外醫(yī)學科學分冊,1998,25(1):35-36.
[3]鐘紅珊,徐克,張曦彤,等.大動脈炎腎動脈狹窄、閉塞的介入治療及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2007(12):1870-1875.
[4]喬華,李響,皮德鳳,等.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多發(fā)性大動脈炎血管病變檢查的價值[J].中國超聲診斷雜志,2006,7(4):267-268.
[5]葉華容,楊怡.彩色多普勒超聲對多發(fā)性大動脈炎的診斷價值探討[J].中華現(xiàn)代影像學雜志,2007,4(7):63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