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蘇菡
(肇慶科技職業(yè)技術學院 外語系,廣東 肇慶526114)
黨的十六大確立了大力發(fā)展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方針,如何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外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成了大家普遍關心和研究的課題。課堂教學活動是語言教學的重要載體,是學習語言的有效途徑。有效的活動不僅可以增加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更能有效鞏固語言知識,提高英語的聽、說、讀、寫等綜合能力。
課堂活動是將語言知識運用于交際實踐的具體方式。然而經(jīng)調查了解,在目前的英語課堂活動組織過程中,往往出現(xiàn)一頭熱的現(xiàn)象,即教師熱心策劃,而學生參與度不高。一方面,教師認為學生不能很好地配合老師完成活動,十分被動,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生較為沉默,活動難以達到預期的目的;而另一方面,由于學生的個體差異,基礎差的學生認為老師的課堂活動難度較大,性格內向的學生則不愿意參與課堂討論。因此教師應充分分析影響師生互動的因素,從而更好地、有針對性地開展有效的課堂活動。
我們可以從內外因兩方面來分析高職學生參與英語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首先從學生自身來分析,學生性格不一、基礎不等、學習動機不同、學習策略各異,這些都會導致學生在課堂活動中是否能對活動做出積極反應。
(一)性格。有的同學性格外向,生氣勃勃,喜歡社交,課堂表現(xiàn)相當活躍,而有的同學性格內向,課堂中不善于表現(xiàn),安靜沉默。很大程度上,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表現(xiàn)也能清晰地反映出這個學生的性格。在語言學習中,性格外向者比內向者更愿意參與口語交流,在發(fā)展語言交際技巧方面較有優(yōu)勢。而性格內向者害怕在公眾場合說話,哪怕是在比較熟悉的班級中,他們也不愿意主動發(fā)言與自我表現(xiàn),更不喜歡被老師點名,不愿意參與集體的活動中來。這就大大影響了整個課堂活動參與的積極性。
(二)英語基礎。從2012年我校高考英語單科成績最高分與最低分的差距為82分。由于班級的排列不是按照分級教學,而是按照行政班來分。在同一班中,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因而就造成了他們在課堂中,對同一問題的反應截然不同:基礎好的則能積極做出反饋;而對于那些英語幾乎仍在起跑線上的同學,無疑難以應對,從而更加挫傷學習的積極性。
(三)學習動機。學習動機是由學生的學習需要引起的,是影響師生課堂活動互動的重要因素,與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興趣、學習策略和成績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一方面,多數(shù)學生,特別是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將學習英語看作是被動的行為,主動性不強;經(jīng)過調查了解,很多高職學習缺乏明確的學習動機。在應試教育的環(huán)境下,學生將英語考級作為學習的目標。為了能通過英語A、B級考試或大英四、六級考試,他們又回到題海戰(zhàn)術中去了,一門心思背單詞、做題目,而將培養(yǎng)學生交際能力的課堂活動看作是多余的,因而忽視了練習口語交際的大好機會。
(四)學習策略。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方法策略不當,認為只要背單詞、記筆記、做做練習就可以了。在課堂上他們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傳授,課前缺少預習,課堂活動參與積極性不高,課后局限于教師布置的作業(yè)。在網(wǎng)絡日益發(fā)達的今天,學生學習英語的方式方法仍較為局限。
從外因來看,教師和教學環(huán)境也影響著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參與程度。課堂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的互動,教師是課堂活動的引導者,在課堂活動的策劃、組織、監(jiān)管、評價等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教師教學觀念與專業(yè)素質。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組織者與策劃者,教師的教育觀念直接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如今的英語課堂教師仍占據(jù)主導地位,許多教師都是單向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學生卻是被動地接受知識。如今雖然多媒體較普遍用于課堂教學,但教師也多受制于電腦,教學內容安排較為固定,形式只不過是由原來的人為灌輸轉為人和機器的共同灌輸。學生在課堂中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記筆記??荚噧热菀捕酁楣P記內容。教師的教學觀念不改變,課堂教學的生動性與活力就沒法展現(xiàn)出來,課堂氛圍也會變得沉悶。
2.教學方法。每個教師都有其獨特的教學方法。這一方面來自于教師對教育理論的把握和實踐經(jīng)驗的積累;另一方面在于教師對適時信息的把握,其中包括學生的現(xiàn)狀、學生的基礎、適時的信息內容。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課堂教學活動的形式、內容、方式。如果僅采用單一的活動形式或是不顧及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開展教學活動,就難以產(chǎn)生良好的互動效果。
3.教學環(huán)境。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是課堂活動開展的有利保證,其中包括物質環(huán)境、心理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完善的教學設施以及相應的教學教具能在視覺上激發(fā)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如教室的布置、桌椅的排列、獎勵物品等。寬松、愉快的課堂環(huán)境以及和諧的人際關系也能較好地促進學生投入課堂活動。
為有效提高學生在課堂活動的參與積極性,在分析以上影響因素的基礎上,我們亦可從教師和學生兩方面著手。
首先,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業(yè)務水平。
先進的教育理念是改進和提高課堂教學互動的根本。教師應把握好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角色,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師應善于學習和采用新的教學方法,把課堂的互動作為一種普遍的、常態(tài)化的、有效的途徑來提高提高教學質量。另外,教師也應注重加強自身的專業(yè)學習,具備扎實的業(yè)務知識,增強英語口語表達和交際能力,加強自身實踐的鍛煉,同時也應具備廣博的人文地理知識,以便更好地豐富課堂,吸引學生,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其次,教師要精心組織調控課堂活動,并做出及時恰當?shù)脑u價。
教師的精心策劃和組織是對課堂活動有效開展的保證。課堂教學活動必須有明確的訓練目標,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基礎、所學內容的難易程度等方面來設計教學活動,預測活動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同時不能片面追求形式,純粹為玩而玩。在開展過程中,教師要加強組織和調控,根據(jù)教學的重難點、學生的掌握情況及時調控好活動的時間和節(jié)奏,并對活動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適時的引導和恰當?shù)某C正,注重學生參與的廣泛性,使學生有效地參與活動,促進學生在知識、能力和思維方面的發(fā)展和提高。同時,對與學生的參與也應給予及時的反饋和評價。評價內容包括參與活動的態(tài)度、程度、方法、結果等,做到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評價的方式亦可包括自我評價、師生互評、小組互評等,主要以激勵為主,不過分苛求挑錯,鼓勵學生大膽實踐。
第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熱情,注重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
課堂活動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思想、情感和信息交流的過程。教師在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決定了教師應對活動有較深的認識,注重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明確活動目的,有備而來,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有效參與課堂活動中來。同時,教師要善于分析學生自身的因素,對每個學生的性格、學習態(tài)度、方法和成績做到心中有數(shù),因材施教。教師因幫助學生樹立自信,使其體驗學習的樂趣,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在此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的肯定的評價,進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與熱情。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老師應根據(jù)學生的特點,善于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與策略??梢酝ㄟ^課前、課中、課后給學生安排特定的語言任務,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堂活動中有備而來。如在遇到問題時,如何小組合作、如何通過網(wǎng)絡查找資料等方式,提高學生解決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他們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只有把對學生的策略指導和培養(yǎng)與課堂英語教學活動結合起來,才能更有效地改善課堂活動的教學效果。
第四,創(chuàng)設寬松愉快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有效促進師生情感的互動。
良好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能有效促進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和諧的人際關系可以大大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自信心。作為教師,首先應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事實證明,具備親和力、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的老師在期末評教中,學生給予的評價也較高。教師應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承認學生的個體差異,能容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暫時的、過渡性的錯誤。高職學生自尊心較強,內心較為敏感。在對待活動中的錯誤時,教師應尊重學生,注意語言措辭,但不能批評嘲笑。對于學生的回應與參與也應及時地給予評價和肯定,也有助于加強師生之間的相互信任。在這樣的寬容、輕松的氛圍中,學生才能體會到參與的趣味,體驗學習的快樂,這也才是活動的目的與實質。
教學活動為教與學提供了較好的交流平臺。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有利條件,有效地將教與學結合起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方法,樹立學習的自信心,這樣才能更加有效地開展課堂活動。教師應不斷更新觀念,創(chuàng)設更加活潑的英語課堂氛圍,努力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與外語語言的綜合運用能力。這也是我們教師教學過程中需要不斷探討的課題。
[1]陳嬪榮.高職英語課堂活動的設計與實施[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1,(6).
[2]羅愛梅.高職英語有效課堂活動的設計及實施[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3).
[3]呂千平,田燁.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初探[J].內江科技,2008,(2).
[4]童少楨.淺析大學英語教學互動的內涵、影響因素及策略[J].大家,20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