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炳風
(永新縣人民醫(yī)院感染科,江西 永新 343400)
手足口病是由腸道引起的出疹、發(fā)熱性急性傳染病,其類型甚多,主要以柯薩奇病毒A16及腸道病毒71型最為常見,多發(fā)生于5歲以下的兒童[1],可引起手、足及口腔等部位的皰疹,少數患兒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腫及無菌性腦膜炎等并發(fā)癥,個別患兒發(fā)展快,易發(fā)生死亡。2013年1-4月,永新縣人民醫(yī)院收治手足口病患兒49例,經積極有效的治療、精心的護理和嚴格的消毒隔離技術管理,均未發(fā)生醫(yī)院感染,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選擇在本院住院治療的手足口病患兒49例,男20例,女29例,平均年齡3.1歲。體溫:37.1~38℃15例,38.1~39℃ 14例,>39℃ 19例,正常1例。均于發(fā)熱1~2 d后出現手、足、口腔皰疹及臂部皮疹,其中皮疹位于手、足部16例,手、足、口腔及臂部33例;手部皮疹多在手心,足部皮疹多在足底,口腔黏膜皰疹主要見于舌及兩頰部,臂部皮疹多發(fā)生在肛周、骶尾部皮膚。合并心肌炎2例、胃腸道癥狀者4例。
抗病毒治療: 采用病毒唑 10~15 mg·kg-1·d-1,加入10%葡萄糖250 mL中靜脈滴注,連續(xù)5~7 d,或喜炎平 0.2~0.4 mL·kg-1·d-1,加入 10%葡萄糖 100 mL中靜脈滴注,連續(xù)5~7 d;脫水治療:20%甘露醇0.5~1.0 g·kg-1靜脈注射,4~8 h 1 次,20~30 min·次-1;糖皮質激素、能量合劑營養(yǎng)支持、補液及對癥綜合治療。重癥患兒可使用人血丙種球蛋白1~2 g·kg-1,靜脈滴注,速度宜慢,僅用1次。保持患兒皮膚清潔,防止感染。
49例患兒經過及時的救治及精心護理,5~10 d后體溫恢復正常,皮疹消退。合并心肌炎及胃腸道癥狀者給予抗感染及對癥治療后癥狀消失。住院時間 5~10 d,均痊愈出院。
臨床一旦確診,應將患兒及時隔離,對患兒和密切接觸者隔離 7~10 d[2],待體溫恢復正常、皮疹基本消退及水皰結痂脫落才能解除隔離。病房內經常開窗通風[3],保持空氣新鮮,病房紫外線消毒 2 次·d-1,1 h·次-1;護理不同的患兒前嚴格消毒雙手及聽診器,防止交叉感染;病房的物表、地面每天用500 mg·L-1的含氯消毒劑擦拭,患兒的分泌物、嘔吐物及排泄物使用含有效氯1 000 mg·L-1消毒液浸泡30 min后倒掉,生活垃圾投入雙層黃色塑料袋按醫(yī)療垃圾處理;患兒出院后,嚴格進行終末消毒。
勤剪指甲,防止患兒用手抓或入睡后無意識搔抓,因為皮膚皰疹漿的滲出,會引起病毒的傳播。床單位保持清潔、干燥、平整、無皺折及渣屑,保證患兒衣服、被褥清潔干燥,衣服應寬大、柔軟,并勤更換,減少對皮膚的刺激;隨時清理患兒的大小便,保持臂部清潔干燥;對尿床的患兒及時更換潮濕床單、衣褲,翻身時避免拖、拉等動作,防止皮膚擦傷。物理降溫時動作要輕柔,以免擦破皮疹;皰疹破潰者,局部可涂抹阿昔洛韋軟膏和爐甘石洗劑。
加強口腔衛(wèi)生,每次進食前后,用生理鹽水或溫開水漱口,有口腔潰瘍者因口腔疼痛、張口困難,可用朵貝氏液漱口、金喉健噴霧劑噴霧,以促進潰瘍愈合[4],同時也可用思密達涂于口腔皮疹處??谇粐娝幒螅瑖诨颊唛]口10 min,不要馬上漱口、飲水及進食,以保證療效。
給予高熱量、高蛋白質、高維生素、無刺激及易消化的流質或半流質飲食,如牛奶、蛋湯、菜粥等,食物以溫涼、清淡為宜[5],并做到少量多餐,切忌暴飲暴食,加重心臟負擔;對造成脫水酸中毒的患兒給予靜脈補液,及時糾正電解質紊亂。
高熱是重癥手足口病患者早期表現的癥狀之一,體溫為37.5~38.5℃,應每2~4 h測體溫1次,給予散熱、多飲水及溫水擦浴等物理降溫,有皮疹者不宜使用酒精擦浴。體溫38.5℃時,應增加測體溫的次數,在給予物理降溫的同時遵醫(yī)囑給予藥物降溫,例如口服布洛芬混懸液等。
剛入院的患兒及家屬由于對疾病缺乏了解,加之對醫(yī)院環(huán)境陌生,又要進行隔離,往往不知所措,患兒哭鬧不安,這時就需要醫(yī)護人員向家長做好耐心細致的解釋工作及通俗易懂的健康宣教:病房的環(huán)境及消毒、疾病的轉歸及流行情況、主管醫(yī)生及責任護士等一一告知。對患兒態(tài)度和藹、語言親切,并進行動作愛撫及鼓勵賞識等[6]。
向患兒家長做好手足口病的有關知識及防治宣傳工作,落實對疑似手足口病患兒的隔離措施,搞好醫(yī)院環(huán)境衛(wèi)生工作,做到人人“洗凈手”、“吃熟食”、“喝開水”、“勤通風”、“曬衣服”等措施,還要注意患兒的營養(yǎng)及休息,以提高機體的抵抗力。疾病流行期間兒童避免出入公共場所,避免交叉感染的機會。
手足口病是兒童的常見病和多發(fā)病,但由于其傳染性強、傳播快,應協助指導家長做好嬰幼兒衛(wèi)生保健工作。疾病一旦確診,囑家長3周內勿送患兒上幼兒園或到公共場所,以免造成暴發(fā)流行。采取積極有效的防治措施,掌握其護理要點,可以控制疫情的擴散,大大提高治療率,降低病死率。
[1] 董玉珍.家庭護理對手足口病患兒的干預效果觀察[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12,16(8):76-77.
[2] 李春蘭.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J].第三軍醫(yī)大學學報,2003,25(9):838.
[3] 尤黎明,吳瑛.內科護理學[M].4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6:479.
[4] 鄒蘇紅.112例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體會[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29(4):175-176.
[5] 胡超芬,鄭肖莉.手足口病的預防和護理[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9,18(5):833-834.
[6] 熊述平.兒科護理學[M].2版.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