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自中
(上海金融學院外語系,上海 201209)
2013年2月《上海市大學英語教學參考框架(試行)》指出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聽、讀、寫學術英語交流能力,使他們能用英語直接從事自己的專業(yè)學習和今后的工作,在自己專業(yè)領域具有較強的國際交往能力;在提高學術交流能力和學術素質修養(yǎng)的同時,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素質修養(yǎng),提升他們跨文化交流、溝通和合作,以及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以適應上海市和國家的社會和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大學英語教學不僅重視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語言技能、交際能力,還包括人文素質修養(yǎng)等,因此需要創(chuàng)設積極的外語教學環(huán)境,教師不僅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外語技能方面,也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起到積極作用。外語教師要了解學生需要的教學環(huán)境,明確自己的職責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潛能。筆者就如何創(chuàng)設積極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環(huán)境為目標,對上海金融學院2011級部分學生進行訪談和調查,主要反饋信息是:首先,多數(shù)學生希望能在放松的環(huán)境自由交流;小班教學有利于教師注重學生個性差異、學生培養(yǎng)自信,發(fā)揮潛力,促進心理健康。第二,提高學生興趣,要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絕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參加小組討論,并且認為小組學習可以緩解部分焦慮。但小組討論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有些同學依賴性很強等,教師對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模式需要進一步研究,以取得更好效果。教師可認真研究任務型教學法,是增強合作學習的有效方式,在肯定性的教育環(huán)境中獲取及時有效的信息反饋,最大程度開發(fā)學生各自的潛能。第三,評價激勵對學生的心理因素具有積極作用。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學生學習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科學運用形成性評價模式會針對不同學生提高學習動力和促進個性發(fā)展。為學生提供積極的教學環(huán)境,教師的顯性和隱性作用應引起重視。
本文擬從教育心理學、應用心理語言學角度,從教師提高自身人格素養(yǎng)、不斷教學創(chuàng)新、關注學生情感、積極評價激勵學生四個方面探討外語教師對創(chuàng)設積極教學環(huán)境中的作用。
教師的人格素養(yǎng)包括素質、修養(yǎng)和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不斷提高自身人格素養(yǎng),建立良好師生關系,靈活運用適合學生的民主教學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課堂活動,提高教學效率。教師的人格特點不僅能充分開發(fā)學生本身的智力潛能,達到好的教學效果,而且還直接或間接反映在學生的情感因素上。充滿愛的教學方式能煥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富有情感,有較強的靈活性、適應性和變通性,民主方式教學下的學生活躍、外向,有好奇心,富有創(chuàng)造力并富有建設性。如何發(fā)揮教師的積極作用和影響力,應努力做到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并加強教師修養(yǎng),用激情感染學生。
首先,維系師生之間的情誼,重要的是建立在誠信基礎上,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公平地對待每一個學生,不可偏愛。第二,教師要真誠地關心學生。沒有什么能比得上關心學生更能讓他感動,而關心學生的前提是要了解學生,關心學生要出自真誠。第三,關心學生要以尊重學生為基礎。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以及情感??释玫阶鹬兀侨烁邔哟蔚男睦硇枨?。如果教師能滿足學生的這種渴望,他們會以積極的態(tài)度來回應,從而形成良性互動。
每個學生都喜歡精神飽滿、熱情洋溢的教師,熱情意味著生機、活力、真誠、自信和友愛。教師的情感不僅能推動教師積極地工作,而且能直接感染學生。然而教師也會有喜怒哀樂,要學會善于調節(jié)自己。要保持充沛的精力,就必須經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培養(yǎng)堅強、樂觀、開朗、幽默的性格,培養(yǎng)廣泛的愛好和興趣,保持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要學會調節(jié)生活,多與人溝通交流,開闊視野,增加精神活力,讓精神的緊張神經得到松弛。只有熱愛生活,奮發(fā)進取才能保持旺盛的精力,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和發(fā)揮身體各部位的潛能,使身體處于最佳狀態(tài)。
教師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學材料,通過靈活運用任務型教學法,注重學生合作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任務型教學就是以具體的任務為學習動力或動機,以完成任務的過程為學習的過程,以展示任務成果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成就的一種教學方式。通過一定的話題和語境,引導學生積極的學習體驗和情感交流,保持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課內小組和課外小組的有效互動,關注活動過程中學生思維的活躍程度和質量。
根據教學需要,任務形式可分為:
(1)獨立任務,例如布置學生課前準備PRESENTATION,展示個人學習成果;
(2)小組活動型任務,需要合作學習教學策略,例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
(3)全班整體與教師互動任務:整組討論學習(whole group discussion)是教師授課的另一種形式,整組討論課會提供師生間更好的互動,學生喜歡在討論過程中向教師提出問題,互動效果好。
需要強調兩點:第一,要重視學生準備過程??茖W分配學生任務角色,難度要針對不同學生有一定挑戰(zhàn)性。學生提前做好準備,看到自己的成績,提高自信心,緩解焦慮。學生只有經過認真準備的活動在課堂上才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完成,把學生最好的表現(xiàn)呈現(xiàn)給同學和老師,最大程度開發(fā)學生各自的潛能。第二,在師生和生生互動過程中,教師予以適當?shù)墓膭詈椭笇?。例如,為更好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會集中精力討論和傾聽,但是學生討論可能會出現(xiàn)偏題、跑題,也有的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學生抓不到重點,教師要及時予以指導。一定要在肯定學生的努力和成績的基礎上指導,要講究方法。
在應用心理語言學中,情感因素對外語學習的作用與認知技能同等重要。在語言輸入過程中情感因素起著阻礙或促進輸入到達大腦語言習得器官的作用。因此教師要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種情感過濾很低的學習環(huán)境。克拉申的情感過濾假說認為,影響外語學習的情感因素包括學習者的動機、自信心和焦慮感。學生被動地對待學習任務,就會產生抵觸情緒。情感過濾假說尤其強調學生必須具有自信心,學生的自信心是對自己語言能力的評價。自信心充足的學生在面對學習困難時會積極樂觀,情感過濾效果弱。而自信心不足會強化學習者的焦慮感。焦慮可分為“促進性焦慮”和“退縮性焦慮”。促進性焦慮使學習者產生動力,退縮性焦慮使學習者逃避學習任務。
研究表明,動機不足、自信缺乏以及嚴重的焦慮會對語言輸入產生較強的過濾,從而使學生喪失主動獲取語言輸入的能力,并使語言輸入難以進入語言習得機制,從而妨礙語言習得。相反,如果學生動機強烈、自信十足、焦慮感低,情感過濾的作用則會弱化,更多的語言輸入會更有效,從而促進語言學習。幫助學生提高英語基本功,有利于樹立學生自信。
降低學生退縮性焦慮有助于外語教學。焦慮是受環(huán)境、學習任務的性質、個人先前的體驗、時間等因素制約的。焦慮有時來自于師生情感的溝通不暢,沒有對學生予以科學的評價激勵,造成課堂氣氛的不和諧。例如教師對學生實際外語水平,學生的興趣等了解不夠深入,布置學生的任務大大高于學生實際水平,學生會缺乏自信,產生逃避心理,增大外語學習的情感過濾。因此,教師不斷研究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積極創(chuàng)建情感過濾低的教學環(huán)境。
在指導學生學習過程中,科學的積極的評價會激發(fā)學生學習動力。教師應根據學生個性特征、學習成績、性別等因素科學評價學生,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這個概念是由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的,他認為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是否有能力為完成某一行為所進行的推測與判斷。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是實現(xiàn)自主學習的內源性動力,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行為。教師應提高自身的整體素質,組織肯定性的教育環(huán)境,采用適當?shù)脑u價技巧,讓學生獲得自我效能感,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積極的自我意識。
學生形成的自我意識是否積極關鍵在于教師如何評價學生。貝姆提出用一種肯定評價來改變學生的自我意識、人格與行為。根據貝姆的理論,為了學生自我意識健康高效地形成,教師應營造適當?shù)慕逃h(huán)境,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就會產生成就感。同時,教師開展經常性的肯定評價,就會促成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形成,使學生產生積極的自我意識。
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激勵和指導有機科學相結合。教師在獲取有效信息后要及時把建設性建議反饋給學生,積極營造肯定的教學環(huán)境,以增強學生自我效能感,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繼續(xù)學習的動力和提升學生對自己學習能力的自信心。
[1]方耀.學習自我效能感對大學生英語學習的影響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12):159.
[2]李伯黍,燕國材.教育心理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3:401.
[3]劉自中.基于學生個體差異的形成性評價[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0(11):84-85.
[4]呂丹,梁爽.情感過濾假設理論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經濟視角:下,2009(12):100.
[5]王初明.應用心理語言學[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109-110.
[6]張武升.教學藝術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