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丹丹
論日語中“手”的合成詞的構詞與語義關系[1]
傅丹丹
從“手”的合成詞的結構入手分析不同詞性的語素在構成一個新的“手”的合成詞時,其構詞方式與語義之間的關系。由于手是人類進行生產勞動和交際活動的第一器官,因此產生了許多引申義。從分析中可以看出,不同的構詞方式,與“手”的合成詞的語義變化有一定的關聯(lián),從而可以更正確和深刻地理解日本人心中的“手”。
手;合成詞;語義
傅丹丹/龍巖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福建龍巖364012)。
日本人認為,日本文化的特色之一就是手的文化。日本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以手工制作為美、為貴、為榮。因此這一文化也反映到了語言上來?!笆帧边@個漢字在傳入日本之后,作為語素與其他語素結合產生了諸多合成詞,本文試圖通過從這些詞的構詞方式入手,了解不同結構中的“手”的語義發(fā)生的變化。由于篇幅有限,本文只考察和語詞的“て”,而音變后的“た”和漢語的“しゅ”不作為本文的研究對象。
對“手”的本義解釋,日本的《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2]與中國的《現(xiàn)代漢語詞典》[3]、《辭源》[4]中的解釋相差不大,而對“手”的延伸意義的解釋,《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的義項另有九個,此外,還增加了造語的解釋有五個義項,還說明了作為接頭詞的用法和意義。而中國的這兩大辭典里,分別為六個和四個義項(由于篇幅關系,本文不一一列出)。據(jù)此,我們可以看出日本人對“手”的理解更為寬泛,所能參與的動作和意義也較漢語更多。
參考《からだ言葉の本》一書中列出的“手”的合成詞,當“手”位于合成詞的后項時,我們發(fā)現(xiàn)主要有這三種形式,名詞+手、動詞ます形+手、形容詞詞干+手。
1.“名詞+手”型。 當“手”位于合成詞的后項時,“手”主要有以下四種語義。
①表示人和動物的手,以及像手一樣的東西。例:空手;素手;片手;熊手;蜘蛛手[5]。
“空手”就是手里什么也沒拿,“素手”是赤手空拳的意思,這兩個詞里面的“手”都是“人體上肢前端能拿東西的部分”。而“熊手”是指一種掃地的耙子,在長柄的一端裝有像熊掌一樣的數(shù)根彎曲如爪狀的細竹子。因為人們在認識事物時,總是“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以自己最常用的勞動工具——手做參照來命名一些新出現(xiàn)的事物?;谌毡救说乃季S方式,便產生了“熊手”等原來中文中并沒有的單詞。
②表示方位、方向。例:裏手;上手;下手;山手;橫手;右手;左手[5]。
表示方向的如“右手”“左手”,分別表示右邊,左邊。人們通常在指示方向的時候,都習慣用手去指,由此便產生了此種用法。
表示方位的如“上手”(念かみて),意思是上方,上游?!吧绞帧笔侵缚拷降牡胤?。
③表示做事的方法。例:百手;本手;一手;王手;奧手;先手[5]。
因為手是最常用的勞動工具,在具體做事時因手法不同效果也會有不同,所以“手”也用來表示做事的方法了?!鞍偈帧钡囊馑季褪歉鞣N手段方法。而“一手”是指唯一的方法,那一套。但也有“手”位于前項,也表示方法的“手口”,但是專指犯罪的方法,手段。
④勞動力以及工作的人。例:人手[5]。
與漢語的意思一樣,就是指勞動力。
2.“動詞ます形+手”型。 例:利き手;得手;勝手;相手;射手;討ち手;追い手;買い手;書き手;貸し手;稼ぎ手;語り手;搦め手;借り手;聞き手;組み手;漕ぎ手;仕手;負け手;守り手[5]
“利き手”:“手”是指手,表示用著方便的手。
“得手”“勝手”中的“手”是指技能,技巧,可引申為對自己有利、方便的事。
手從表示勞動力的主體,從而派生出人的意思?!吧涫?、討ち手、追い手”等詞的構詞形式都是“動詞ます形+手”,意思就是“做該動詞所表示動作的人”。
3.“形容詞詞干+手”型。 例:淺手;痛手;薄手;深手;厚手;大手;小手;新手;古手;若手;苦手[5]。
這種形式的復合名詞,其前項都是形容詞的詞干,而“手”都位于后項。從語義關系來看,主要可以分成以下五種。
①表示受的傷。與敵人交戰(zhàn)時,手經常會受到刀劍之傷,因而派生出受傷的意思。例:淺手;痛手;薄手。
②表示人。例:新手;古手;若手。這種人其實是表達處于某種社會地位的人。
③ 表示手。例:大手(おおで)是指包括手臂在內的手;小手(こて)是指手腕以下的部分。
④表示質地。這大概是因為東西的質地要靠手去感覺,日本人很喜歡手工做東西,所以有這樣的表達。例:厚手;薄手。
⑤ 表示技術,技能。例:苦手,表示技能很差。
當“手”位于合成詞的前項時,主要也有三種形式,手+名詞、手+動詞ます形、手+形容詞詞干。
1.“手+名詞”型。當 “手”修飾后面的名詞時其主要語義作用。
① “用手”“手拿”的意思。例:手臼;手鞠;手板;手車;手輿[5]。
“手鞠”是指用手拍著玩的一種玩具?!笆州洝笔侵盖昂髢扇擞檬痔У霓I子。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的進步,這些詞中的大部分只是記錄著人們過去的生活方式,現(xiàn)已不再使用。
②表示東西小型、小巧而能拿在手上。例:手鏡;手道具;手箱;手文庫;手荷物;手旗;手籠;手綱;手槌[5]。
如果將手中拿的東西變小的話,就成了可以拿在手上、便于攜帶使用的小型的東西。如“手鏡”為帶柄的能拿在手上用的小鏡子,“手道具”表示日常使用的小工具。清水馨八郎在《手の文化と足の文化》[6]中指出日本人具有把東西縮小,拿在手中時才感到放心的習慣。正是在這種文化心理的影響下,日語中才產生了許多用“手”表示“小型”的詞語。
③表示道具、手段。這種類型的合成詞中“手”位于前項時,主要有這樣的語義:不依靠機械而是用肉體直接進行勞動生產,并可引申表示為不依賴他人,依靠自己來完成工作。例:手料理;手內職;手治療;手細工;手作業(yè);手芝居。
日語中這樣的詞有不少,其產生原因可以這樣理解,日本是個水田稻作農耕的國家,進行勞動生產時,完全是靠手來實現(xiàn)的。手在日本人心中有著非常崇高的地位,因此,日本人用手精心做出來的的東西才是好的,手工制作的才最有價值,也最能體現(xiàn)出人間溫暖的真情。
④表示人類自身。例:手前[5]。
“手前”指眼前,是以人自身的手為參照物而指示方向。
另外“手數(shù)”中的“手”是將干活的手引申為所做的事,費的功夫,因此所費的功夫有多有少就產生了費事,給人帶來麻煩之意。
⑤“手”可為于前項也可位于后項,表示費用,金錢。例:酒手;手形;切手[5]。
“酒手”,意為“酒錢,小費”?!笆中巍币鉃椤爸薄保瑩?jù)說日本古代是在紙上按下 “手の形”(手?。┗蛑赣斫桓?。“切手”,其來源是“切符手形”的略稱,在古代,“切符”和“手形”一樣,都是指表示付款證明或身份證明的紙片。
除以上所述之外,日語中還有這幾個詞較為特殊,如“手紙”“軍手”等。這些詞難以用以上的分類來進行分析?!笆旨垺痹谌照Z中為信紙,原來是指“手元に置いてある紙”,即放在手邊可以簡略書寫的紙張?!败娛帧本褪侵杠娪玫氖痔祝彩强s略語。
2.“手+動詞ます形”型。例:手當て;お手上げ;手討ち;手付き;手落ち;お手伝い;手盛り;手合い;手遊び;手編み;手負い;手入れ;手遅れ;手押し;手踴り;手飼い;手替わり;手応え;手直し;手習い;手抜き;手放し;手拭い;手提げ;手渡し;手振り;手離れ[5]。
這一類的合成詞,后項雖為動詞,但并不是完全帶有動詞語法意義本身的動詞原形,而是其連用形②[7]。這一部分的合成詞都是來自于“手”的慣用句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前項成分表示主體,屬于ガ格:
“手”表示方法、手段:手遅れ;手落ち;手付き。
“手”表示種類:手合い。
“手”就是表示手本身的:手踴り。
②前項成分表示動作對象,屬于ヲ格。例:お手上げ;手入れ;手出し;手振り;手離れ;手放し;手拭い;手抜き。
這一部分的合成詞中的“手”皆為引申義,如“お手上げ”意為舉起手,引申為投降,放棄之意?!笆秩毪臁币鉃樾蘩怼6笆謷iき”中的“手”是指費事,費工的意思,該合成詞意為偷工減料。例如“手習い”中“手”表示寫字,練字?!笆重摛ぁ敝小笆帧北硎臼艿膫??!笆之敜啤敝小笆帧北硎救耸帧?/p>
③前項成分表示道具、手段,屬于デ格。例:手討ち;手盛り;手編み;手押し;手飼い。
“手”表示手或是其人本身?!笆志帳摺北硎臼止ぞ幙棥!笆诛暏ぁ币鉃樽约河H手飼養(yǎng)的。
④前項成分表示狀態(tài),屬于ニ格或是カラ格。例:手遊び;手応え;手提げ;手渡し。
“手”就是表示手本身?!笆诌[び”是指“何か手に持って遊ぶ”拿在手上玩?!笆謴辘ā笔侵赣檬秩ビ|摸時,手上感應的感覺。“手渡し”比較特別,是“手から手へと渡すこと”。例:手替わり。“手”表示人,代替前面的人做事。
而 “手直し”的“手”表示加強語氣之用,將不完整的不完美的地方修改一下。無法列入上述的四種類型中。
3.“手+形容詞詞干”型。例:手軽;手柔らかに;手?。皇知M;手長[5]。
這種類型的合成詞,“手”都是位于前項,而后項為形容詞或形容動詞的詞干?!笆帧钡挠梅ㄏ喈斢诮宇^詞,表示事物的處理方法,或是加強后續(xù)詞的語義作用。這五個合成詞的構造可以理解為是由“手が~”而轉變來的。例如,“手軽”是為“手が軽い”。原來都是表示手本身,現(xiàn)在表示處理事物時的程度。
還有一個“手厚い”,這里的“手”是心的意思,表示態(tài)度熱情,熱心。這是因為日本人覺得心手相連,因而將自己的“心”也用“手”來表達,為此日語中與“手”搭配使用的詞組有很多都與“心”相關[8]。
手是人類勞動的身體器官,由此產生出與勞動相關的手段、技能、能力、勞動力等的主體意思,另外,手還進行各種交際活動。由于日本人對手的感情比其他國家的更特殊,因此手的合成詞數(shù)量相當多。通過對“手”的合成詞的分析,可以了解到“手”作為構詞的要素,其構詞能力相當強。大部分合成詞都可以通過對構詞成分進行分析,從而得知與語素“手”有著各種語義關聯(lián)。另外在“手+動詞ます形”型的合成詞中,絕大部分是來自于詞組和慣用句。通過這樣的分析,我們可以知道“手”的語義變化的總趨勢是由具體轉向抽象領域的。
:
[1]皮細庚.日語概說[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207-230
[2]金田一京助等.新明解國語辭典(第五版)[M].三省堂出版社,1999:942-943
[3]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xiàn)代漢語詞典[M].商務印書館,1978:1047-1048
[4]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編.辭源(修訂本)第二冊[M].商務印書館,1980:1023-1026
[5]秦恒平.からだ言葉の本[M].日本:筑摩書房,1984:51-63
[6]清水馨八郎.手の文化と足の文化[M].日本:日本工業(yè)新聞社,1984:15-18
[7]西尾寅彌.動詞連用形の名詞化に関する一考察[J].國語學,1961(43):36-38
[8]曲鳳鳴.日語“手”一詞的引申義表達[J].日語知識,2010(6):25-29
H36
A
1671-6531(2013)20-0022-02
責任編輯:何 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