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春萍
(淮陰師范學院 外國語學院,江蘇 淮安 223300)
《所羅門之歌》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長篇小說,也是第一部以黑人男性的成長為主線的小說。作品中圍繞在奶娃身邊的黑人女性對于奶娃的成長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母親露絲無能的愛,姐姐莉娜和科林西亞斯給奶娃的警示,情人哈加爾瘋狂的愛以及姑媽派拉特的呵護和引導在奶娃的成長道路上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最終她們幫助奶娃實現(xiàn)了真正意義上的成長。
奶娃的母親露絲是有錢的醫(yī)生父親的掌上明珠,因年幼喪母,與父親感情深厚,長成十幾歲的小姑娘時,她仍“堅持要他在夜間到她跟前,坐在她的床頭,互相開開玩笑,在她嘴唇上親吻?!丙溈稀ご鞯乱蛴J覦醫(yī)生的財產(chǎn)而主動上門求婚,最初他似乎對柔弱的露絲也有些興趣,把她當玩偶一樣寵愛著。但當他意外發(fā)現(xiàn)露絲和岳父之間的“戀情”時,他便對她鄙視并憎恨起來。父親去世后留下來的大房子變成了禁錮露絲的“監(jiān)獄”。因為厭惡她和父親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麥肯拒她于千里之外。幸而這時麥肯的妹妹派拉特出現(xiàn)了,為了戴德家的香火著想,她設(shè)法幫助露絲懷上了奶娃,露絲繼而將全部的愛都轉(zhuǎn)移到了兒子身上。奶娃隱約記得母親在他能說話、能穿燈籠褲的年紀依然給他哺乳。因為后來被外人撞破了這種尷尬的哺乳,奶娃才得以從這種關(guān)系中解脫出來,但卻落下了他討厭的名字——奶娃。此后露絲便把和死去的父親傾訴當成了唯一的情感依托。奶娃長大后,麥肯告訴了他露絲和她父親之間的“齷齪”關(guān)系,奶娃跟蹤母親,發(fā)現(xiàn)了她和外公之間的交流。露絲才不得不把自己和丈夫之間的苦惱向兒子訴說,奶娃成了母親傾訴的對象。本期望從母親那里得到鼓勵、安慰和啟迪的兒子卻成了母親傾訴苦水的“垃圾箱”。母親無法給予奶娃精神成長道路上的引導,然而“母親的無能和軟弱卻促使他實現(xiàn)了精神上的斷奶,為未來的精神上的飛躍奠定了基礎(chǔ)?!?/p>
麥肯的大女兒莉娜一直過著隱居生活。因害怕柔弱的母親在家里受到欺侮,莉娜甚至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莉娜和母親及妹妹做著絨布玫瑰,在一次與奶娃的對話中說出了自己選擇做布花的原因:“我喜歡干這個??梢宰屛冶3帧那槠届o。正是由于這個原因,他們讓收容所里面的人們編籃子,織不值錢的毯子。讓他們干活,他們才能安分守己。要是沒活干,他們就可能會發(fā)現(xiàn)那些真正不對頭的東西,并且會……干出什么事情,一些可怕的事情。”從這番話,我們可以看出莉娜有著不同尋常的個性,不過一直壓抑著自己炙熱的內(nèi)心。然而這種情感一旦爆發(fā)出來必將是決絕勇敢的。在妹妹科琳西亞斯追尋自己的幸福生活卻遭到家中男人的阻止時,為了成全妹妹,莉娜擲地有聲地對奶娃說出壓抑多年的話:“誰與誰相配不相配,你懂什么?你又從什么時候起關(guān)心科琳西亞斯的痛癢?你一向嘲笑我們,科琳西亞斯、媽媽和我。你指使我們……你突然關(guān)心起科林西亞斯的生活幸福,把她同你不贊成的男人拆開,你算老幾?”最后,她冷靜地宣布:“我不再做玫瑰花了。你在這幢房子里撒尿也是最后一次了?!笨屏瘴鱽喫梗掏薜亩?,上過大學并在法國接受過教育,但也一直在家里和媽媽、姐姐埋頭做紅絨玫瑰花。過了不惑之年的科琳西亞斯對這種做玫瑰花的日子厭倦到了極點,下定決心要到外面找工作。為了逃離那個令人窒息的家,她寧愿從一個刁鉆女作家的使女做起,而正是這份工作讓她有了責任感和信心。后來科琳西亞斯還和普通工人波特談起了戀愛,在遭遇父親和弟弟的阻撓之后,她經(jīng)過反復的內(nèi)心掙扎,最終邁出了家門與波特生活在工人聚居的小樓里,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新生活。奶娃的姐姐們非同尋常的言行對奶娃從父親那里沿襲而來的男權(quán)意識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而且對于奶娃在成長之旅中反思自我并成長為一位具有責任心的黑人男性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哈加爾是奶娃的姑媽派拉特的外孫女,自從少年奶娃拜訪過姑媽家之后,也許是被那種和諧、相親相愛的家庭氛圍所吸引,也許是羨慕哈加爾一直被外婆、媽媽所寵愛,奶娃竟然迷戀上了與他有近親關(guān)系的哈加爾,并不顧年齡、輩分發(fā)起了瘋狂的追求。一開始哈加爾對奶娃的態(tài)度不明確,但終于抵擋不住奶娃的熱烈進攻接受了他的愛,投入到這場持續(xù)十二年的戀愛之中,將奶娃視為自己的唯一歸宿。因厭倦了哈加爾的隨叫隨到,奶娃宣布要結(jié)束他們之間的關(guān)系,還自作聰明地寫了一封分手信,在信的末尾以淡漠的公文式的口吻說了些感謝之類的話,讓哈加爾傷心欲絕。失去了奶娃的哈加爾“沒有自我剩留下來,沒有擔憂,沒有需求,沒有自己的智力”。雖然她也到處找尋奶娃并揚言要將他殺死,但真正面對他時卻不忍下手,最終在幾個月的煎熬之后憔悴至死。奶娃的自私冷漠及缺乏責任感在他的愛情觀里突顯出來,為后期他回鄉(xiāng)尋根之旅中的感悟成熟起到了一定的鋪墊作用。
奶娃的姑媽派拉特可以說是《所羅門之歌》中的靈魂人物,莫里森對這個人物傾注了自己對黑人女性的全部期望,認為只有她才是完美的黑人文化傳統(tǒng)的繼承者和傳承者。派拉特找到哥哥后,發(fā)現(xiàn)戴德家的歷史無以為繼,于是她設(shè)計讓露絲懷上了奶娃。當麥肯從性狂熱中醒悟過來想要逼露絲墮胎時,派拉特幫助露絲并讓奶娃得以平安地出生,所以說奶娃的生命實質(zhì)上是派拉特賦予的?!皬哪掏薜男愿癜l(fā)展來看,派拉特的家是少年奶娃成長空間的拓展,這一場景把奶娃引入到他的精神領(lǐng)路人派拉特的身邊,并使其感受到了在自己家中從未體會到的放松、溫暖、關(guān)懷和愛?!背赡旰?,奶娃和朋友吉他因合謀偷盜姑媽的“金子”(實質(zhì)上是奶娃爺爺?shù)氖?被警察抓走,是派拉特低聲下氣地到了警察局把他保釋出來。小說結(jié)尾,吉他誤認為奶娃獨自吞了金子,對他窮追不舍意圖殺害他,也是派拉特用身體為奶娃擋住子彈,用自己的生命挽救了他的性命。而在精神成長方面,奶娃“受到派拉特的啟示出發(fā)去南方尋找金子,實質(zhì)上卻尋到了自己的民族之根。”在故鄉(xiāng)所經(jīng)歷的一切讓奶娃真正成熟起來,并完成了精神上的成長。
可以說,派拉特在奶娃的成長道路上一直擔負著真正的母親的角色,引導著奶娃從一個自私冷漠缺乏責任感的浪蕩子成長為一個愛他人并富有責任感的男人,并最終讓奶娃繼承了家族的傳統(tǒng)、黑人民族的文化。雖然莫里森的《所羅門之歌》的主題偏向于黑人男性的成長,但這些女性配角在主人公成長的過程中都擔負了不一樣的促進作用。
[1]Toni Morrison.Song of Solomon[M].London:Vintage Books,2005.
[2]王守仁,吳新云.性別·種族·文化 托妮·莫里森與二十世紀美國黑人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3]唐紅梅.《所羅門之歌》的歌謠分析[J].外國文學研究,2004(1).
[4]田亞曼.母愛與成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
[5]唐紅梅.種族、性別與身份認同——美國黑人女作家艾麗斯·沃克、托尼·莫里森小說創(chuàng)作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6.
[6]查爾斯·魯亞斯.美國作家訪談錄[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5.
[7]毛信德.美國黑人文學的巨星——托妮·莫里森小說創(chuàng)作論[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06.
[8]芮渝萍.美國成長小說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9]董春萍.托妮·莫里森構(gòu)建“和諧社會”的探索與嘗試[J].電影文學,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