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鳳
(武漢理工大學 外國語學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泰勒的小說往往把家庭生活內(nèi)部的復雜關系作為重點來寫。著名翻譯家馮亦代先生在《聽風樓讀書記》中,曾這樣評價安妮·泰勒:“說安妮·泰勒的男女倫理小說,在婚姻的祭壇上僅次于凡人手持的《圣經(jīng)》?!彼男≌f中的家庭遠非寧靜平和的家庭,而是內(nèi)涵沖突,局勢緊張的家庭。這些沖突使得家庭中各成員孤獨寂寞,困惑迷茫。她把日常生活,個體放在家庭這個大背景下,揭示了家庭乃至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復雜感情糾葛。這是一篇慢節(jié)奏的小說,字里行間都充滿細膩的情感,要想體會作者在其中要表達的深意,必須靜下心的去揣摩,去探究。
梅肯與莎拉和妙麗之間的感情糾葛,反映了麥肯對待婚姻與愛情的態(tài)度。年輕的時候麥肯與莎拉也是幸福的一對,但是經(jīng)過幾十年的磨合,二者性格里的不同漸漸引發(fā)了重重矛盾。為了保護愛情的結(jié)晶,兩人也互相做了讓步,日子也平平淡淡的過。但是在遭到喪子之痛后,二者之間的問題越來越多,最終導致婚姻破產(chǎn)。而偶遇妙麗,讓麥肯對婚姻又燃起了希望之火。
也許每個人都想要兩個自己,一個是自己的映照,一個是自己的對照,其實哪個更適合自己有時候取決于陪在自己身邊的人。麥肯在莎拉與妙麗身上看到了兩個自己,最終在選擇自己伴侶的時候也重新選擇了自己。這是一部傳統(tǒng)的家庭倫理小說,人到中年,從頭到尾就沒有出現(xiàn)過“我愛你”這句臺詞,在麥肯,莎拉和妙麗之間,更多的是對生活的考慮。對于妙麗而言,有麥肯的生活會更好;而對于莎拉而言,有麥肯的生活是一種習慣。而對于麥肯而言,有妙麗是一種解脫和重生,有莎拉依舊是一種重復和習慣,經(jīng)歷了一系列波折之后,麥肯最終選擇了改變,選擇了擁抱新的自己和新的生活。
婚姻是家庭的基礎,沒有夫婦之間的婚姻便沒有后代的延續(xù),夫妻關系是各種家庭關系的基礎,是家庭關系的核心。雖然中外家庭婚姻倫理觀有許多不同之處,但是注重夫妻雙方的互敬互愛,寬容相待,以求家庭和諧卻有異曲同工之處。影響婚姻幸福的原因多種多樣,像夫妻雙方的家庭成長環(huán)境、性格等都會對婚姻產(chǎn)生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本文影響男主人公選擇婚姻伴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麥肯和他的兩個兄弟的婚姻都是不幸福的,最終都以離婚結(jié)束,這與他們孤僻自閉的性格以及他們的成長環(huán)境息息相關。父親早逝,母親的不負責任造成了麥肯和他的兄妹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安全感,不善與人交流,從而自閉在他們那座狹小的老房子里。這種成長環(huán)境甚至對日后他們怎樣處理感情問題產(chǎn)生了非常嚴重的后果,為他們婚姻的失敗埋下了導火索。
他們愛子伊森的死亡是麥肯和莎拉婚姻破裂的催化劑。孩子是維系家庭和睦的一大紐帶。雖然談不上一個幸福之家,但至少他們還是一個完整的三口之家。但是伊森的死亡對夫妻二人的生活和精神都產(chǎn)生了沉重的打擊,沉浸在喪子之痛中的莎拉又在不斷抱怨麥肯不夠體貼。而不善交流的麥肯卻覺得莎拉不夠理解他,其實麥肯內(nèi)心也是非常痛苦壓抑的,只是他不愿和別人交流。最終,痛失兒子的莎拉終于再也無法忍受麥肯的孤僻自閉,決然而然的提出離婚。
妙麗的出現(xiàn)可謂是麥肯人生的一大意外,比起苛求完美的莎拉,妙麗是一個坦率樂觀的人。在與麥肯的交往中,妙麗一直處于主動狀態(tài),她敢于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感受,她也敢于探究麥肯的內(nèi)心世界,只有這樣她才能走進麥肯的心里,才能在麥肯陷入低谷的時候?qū)⑺瘸鰜?。在麥肯的生命里,莎拉就像是醫(yī)生,總是能一針見血的指出麥肯的弱點,而妙麗卻是一味藥,打開了麥肯自閉的世界,治好了麥肯內(nèi)心的創(chuàng)傷。而對于麥肯而言,他真正需要的是藥而不是醫(yī)生。
麥肯曾說過:“其實愛一個人有多深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跟他在一起的時候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在與莎拉的關系中,麥肯是沉默自閉的。莎拉卻是一個對生活和感情都要求苛刻的人,稍有瑕疵,她便覺得苦惱。二人在彼此身上找不到共同點,最后就會出現(xiàn)一個讓人沮喪的困境,那是一種文明病,夫妻二人都病著,卻沒法子互相安慰。而對于麥肯和妙麗而言,他們雖然性格不同,但是妙麗的主動熱情卻打開了麥肯的內(nèi)心世界,讓麥肯重獲新生,這一點是莎拉做不到的。
縱觀麥肯和莎拉的婚姻,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二人的生活中,彼此之間是索取的,而不是相互給予。在伊森離世的那段時間,麥肯和莎拉都沉浸在悲痛中,然而二者只是在相互抱怨對方,反而忘記了安慰。就在麥肯需要莎拉的時候,莎拉選擇了離開,甚至在后來麥肯摔折了腿,他們的寵物狗愛德華在麥肯的老家闖了禍,莎拉都不在身邊,都沒有給予麥肯及時的關心和幫助。而妙麗和莎拉不同,她總能在麥肯需要她的時候出現(xiàn)。像第一次寄養(yǎng)愛德華,將麥肯的兄弟從愛德華的禍害下拯救出來并幫其訓練愛德華,在麥肯陷入人生感情低谷的時候安慰他,幫他打開自閉的內(nèi)心世界,這些都是莎拉沒有做的,而這些都是麥肯所需要的。
反之,莎拉和妙麗也都是需要麥肯的。當莎拉在羅絲的婚禮上提出要和麥肯復合的時候,麥肯選擇了與莎拉重新開始。其實這種選擇,是麥肯在給莎拉一次機會,給他們的婚姻一次機會。但當兩人之間依舊有沖突,依舊在需要的時候不能相互理解和寬容相待,麥肯才明白他與莎拉在一起只是一種不斷重復的惡性循環(huán)。而對于妙麗而言,雖然她要帶著兒子生活在貧民窟,需要操心許多生活問題,她卻能夠一個人樂觀面對,但是如果她擁有麥肯會更好,麥肯能夠給她一份穩(wěn)定的生活。比起莎拉,妙麗是真正的需要麥肯,而不是習慣有他。最重要的是,麥肯也需要妙麗,與妙麗生活在一起,他能夠變得不再壓抑與自閉。所以麥肯與妙麗之間是一種相互需要,這才是婚姻的基礎,才是麥肯最終選擇伴侶時所看重的。
美國男人喜歡在情感上,事業(yè)上獨立的女性,喜歡女子堅強的性格,并且能夠挑戰(zhàn)他們。他們要求和戀人志同道合。這一點體現(xiàn)他們在精神上的追求,同時也說明了強調(diào)對方能滿足自我。通過分析麥肯,莎拉與妙麗之間復雜的感情糾葛,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作者所要傳達的一種家庭倫理觀,婚姻觀,即婚姻生活是建立在夫妻雙方對彼此的需要與寬容之上。如果在中國,妙麗或許會被錯認為是所謂的小三,她與麥肯的婚姻也不會被世人所認可和祝福。但在美國卻不存在這種情況,只要雙方真心相愛,情投意合,就可以結(jié)為婚姻伴侶。而麥肯最終選擇牽手妙麗,不僅建立在對彼此的需要之上,也讓我們看到了婚姻改變了男女主人公對婚姻生活的態(tài)度。雖然誰也不能預料麥肯和妙麗能否幸福生活,至少麥肯的選擇讓我們看到了他的改變,他的重生。
[1]Alice Hall Petry.Understanding Anne Tyler [M].Columbia,S.C: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1990.
[2]Anne Tyler.The Accidental Tourist,New York,Alfred A.Knopf,Inc,1985.
[3]李美華.安妮·泰勒在美國當代女性文學中的地位[J].當代外國文學,2003(03).
[4]李美華.二十世紀美國南方女作家的小說創(chuàng)作主題[J].譯林,20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