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潔
(吉林市人民醫(yī)院血液透析室 132001)
血液透析是血液凈化技術的一種,目前在臨床上被廣泛用于尿毒癥的治療,但隨之引起的各種不良事故也引起廣泛人群的關注,尤其是在治療過程中引發(fā)的各種急性并發(fā)癥。因此及時采取預防、探測和控制手段成為了降低透析風險的最有力措施。現針對我院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治療的101例患者(10240次)在血液透析中出現急性并發(fā)癥的護理情況總結如下。
1.一般資料:選擇本院于2011年4月至2012年11月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共101例,其中男性68例,女性33例,年齡21~79歲,平均年齡45歲。除5例為急性腎衰竭外,其余均為患者均為慢性腎衰竭終末期尿毒癥,其中有76例患者有高血壓病史,22例患者有糖尿病史,6例患者有冠心病史。
2.方法:全部透析病例均使用常規(guī)碳酸鹽透析液,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抗凝,血流量160~240 ml/min,每周進行2~3次透析,每次4h,每一小時檢測血壓、脈搏等情況。透析儀器使用德國費森尤斯公司生產的4008B和4008S型透析機;超濾膜使用聚砜膜,膜表面積為1.4m2。
1.低血壓:共發(fā)生1500例低血壓,癥狀性低血壓是透析中主要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20% ~40%[1],可造成透析血流不足,以致超濾困難,透析不充分。一般指平均動脈壓比透析前下降30 mmHg以上,或收縮壓降至90 mmHg以下[2]。臨床表現為胸悶不適、頭暈、惡心嘔吐、出汗、心率加快等。導致低血壓的原因很多,主要有:①有效血容量不足;②透析前服用降壓藥;③透析液溫度高;④自主神經病變和血管收縮降低等。護理方法:①減少或暫停超濾,迅速補充血容量,非糖尿病患者迅速給予50%葡萄糖、高滲鈉,必要時給予升壓藥物或結束透析[3];②精確計算超濾量,血流量由小漸大,采用序貫透析或高鈉透析,發(fā)現血壓降低及時停止超濾;③對于進食后易出現低血壓的患者,在進食過程中及進食后短時間內暫時停止超濾;④適當使用降壓藥物;⑤對營養(yǎng)不良者改善其營養(yǎng)狀態(tài)。除67例患者提前結束透析外,其他患者經過及時采取護理措施后能順利完成透析過程。
2.高血壓:共發(fā)生1120例高血壓,多出現于透析開始2小時后,在透析過程中隨著脫水和血容量的減少,部分患者出現血壓逐漸升高或在原有高血壓基礎上血壓進一步升高。目前認為主要與容量負荷增加、腎素系統活性增高、交感神經活性亢進等因素有關。預防:控制患者在透析間期體重的過度增長,避免脫水速率過快;抗高血壓藥物改為透析前服用,透析中血壓高時,可使用抗高血壓制劑。也可適當增加透析次數,延長透析時間。經過及時采取護理措施后能順利完成透析過程。
3.失衡綜合征:共發(fā)生失衡綜合征137例次。是由于透后以尿素為主的物質在血液和腦組織之間分布不均勻,加上pH值不均衡引起腦水腫及腦缺氧所致[3],常見于透析初期。輕度失衡時,臨床表現為頭痛、惡心嘔吐、倦怠乏力等癥狀,嚴重時可能有意識障礙、癲癇樣發(fā)作、昏迷甚至死亡。護理方法:靜脈注射葡萄糖、右旋糖酐等;癥狀明顯者給予20%甘露醇250 m l脫水,并給予其他減輕腦水腫的措施;發(fā)生抽搐時可靜脈注射安定10~20 mg等。對于初次進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可減緩血流速度、縮短透析時間。
4.心律失常:共發(fā)生心律失常187例次,有64例患者提前結束透析。常見原因:①透析前使用洋地黃類藥物,引起毒性反應,導致心率失常;②電解質紊亂:反復使用低鉀或無鉀透析液。護理措施:透析時密切監(jiān)測患者血鉀濃度,保持鉀的平衡;限制透析患者對洋地黃類藥物的使用。
5.肌肉痙攣:共發(fā)生肌肉痙攣1290例次。癥狀為腓腸肌痙攣,劇烈疼痛。多發(fā)生于透析的中后期,與使用低鈉透析液、血漿鈉濃度的急性下降致血管收縮組織缺氧、過度超濾有直接關系。在護理時,應減少透析期間體重的增加,避免超濾過多、過快。靜脈注射高滲鹽水或高滲葡萄糖,以緩解癥狀。
6.出血:共發(fā)生出血9例次。導致出血的主要原因有血小板功能不全、貧血、高血壓等。以顱內出血和眼底出血最為常見[4],腦出血是透析病人死亡率最高的并發(fā)癥。預防措施:正確應用降壓藥;合理設定透析血流量。
在血液透析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發(fā)生一些急性并發(fā)癥,這些并發(fā)癥除與治療、護理方法不當有關外,還與患者個人體質等多方面因素有關,為降低患者在透析過程中出現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醫(yī)護人員應充分了解病人的身體及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透析方案,最大限度降低透析風險,使患者的生命得到延續(xù)。
1 常振芹,秦紅燕,唐磊.循證護理在預防透析低血壓中的應用[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11):22-23.
2 丁殊節(jié),鄒玉峰,朱麗英,等.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常見并發(fā)癥及護理[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12):216-217.
3 崔敏,李群,熊云春,等.血液透析中急性并發(fā)癥的原因分析[J].中國血液凈化,2004,3(10):568.
4 雷香霞.血液透析患者急性并發(fā)癥的防治與護理[J].中外醫(yī)學研究,2011,9(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