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明會 陳俊春 蘭紅珍
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 湖北武漢 430000
腫瘤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惡性腫瘤已成為我國目前常見的死亡原因之一,某些國家和地區(qū)已占到病死率的首位[1],腫瘤患者由于病情重,病程遷延,不僅給患者帶來極度的身心痛苦,同時對于患者家屬也產(chǎn)生巨大影響,Baider等調查發(fā)現(xiàn)[2],癌癥患者家屬所承受的心理壓力并不輕于患者本人,家屬是患者最重要的看護者和支持者,家屬能否給患者精神上的支持,對患者的病情和治療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社會的進步,腫瘤患者家屬的心理健康已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今年來,我們對在我科住院的100例腫瘤患者家屬進行了心理護理干預,得到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調查對象:100例腫瘤患者家屬,其中男性家屬56例,女性家屬44例。
方法:采用自制調查問卷,共20個問題,答題方式為現(xiàn)場答卷,調查結果采用統(tǒng)計學分析。
一般情況:調查對象100例,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有24位,文盲3位,中等教育73位,公費醫(yī)療的有24位,自費6位,醫(yī)療保險70位。
腫瘤患者家屬常見的心理問題:被確診為腫瘤不僅對患者的心理帶來巨大的打擊,對于患者家屬的心理也會產(chǎn)生巨大影響?;颊呒覍賹τ诳赡苁ビH人的恐懼、對疾病缺乏了解、對患者疾病預后的擔心和沉重的醫(yī)療費用負擔等,都會引起患者家屬不同程度的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反應,久而久之就會出現(xiàn)失眠、疲勞、神經(jīng)衰弱等癥狀[3]?;颊呒覍僖矔驗榛颊甙l(fā)病前沒有很好照顧患者而感到愧疚、自責,把患者的發(fā)病責任歸咎到自己身上,所以會留出更多的時間來陪伴患者,從而放棄自己的社交活動,把自己與社會孤立,自覺或不自覺的減少了社會支持來源,從而造成患者家屬人際關系的緊張。
健康教育:患者住院期間,首先評估患者家屬的心理狀況,客觀的進行評價,以恰當?shù)姆椒ㄟM行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組織家屬學習,由醫(yī)生向患者家屬詳細講解患者的病情,介紹疾病相關知識、治療中會出現(xiàn)的一些反應及如何進行觀察和護理等,鼓勵家屬參與患者的照護活動,如計劃的制定,生活護理等,以減輕患者的孤獨情緒,家屬也可以從中得到安慰。組織家屬間相互學習,交流照顧經(jīng)驗,因為家屬有可能認為他們之間同病相憐,有共同語言和愿望,能夠相互理解、相互幫助、相互鼓勵。從而減輕患者家屬神經(jīng)衰弱以及焦慮等心理問題。
臨終護理:對家屬進行死亡教育:我們與家屬一起討論死亡問題,對家屬進行死亡教育,幫助患者家屬適應患者的病情變化和死亡,縮短家屬悲傷的時間,有效減輕患者家屬的恐懼心理,讓患者家屬認識到自身繼續(xù)生存的社會意義和價值?;颊呷ナ篮蠹覍俚男睦碇С?對于患者的去世我們深表同情及惋惜,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guī)律,死者安息,生者還是要過好生活。
心理護理:患者入院時向患者及家屬介紹醫(yī)院環(huán)境、病區(qū)環(huán)境、病區(qū)聯(lián)系電話、管床醫(yī)生、護士、醫(yī)院的規(guī)章制度,減少家屬因陌生環(huán)境而產(chǎn)生緊張不安的情緒。鼓勵家屬多溝通,讓家屬盡情宣泄,耐心傾聽他們內心的痛苦,抒發(fā)他們心中的積怨,傾聽后給予回應,避免家屬產(chǎn)生負性情緒,同時也讓家屬感到被尊重,從而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轉移注意力,鼓勵家屬多參加社交活動,學會放松、自我調節(jié)情緒,如聽音樂、跑步、瑜伽、跳舞都是不錯的選擇。
效果評價:通過上述護理干預4周后,我們對家屬再次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結果:神經(jīng)衰弱減輕了70%,焦慮及抑郁減輕了57%,恐懼較輕了30%。
體會:通過對這100例腫瘤家屬進行問卷調查,深刻體會到患者家屬,特別是女性家屬的心理問題不容樂觀[4],醫(yī)護人員在關心患者的同時,也要關心其家屬的身心健康,切實落實整體護理,真正體現(xiàn)優(yōu)質護理服務,不斷促進人類健康。
1 錢玉秀.日本國關于癌癥病人是否告知診斷的做法[J].中華護理雜志,2000,35(3):190 ~191.
2 BaideL,PerezT,KaplaaDAGender and adjustment to chronic disease:a study of couples with coloa caneer.Gen Hosp Psychiatry,1989(11):18.
3 譚冬梅.滿力癌癥患者家屬需求的調查分析[期刊論文].國外醫(yī)學(護理學分冊),2005(05).
4 梁文珍,譚文娟,舒放.癌癥患者家屬心理健康狀況調查.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08,14(2):136 ~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