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旭輝 夏恩波 汪玉琴
(1.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4;2.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區(qū)半山街道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22;3.浙江省杭州市下城區(qū)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浙江 杭州 310004)
臨床上,引起眩暈的疾病很多,本病排除內耳性眩暈、腦動脈硬化、高血壓、貧血、神經衰弱、腦震蕩后遺癥以及某些腦部疾病等。本病以椎動脈進入枕骨大孔之前,由于寰枕筋膜攣縮,擠壓椎動脈,造成的椎動脈供血不足,所引起的一系列頭暈、頭痛、視力模糊等癥狀。近年來,寰枕筋膜攣縮引起的頭暈,逐漸被臨床醫(yī)生所重視,因寰枕筋膜的解剖位置比較特殊,臨床上治療方法不多,療效欠佳。本人于2009年1月至2011年11月門診,用新醫(yī)正骨結合針刀治療寰枕筋膜攣縮型眩暈50例,都取得不錯的療效。但對一些病程長的病人,頭暈、頭痛癥狀比較嚴重的病人,九個月后回訪,復發(fā)率高,效果欠理想。本科室從2012年1月開始至2012年12月期間,采用正骨、針刀結合中藥三聯法治療寰枕筋膜攣縮型眩暈都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現總結報告如下。
1.1 病例資料:患者經過篩查,病程在3年以上,慢性眩暈病例占100%,有眩暈的治療史,病情反復發(fā)作,久治療效欠佳。治療組和對照組各20例,男17例,女23例。年齡35~72歲,平均46歲。
1.2 診斷標準:參照1992年全國頸椎專題座談提出的椎動脈的診斷標準。①有長期伏案和低頭工作史;②患者均出現頭暈 、頭痛、視力減弱、耳鳴、耳聾、惡心、嘔吐。頭痛以后枕部痛為主,頭部前屈后伸時頭暈頭痛癥狀加重。③頸部活動受限,旋頸試驗陽性;④腦血流圖提示,椎一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或供血障礙;⑤觸診時,C1兩側橫突有壓痛,枕后三角壓痛陽性,C2的棘突向左或向右偏了,壓痛明顯,上頸段頸肌僵硬,條索狀改變;⑥X線頸椎曲度變直、反張、成角;寰枕間隙前緣稍寬,張口位可見寰樞關節(jié)的齒狀突偏離[1]。
2.1 正骨復位:病人端坐靠背椅子上,以C2棘突偏左為例,醫(yī)生坐在病人身后,右手掌心扶持病人左面部,使其沿水平方向向右旋轉;左手拇指頂推C2棘突沿水平方向向右伴隨旋轉用力頂推,立即可覺察指下椎體輕微錯動,往往伴隨“喀”一聲。至C2棘突已拔正,正骨手法完畢。C2棘突偏右者,方向相同[2]。
2.2 針刀療法:患者采取俯臥位,將墊枕于胸部,頭部緊貼床面,下頜盡量回收,充分暴露上頸段。在枕骨大孔周圍的壓痛點和C1橫突的壓痛點處作一標記。經常規(guī)消毒后,用4號針刀垂直刺入標記處的部位,針刀直達骨面,縱向疏通2~3刀,橫向鏟剝2~3刀后,立即取出針刀,在針刀處貼上創(chuàng)口貼[3]。
2.3 中藥療法:《傷寒論》“太陽病,項背強嘰,反汗出惡風者,桂枝加葛根湯主之”。說明頭項強直,經脈拘急,運動不能自如是因風寒外柬,經氣不疏以致經脈失于儒養(yǎng),故治以解肌祛風,開津舒經,散寒行氣,活血祛瘀選桂枝加葛根湯加減[4]。桂枝9、白芍、葛根各15、大棗各15g為基本方;頭暈甚者加天麻10g、鉤藤30g,平肝熄風;淤血重者加三棱、莪術各9g;頭痛者加川芎各15g、元胡10g、風濕偏重者加防風12g、威靈仙30g。此病久治不愈,病久必虛,可加黨參、當歸補氣行血;病久導致肝郁氣滯,用柴胡、郁金疏肝解郁,調和心情。
療程正骨是一周兩次,6次為一療程;針刀是每周1次,三次為一療程;中藥治療一日服兩次,三周為一療程;治療周期為1-3個療程,療程間隔為一周,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切勿勞累,保暖避寒。
療效評定標準 治愈:頭暈、頭痛癥狀消失,頭部前屈后伸、左右旋轉自如,九個月后隨訪正常無復發(fā),正常工作生活無影響。顯效:頭暈、頭痛消失,九個月后回訪癥狀有反復,但不影響生活工作。有效:頭暈、頭痛癥狀減輕,頭部前屈后伸或左右旋轉是癥狀加重。無效:癥狀無明顯改變。
療效評定結果 三聯法和正骨結合針刀分別治療寰枕筋膜攣縮型眩暈,療程為2和3個療程。按照上述療程評定,九個月后回訪,結果治療組無復發(fā)18例,復發(fā)2例,有效率90%;觀察組無復發(fā)14例,復發(fā)6例,有效率70%。從以上數據看,治療組療效要比觀察組療效好,時間短。
寰枕筋膜位于枕后肌群起始處的深處,由于它的特殊解剖位置,上緣起于枕骨上項線上下緣,它的下緣附著在寰枕后緣上,也是項筋膜的一部分,項筋膜與頸筋膜淺層和深層相續(xù)。椎動脈上行經過寰枕筋膜,從枕骨大孔進入顱腔。寰枕筋膜攣縮并不會直接引起的頭暈。由于寰枕筋膜攣縮,擠壓椎動脈,造成供入顱腔血液減少,從而引起頭暈、頭痛、視力模糊、耳鳴耳聾等一系列癥狀。
三聯法和正骨結合針刀療法治療寰枕筋膜攣縮型眩暈,都有很好的近期療效。兩種治療方法的區(qū)別在于遠期療效,前者復發(fā)率低治療時間短,后者復發(fā)率高治療時間長。二者均可以糾正寰枕關節(jié)偏離和頸椎曲度的改變;松解寰枕筋膜攣縮和周圍肌群的痙攣。暫時恢復脊柱的內外平衡,筋膜肌腱的松解。三聯法除了正骨和針刀外,增加了中藥內服,解決正骨和針刀在治療寰枕筋膜攣縮型眩暈時,對肌腱、筋膜的損傷,中藥能使其更快的恢復,減少醫(yī)療性損傷。以桂枝加葛根湯加減的方劑,具有解肌祛風,開津舒經,散寒行氣,活血祛瘀,補氣補血,疏肝解郁等功效。根據疾病病程長短和嚴重程度,以及本病對病人的情緒,其他臟腑的影響。中藥可以起到內外結合,標本兼治。多方面的考慮導致本病發(fā)生和影響本病的康復各種因素,這是正骨和針刀療法都不具備的。
正骨、針刀、中藥三種方法聯合治療寰枕筋膜攣縮型眩暈,互相補充,內外結合。從而達到近期和遠期的療效。病人痛苦少,副作用小,見效快的特點。
[1]方旭輝..夏恩波.袁相龍.正骨手法結合針刀治療寰枕筋膜攣縮型眩暈[J].健康必讀雜志,2012,3(3):157-158
[2]馮天有.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軟組織損傷的臨床研究[M].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75
[3]朱漢章.小針刀療法[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1992:136-140
[4]沈亞標.鐘吉富.針刀配合中藥對環(huán)枕筋膜攣縮致眩暈的論治[J].蛇志雜志,2007,19(4):297-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