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題組
(滄州市委黨校 河北滄州 061000)
所謂“村改居”即撤村改居,是在村委會的基礎上,通過基層組織改建、集體資產股份化運作、村民身份變更等一系列工作,實現村委會轉變?yōu)榫用裎瘯蛏鐓^(qū)委員會,進而實現村改居后就業(yè)非農化、資產股份化、福利社保化、居住城區(qū)化、服務公共化等預期目標。
近年來,通過對唐山、廈門、濟南等地的經驗研究和對河北滄州市新華區(qū)的實地調研,就村改居后如何發(fā)展與壯大集體,保證原村級集體資產增值保值問題,進行了深入調查研究。通過調查筆者認為,當前已實行“村改居”原行政村,仍存在眾多遺留問題,特別是集體資產管理處置問題尤其突出,隨著村級經濟發(fā)展進入轉型時期,原來傳統(tǒng)行政式的管理模式,已不可能適應當前經濟形勢發(fā)展,應盡快予以配套改革,并通過改革探索一條可推廣的“村改居”機制。下面,僅以河北省滄州市新華區(qū)祁孟莊社區(qū)的實踐為例,以求拋磚引玉之效。
祁孟莊社區(qū)位于滄州市中心城區(qū)的中南部,緊鄰京滬鐵路,轄區(qū)面積近2平方公里,地理位置非常優(yōu)越。祁孟莊社區(qū)于2002年由原祁孟莊村改為社區(qū),隸屬南大街辦事處管轄,現社區(qū)總人口5031人,常住戶1767戶,流動人員戶86戶,社區(qū)現有工作人員17人,公益性崗位5人,已經由單純的建制村轉變?yōu)閺秃先丝诮M成的城市社區(qū)。目前原村集體企業(yè)固定資產達到4000多萬,年產值6000多萬。在集體資產管理處置問題得到解決前,由于一直沿用傳統(tǒng)的管理模式,集體資產所有權虛化問題日益突出。由于監(jiān)管手段滯后、管理體制不完善,大量集體資產被少數人經營、管理,大多數村民知情權落實不到位。隨著城市建設和改造的不斷加快,對因改造帶來的欲求期望被放大,曾引發(fā)了村(居)民嚴重不滿,對社會穩(wěn)定和經濟發(fā)展環(huán)境帶來了不利影響。其時,作為村集體經濟管理者的村干部認為,當前村民動輒要求分割集體資產,說明了村民經濟收入渠道不廣,眼光不夠長遠,而且村民大多不具有管理集體資產的經驗和能力,若交其管理風險過大。作為村集體資產“所有者”的村民來講,其主觀上也并不想把集體“家產”分光、賣光,只是認為與其讓不負責任的管理者糟蹋,不如分一點得到一些眼前的實惠。這一情況,充分說明村級集體資產沒有盤活、增值、保值。因此,必須要對現行管理機制進行改革,把村集體經濟這塊蛋糕做大。同時,也要使村民真正介入,真正成為集體資產擁有者和管理者,使其有一種主人翁的意識,共同把村級經濟管理好,從中受益。
為此,地方黨委、政府果斷派出工作組進駐該社區(qū),本著依法、公平、公正、透明、民主自治的原則引導群眾充分發(fā)揮自治能力來完成集體資產管理方式的變革。所采取的主要步驟和方法是:一是由工作組與集體資產管理者、村民代表和原村干部、耆老開展座談,逐步統(tǒng)一思想,確定了由村民代表自行管理集體資產的工作方向和思路。二是組織“海選”,確定村民代表資格,根據多數村民代表意見確定劃分31個小組,選舉31名代表組成未來祁孟莊集體資產管理組織。三是堅持以保障集體經濟組織整體利益為原則和出發(fā)點,以建立產權清晰、運作規(guī)范、利益協(xié)調的集體經濟管理體制為目標,組織村民代表會議多次協(xié)商議定集體資產組織章程、管理機構等事項。四是通過31名代表選舉產生祁孟莊集體經濟管理委員會組織機構(管委會)、監(jiān)督機構(監(jiān)委會),建立健全了各項規(guī)章制度。五是祁孟莊集體經濟管理委員會正式開展工作,接管集體資產。六是由包村單位和辦事處對該社區(qū)集體經濟管理機構進行長期監(jiān)管,定期開展民意測評,監(jiān)督資產管理委員會工作,不斷壯大集體經濟實力,并落實承諾的成員福利待遇。通過上述六個步驟該村改居社區(qū)的資產管理問題得以圓滿解決,走上良性發(fā)展的軌道。
通過對唐山、廈門、濟南等地經驗研究分析和對河北滄州市新華區(qū)的“村改居”實踐的總結,得出以下結論:
“村改居”應遵循“五大原則”:一是全面徹底原則?!按甯木印笔且豁棾W龀P露曳浅碗s的工作,操作不當極易引發(fā)村集體資產流失、村民集體上訪等問題,形成新的“城中村”,為此,“村改居”務必果斷徹底地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否則帶來的遺留問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愈發(fā)難以徹底解決。二是因村制宜原則。由于每個村莊的優(yōu)劣勢不同和形成發(fā)展的歷史差異,城中村的集體土地、集體資產、生產經營情況也千差萬別,這就要求“村改居”工作必須一村一策,因村制宜,成熟一個改造一個,切忌搞“一刀切”。三是民主自治原則。“村改居”工作情況錯綜復雜,涉及面廣,改革中的每項決策都將產生重大影響,涉及每個村民的切身利益,必須堅持村民自主決定,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決定。四是讓利于民原則。“村改居”的關鍵是處理好國家、集體和個人三者的利益關系,其中村民的利益又是重中之重。在改革的進程中,只有在保證國家、集體利益,符合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只有正確處理好村民的住房、就業(yè)、衛(wèi)生、養(yǎng)老、社保等問題,最大程度地保證村民群眾的個人利益,才能保障改革順利實施和推進。 五是依法辦事原則?!按甯木印惫ぷ魇谴迕衲酥寥窆餐P注的熱點,改革必然觸及村里原來各種積累矛盾,在改革中必須堅持依法辦事的原則,維護集體經濟和村民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