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杰華 吳嘯天
什么是教學案例,教學案例的特征,如何通過師生互動提高教學研究能力,可從以下幾方面來進行分析和理解。
教學案例(Case Method)起始于1870年,當時由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代爾(C.C.Langdell)哈佛法學院前院長發(fā)現(xiàn)的,后來在鄭漢姆(W.B.Doham)當時任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長的不斷推廣下,迅速從美國傳播世界各國,由于此方法通俗易懂,因此被認為是未來教育學成功代表的方向。中國于20世紀80年代將教學案例引入于教學之中。
案例是指在現(xiàn)實生活中真實而又具有一定說服力并可作為典型事例供讀者參考,且通過此件事可以讓讀者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教學案例雖然出現(xiàn)的形式是以寫作為主,但它和論文、教案、教學設計和實錄又有著不同之處。譬如:論文一般是以議論為主導,從抽象到具體對某件事情進行理論分析和實證說明;而案例主要是通過某一個故事,針對此事來闡述說明道理;一個是在教之前已產(chǎn)生了,另一個是在教之后才出現(xiàn)的;一個是預期,一個是結果。
師生互動是從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的一種轉變,它能更加有效的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實踐創(chuàng)新和敏銳的社會洞察力[1]。
1.教學案例法也稱為教學實例法,它是根據(jù)教學的內(nèi)容和目的,由教師運用具體的教學案例指導學生思考、探索。教學案例一般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教學案例的核心部分就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即老師通過結合教學內(nèi)容,反復討論教學方法,師生之間不斷的交流及對事情的正確認正,以此來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2.為能更好更有效的將教學案例運用到學習和生活中,首要前提就是建立和諧互動的師生關系,激發(fā)學生勇于探索疑難問題、善于獨立思考分析問題、勤于研究新觀點新認識。其次,就是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構建一種平等自由和諧的師生關系,并且要鼓勵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能力。最后就是教師在教學中是占主導地位的,自身對事物的認識要有高度的清晰度。
3.教學案例是實現(xiàn)課堂內(nèi)外互動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對傳統(tǒng)的教學內(nèi)容的一個改進和擴充。為讓學生在學習對案例的發(fā)生有更強更好的理性和感性認識,就要讓學生學會從課堂內(nèi)走向課堂外,帶領學生進行課外調(diào)研,將枯燥無味的理論教學演變成生動活潑有趣的課堂實驗,讓同學們用自己所見、所聞、所感來激發(fā)他們認識世界和分析社會發(fā)展的能力[2]。
博弈論自1928年由馮·諾依曼認證以來到如今已具有悠久的歷史了,它作為當今一門膾炙可熱的學科,在各種領域中人們從沒有停止過對它的研究分析和探討。現(xiàn)今的博弈論已發(fā)展到了各個領域,譬如:教育學、國防軍事戰(zhàn)略、經(jīng)濟學,國際貿(mào)易學,社會學、生物學等等學科中,博弈論主要是根據(jù)信息分析和對能力的判斷使研究者利益能得到最大化的一種理論決策[3]。
博弈論需要具備幾個條件:參與者、行動、信息、效用、均衡等[4]。博弈論根據(jù)它對事物的假設不同也可分為二種,一種是合作博弈,另一種是非合作博弈。合作博弈一般來說是指參與者對博弈者的行為通過某種契約進行約束,使合作者不致于偏離合作的軌道,而非合作博弈者是因為參與者之間沒能有任何可約束對方行為的一種策略,這樣就會出現(xiàn)在合作的過程中實現(xiàn)雙贏或多贏,并違背合作原則獲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5]。教師采取教學案例的目的是為讓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案例來拓寬自己的視野,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一種合作博弈[6]。
在教學案例中,教師積極調(diào)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并與學生進行課堂交流、討論乃至辯駁,在此過程中學生作為獨立思考的主體參與,與非合作博弈強調(diào)的個人理性相一致。非合作博弈論是以追求個人利益為主要目地。但是在教學案例的課堂上,非合作博弈論又是另一種情形,它是指師生之間是一種平等的關系,任何人可以自由地對對方的觀點提出質(zhì)疑和反問,不存在一個具有一定約束力的協(xié)議[7]。
在教學這一領域中,教師和學生是課堂中的主角。課堂并不是指一個空洞的物理空間,它主要是反映出教師和學生之間一種心靈的交匯。正如中國教育家劉國正先生曾經(jīng)就說過這樣的話:“教學活動要能撥動學生的心弦,激發(fā)學生的感情,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不是我教你學,也不是我啟你發(fā),而是教與學雙方在教學活動中做到融洽的交流。教師引著學生走,學生也推著教師走,教師得心應手,學生如坐春風,雙方都欲罷不能,其樂融融”。從這翻話中能深深的體現(xiàn)出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不是一個單一的主體他們的地位是雙主體[8]。
(1)師生互動首先要學會相互尊重,情感溝通
教學能力的強弱和業(yè)務水平的高低不單單取決于教師本人,從根本上來說是對師生關系所處位置的一種取向。教師要想獲得學生的喜愛與信任,首先是對每一個學生都要關心和尊重,師生只有生活在相互尊重、和睦融洽的環(huán)境中,學生才能勇于發(fā)表對問題的看法和他們獨到的見解,充分釋放他們的正能量。
師生互動中情感的交流溝通是非常重要的,它能激發(fā)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和其所學知識及學科的一種認可,常言說得好“親其師重其道”,學生對其學科產(chǎn)生共鳴時學習的效率無形中就得到了一定的提高[8]。
(2)師生互動其次要啟發(fā)學生敢于探究創(chuàng)新、積極參與
近年來,西方在教育方面使用一種較為流行的“頭腦風暴法”取得不錯的成效,中國在實踐教育中引用了此方法,發(fā)現(xiàn)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就是在教學中通過某例案促使學生自己探究迷津,開動大腦,并鼓勵學生對同一問題可以提供多種解答方式。正如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崩眠@一教學方法應遵循的規(guī)則是:禁止批評;倡導獨立思考;勇于探索研究;鼓勵暢所欲言;獎勵各種發(fā)明創(chuàng)新,對同一個問題能提出多項不同的見解,開發(fā)思維方式,提高洞察能力;讓學生成為課堂教學的主人,使其擁有自主選擇和參與的權力;鼓勵學生對不同意見的問題向教師提出質(zhì)疑,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予到教學中來。
(3)師生互動產(chǎn)生的效果
師生互動從一開始就是一場博弈,但它是在多種情形的約束下產(chǎn)生的一場博弈,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比較微妙的,不存在誰是贏家誰是輸家,因為它們之間并不是百分之百的對立,當雙方對立到一定的程度時,它們會去尋找一種平衡的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9]。
筆者對于影響師生互動的因素,在此作出以下揣測:
1.多數(shù)學生對教師有一種敬畏之情,這與千百年來的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有密切關系,形成學生固有思維形式。
2.學生課前沒做好預習環(huán)節(jié),缺乏交流互動的基礎。
3.部分教師形式性的互動使學生缺乏積極性。
4.部分教師課堂教學方式呆板缺乏親和力。
因此學校要獲得雙贏的效果就一定要建立一個寬松、和諧、平等、自由的氛圍,只有擺脫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通過師生間情感自由的交流來提升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獨立的創(chuàng)造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精密的研究能力以及堅定的實踐能力等等,才能讓學校、教師、學生在共同的利益下獲得雙贏[9]。
[1]亢曉梅.師生課堂互動行為類型理論比較研究[J].[2]易彪 .互動式教學在高校思政課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3]周易冰,劉輝.博弈論及其案例分析[J].科技向?qū)В?010-(27).[4]李清源,魏曉紅.“非零和博弈策略”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人文社科版,2007,(8).[5]王春永.博弈論的詭計-日常生活中的博弈策略[M].北京:中國發(fā)展出版社,2007.[6]孟祥林.影響因素與對策:基于博弈理論的高效教學過程分析[J].教學研究,2003-9.[7]周傳生.博弈論在高校課堂教學管理中的應用[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1-10.[8]常建新.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探究[EB/OL].中國名校發(fā)展網(wǎng),2012-03.[9]李慶.高職共公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師生博弈分析[N].溫州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