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衛(wèi)華
語言學習中很容易出現一種現象,即重視語言的形式,輕視語言的內容。雖然在選擇語言學習材料時,也會有意突出內容的知識性,但人為目的性往往很強,知識系統(tǒng)性比較差。雙語課程教學較好地統(tǒng)一了語言的形式和內容。雙語課程的教材一般都選用英文,教學過程中也都鼓勵盡可能使用英語,以期望學生在學習專業(yè)系統(tǒng)知識的同時又能學習和提升使用英語的能力。但具體到如何運用雙語教學模式時,卻仍然容易產生形式與內容的脫節(jié),雙語課程要么上成語言學習課,要么忽略語言學習而完全上成專業(yè)課程。如何解決雙語教學中的“兩張皮”問題,提高雙語教學課程的實效,筆者運用內容依托式教學理念就“管理學”雙語課程的教學任務做了一些嘗試性的探索。
內容依托式教學理念 (content-based instruction,簡稱CBI)最早始于加拿大20世紀60年代的二語教學中,又被稱為“浸入式語言教學”(immersion education)。隨著這個教學模式的不斷成功,CBI逐步在西方得以推廣。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引入我國后,CBI也漸漸在外語教學中盛行,尤其是專業(yè)和雙語教學課程中。
CBI理念就是將外語作為非語言學科的教學語言,使語言與學科在教學過程中共同發(fā)揮作用,實現了由孤立單純的外語教學向外語與不同學科知識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發(fā)展,將語言學習與學科知識學習相結合,兩者互為語境,互相促進,使得外語不僅是學習的語言,是學習的內容,還是學習的工具。實施CBI教學法除了語言方面的益處外,還可以提高學習者興趣,使之獲取學科相關知識和技能,因而受到許多教師的青睞。
以內容為依托的教學課堂通常要實施任務型教學,即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進行學習,這時要特別注意任務的真實性以及任務的難度和分級。真實性的任務是指接近或類似現實生活中各種情景的任務。傳統(tǒng)教學中由于語言的形式和內容脫節(jié),課堂設計任務常常不具真實性。CBI是以學科知識為依托的,課堂教學的任務設計能更好體現該學科知識學習所需的真實性的任務。例如,學習“組織文化”一節(jié)后,要求學生比較本班與其他某個班的班級文化差異,然后使用英語報告。因為班級都是真實的,也確實在組織文化的維度方面存在著差異性,任務就具有很強的真實性,學生的興趣和熱情都調動起來了,也就樂意完成該項任務,并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學習和使用了語言,同時也鞏固了組織文化方面的知識,可謂一箭雙雕。
單純的任務型外語教學是依據語言本身的特點來決定任務的難度以及分級的,存在較多主觀性,不一定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知識水平。在內容和任務結合式外語教學中,任務的難度及分級將由語言本身難度以及學科知識的難度兩個維度共同決定,因而可以更準確的劃分任務的難度,并據此循序漸進地實行任務教學。以“管理學”為例,許多學校采用的教材都是 Robbins和Coulter合編的Management一書。毫無疑問,這本教材不是以語言的難度編排的,而是根據管理學學科知識的特點撰寫的。當然,要理解這本教材,首先就必須要有一定的語言基礎。但教師在使用內容依托式教學方法時,仍然要考慮到任務難度和分級的問題。例如,在講到管理學的流派時,涉及很多術語和概念,有些還比較抽象,這時教學語言要盡可能淺顯易懂。而在學期結束時,隨著學生的英語水平提高,在分析一些復雜的管理學案例時,就要鼓勵學生在使用英語時盡可能表達完整和透徹。
傳統(tǒng)語言教學,學習語言是目的。在內容依托式教學中,語言學習當然也是目的之一,但更多的是工具性,其根本的目的還是通過語言學習來掌握和提升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同時反過來促進語言學習。開設雙語課程“管理學”,其目的當然是學習管理學知識,提升管理技能,同時提高語言水平。管理學的基本功能是計劃、組織、領導和控制。這些既是管理功能,也可以說是管理者的一種能力。因此完全可以根據內容設計一些真實任務,以達到語言學習形式和專業(yè)內容的統(tǒng)一。
計劃功能要求會使用如SWOT分析工具,確定根據目標制定計劃和實現目標的戰(zhàn)略等。這時可以要求學生根據本人的實際情況,用英文制定自己的中長期人生規(guī)劃,包括分析計劃的理由,擁有的資源,實施的戰(zhàn)略,完成不同階段目標的時間等。完成計劃后,可讓班上的某個同學妥善保管好,畢業(yè)五、十、或者二十周年聚會時或商定的其他時間再發(fā)還每個人進行比較和修正 (控制的功能)。屆時學生拿到當年的計劃,對比自己的現狀,想必一定是一件讓所有人動容的事。
組織和領導是管理者最重要的能力之一,要求能夠根據目標進行分解任務,并通過組織設計,激勵組織成員完成組織目標。小組作業(yè)的任務可以比較好地鍛煉學生這方面的技能。比如把班級分成6人左右的小組,要求他們針對某個組織(比如自己所在的學院)進行案例分析,要求找出這個組織當前面臨最大的挑戰(zhàn)和解決的可能辦法,最后小組要做英文PPT并且使用英文展示。這種小組作業(yè),要選小組長,要分工,要協(xié)作,完成任務本身就是一種管理能力的鍛煉。而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以及他們是任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更顯示出一種管理的藝術和才能。所以,在完成小組作業(yè)之后,可以再要求他們將完成任務過程進行詳細記敘和反饋,既可用來判斷小組作業(yè)完成情況的依據,又可分析他們的管理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真實世界里的管理者,不僅要有計劃和控制、組織和領導的能力,還需要有結合財務、金融、貿易等多方面知識進行正確判斷和決策的能力??梢髮W生以小組為單位,完成商務計劃書(Business Plan)并要求用英文展示,最后由第三方對各小組進行評比并決出優(yōu)勝者。學生首先要頭腦風暴想出創(chuàng)業(yè)點子,要使用分析工具和模式分析創(chuàng)業(yè)點子的內外部環(huán)境及競爭形勢,還要涉及財務、營銷等多方面,可以說是一種比較能全面鍛煉和提升綜合管理能力的任務形式。這種任務在語言運用的難度上毫無疑問也是非常高的,但因為任務的真實性,也能極大的促進學生的積極性,高度統(tǒng)一了語言學習形式和專業(yè)知識內容。
內容依托式外語教學為語言學習提供真實的語料和語境,給予學習者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入,有助于他們關注語言的意義;任務型語言教學則通過任務進行有意義的交流和意義協(xié)商,給他們提供大量的可理解性輸出的機會,并可以使學習者關注語言的形式。內容和任務結合式外語教學能很好的兼顧意義和形式,可以為我國大學階段的雙語教學提供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即以學科知識為教學內容,以任務為教學設計,一方面可以解決大學雙語教學模式的問題,另一方面可以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水平。
[1]Krashen,S.D.& Terrell,T.D.The natural approach:Language acquisition in the classroom.San Francisco:The Alemany Press,1983.
[2]Richards & Theodore S.Rodgers.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2ndEdition)[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8.
[3]Swain M.Manipulating and complementing content teaching to maximize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TESL Canada Journal.1988,(6).
[4]韓建俠 .“加拿大浸入式教育與中國雙語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J].外語界,2006,(5).
[5]黃崇玲.雙語教學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9.
[6]倪躍峰.高校本科階段中英雙語教學在工商管理類專業(yè)的應用[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
[7]歐陽柳章.本科雙語教學探討[J].北京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S2).
[8]葉衛(wèi)華.管理學雙語課程教學中的網絡資源探索[J].外語電化教學,2012,(3).
[9]俞理明,袁篤平.雙語教學與大學英語教學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3).
[10]俞理明,Elizabeth Yeoman,韓建俠.加拿大浸入式教育對我國高校雙語教育的啟示[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11]袁平華.依托課程內容進行外語教學之理據及教學元模式探究 [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