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成維
(山東青年政治學院體育部 山東濟南 250103)
隨著近些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改革工作的不斷推進和落實,體育教學作為高等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也必須與時俱進,在教學模式上做出適當的創(chuàng)新和優(yōu)化,以更好地迎合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和歷史前進的潮流。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與優(yōu)化是一項牽涉很多內容的復雜工作,要想真正構建其一套符合現代高等教育發(fā)展需求的新體育教學模式,需要從認清現狀與不足做起,切實把握每一個細微環(huán)節(jié),扎扎實實解決每一個問題,只有這樣才能促進高校體育教學工作的更好更快進步。
我國高校體育教學模式比較老舊。自從20世紀5、60年代以后沒有太大的調整,雖然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做出了改革措施。包括采用西方的一些體育教學理論、模式等等。但是從根本上講還是沒有起到太大的收效。不管從教學理念還是從教學的實際形式來說,都沒有太大的調整。尤其是在教學模式上比較單調。長此以往,有的學生就會對體育課產生厭倦心理。越是厭倦高校體育課程的質量也就越低。最終落入“惡性循環(huán)”的怪圈。實際上,影響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因素很多,主要由以下幾點組成。
影響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首要因素就是教學內容。如果授課內容單調乏味,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也不會高,整體教學質量也相應較低。目前高等教育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多元化的發(fā)展是高校體育教學的改革趨勢。最終要培養(yǎng)大學生們的體育素養(yǎng)與終生鍛煉意識。然而,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堂的教學內容大多數以技術教學為主,而忽視了學生體育習慣與意識的培養(yǎng),從而不能達到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所以高校體育課程教學內容的單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高校體育的教學質量。
高校體育教學的教學方式也是關乎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目前我國高校體育課堂教授方式基本以“填鴨式教學”為主。高校體育教師做完幾遍示范后就讓學生練習,而缺乏更多的互動內容。而且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較差?;旧弦越處熞谎蕴脼橹?共性較強。對于學生個性化的培養(yǎng)非常少,再加上單調乏味的教學內容,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會越來越低。最終會影響到高校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下降。
高校體育課程的考核機制也會影響到高校體育教學質量。從最直接的角度來說,體育課是高校必修課程,學生們都是要過關的。如果考評機制合理,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就會提高。高校體育教學質量也會相應提高。但是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的體育課考察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比較單一。基本上是根據先前出臺的《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來考察學生。達到相關標準的就及格,達不到相關標準的就不及格。實際上,這樣做是不科學的。因為它忽略了學生們的實際情況。有的學生天生就是五大三粗,體格健壯。即使平時不用付出太多努力就可以拿到很好的成績。而有些學生對于體育課存在一定恐懼心理。因為他們身材瘦弱,即使平時付出很多努力也拿不到很好的分數,甚至不能達標。這些也是目前高校體育教學中急需改進的地方。所以如何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而又合理的新型考評制度是值得高校體育工作者們深入思考的一個問題。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除了教學內容,授課方式等等原因之外。大環(huán)境的因素也不能忽略。畢竟人是社會與環(huán)境的產物,而不能單獨脫離社會而存在。如果高校整體體育運動氣氛較濃,人人皆熱愛體育運動,這樣高校體育中師生互動也就自然能開展得十分順利,教學質量也會有所提升。如果由于多方面因素,整體都沒有這個氣場。那么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都不會高,互動也自然無從談起。實際上,如何提高校園整體體育運動氣氛,把高校體育運動這個“氣場”建立起來。也是值得高校體育工作者們應當思考的重要問題之一。
導致當前高校體育教學模式下教學內容單一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體育教育工作在很長一段時間固步自封造成的,這直接導致高校體育教學的發(fā)展和高等教育事業(yè)整體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脫節(jié),因此高校體育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工作首先應當對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進行改進和豐富,在鞏固加強現有傳統(tǒng)優(yōu)勢教學內容的基礎上,積極引進一些符合現代人才培養(yǎng)需求的內容來充實大學體育課堂,有條件的話,可以引進一些國外流行,但是我國很少接觸的體育項目,再者,我國高校的體育教學工作并不一定要保持整齊劃一的步伐,各高校可結合所在地區(qū)的地方特色活動或者所處地區(qū)經濟環(huán)境來選取符合自身需求的內容和項目,通過新項目和新內容的引進,不但可以保證現有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同時也讓高校體育課堂得到了很好的豐富和充實,從而更加貼近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目標的要求。
高校體育教師自身的能力和素質是直接影響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實際上從學生們的角度來說,大多數學生是希望在體育課中有所收獲的。身體素質是工作的本錢,誰不想擁有一個好身體。所以說高校體育教師面臨的任務很大,更應該清楚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提高自身素質。還有一點十分重要,就是老師與學生溝通的能力。有人說過:一個人在社會上的成功85%取決于他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只有15%取決于他的專業(yè)知識。這一點在高校體育教學中也體現得極為明顯。一位充滿正能量的體育教師是十分受學生歡迎的。如果體育教師能夠有效地利用自身的人格魅力,積極調動課堂氣氛。真正打開自己的心扉,用心去與學生進行平等的交流,讓學生沉浸在一種歡樂、幽默、愉快的環(huán)境之下,最后把授課當成了一種享受。即使運動技能不是那么的優(yōu)秀,也一樣會得到大多數學生的心目中的優(yōu)秀教師。
老師在與學生進行平等交流的時候,要注意多觀察學生的優(yōu)點,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唐宋八大家之一韓愈在《師說》中曾經提到過:“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有且從師而問焉?!币馑际枪糯哪切┦ベt們,他們的才學遠遠勝于普通人。尚且要跟從老師請教。所以說,高校體育教師遇到自身疑惑的問題,如果學生更加清楚,則更應當放下面子,積極與學生交流探討,才能取得更大進步??赡苡械母咝sw育教師會認為和學生探討問題不利于自身威信的樹立,這是極其短視的行為。比如在教師的班上出現了一位運動健將或準運動健將,在某些方面的發(fā)展?jié)撃苌踔敛粊営趯I(yè)的體育教師。教師要予以重點培養(yǎng),并可以從中獲得不少東西,所謂教學相長正是如此。實際上,積極與學生探討交流的態(tài)度,反而給學生一種誠懇,沒有架子,自然而然的感覺。使得學生感覺上體育課十分輕松,變成一種享受教育的過程。最后師生的互動可以進化為朋友之間的交流。體育課不再是體育課,而變成了朋友們的大聚會。這樣的價值就遠遠在搞好當初的師生互動之上了。大家都成了朋友,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動起來”。也就不用刻意地提出“互動”、“立威”等詞匯了。
在有的高校,一個班級人數眾多?;蛟S一個運動項目需要兩三個學生一組共同完成。當一名體育教師難以顧及整個班級的時候。高校體育教師應當積極在學生中培養(yǎng)骨干力量。大膽放手,讓他們這些干部協(xié)助自己管理班級教學活動。從實際角度來說,這是非常有必要的。既可以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節(jié)約自己的工作量。又能培養(yǎng)自己知人、用人的能力。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管理能力,讓他們自由發(fā)揮,探索出一條適合自己班級發(fā)展的體育教學之路來。
在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對于某些較為特殊的學生是要有其特殊教育方式的。比如上文中曾經提到過,一些特別優(yōu)秀,天賦特別突出的學生,教師應當下大力氣,重點予以培養(yǎng)。培養(yǎng)出了這類學生,讓他們積極參與學生干部工作,成為班級體育教學中的帶頭人。是有著雙贏的意義在里面的,還有就是對于一些學習體育課程確實有一定困難的學生,高校體育教師更要耐心予以引導,方法要得當,千萬不可操之過急,在與之交流互動的時候要循序而漸進。必要的時候,要給他們安排一些相對輕松的體育運動,讓他們不要放棄對體育運動的信心,并使其努力趕上班上其他同學。而后,體育教學的整體質量就從整體上會得以提升。
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應用十分廣泛,對提升教學質量也極其重要。換而言之,信息技術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交流互動的橋梁。比如說高校體育教師要進行陳氏二十四式太極拳的教學。高校體育教師除了耐心向學生做好分解動作之外,還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對于一些復雜動作的分解動作,教師可以從互聯(lián)網上下載一些視頻,然后利用一些特定的教學設備,播放給學生們。必要的時候播放一些慢動作。這樣既能節(jié)約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又能讓學生們學到東西,可謂是一舉兩得。
現有的高校體育考評制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從間接上影響到了教學質量。為了提升高校體育教學質量,應該在考評制度上更加注重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與平時表現。盡量不讓努力而又身體素質稍差的學生不達標。還要盡可能開設更多的選修課程,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這樣既能提高教學質量,又能兼顧到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高校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不是一日之功。它需要我們不斷地探索和實踐,不斷地改變和更新我們的觀念和思維。因為它涉及到的因素很多。目前我國高校體育教學中需要改進的地方很多,要承認差距并明確問題,從理論到實際逐步加強,循序而漸進。才能最終從整體上提高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的質量。
[1]仝偉.普通高校體育課堂有效互動教學實施策略之研究[J].科技風,2010.
[2]蘇彬.高校體育教學中教學交往的缺失與建構[J].教育教學論壇,2012.
[3]劉志斌.教育資源的開發(fā)與教育教學改革[J].體育與科學,2012.
[4]王佳茵.試論構建高校體育教學創(chuàng)新體系[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2.
[5]耿聰.現代信息技術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應用[J].商場現代化,2012.
[6]范紅松.論高校體育教學中的“互動”[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