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程麗
(三江學院體育部,江蘇 南京 210012)
瑜伽這一舶來品,其實并不算真正的舶來,東方文化有其一脈相承的淵源。瑜伽與我們的傳統(tǒng)養(yǎng)生之道太極拳極為類似,現在我們練瑜伽無非是多了一條修習之道。所以,我們在傳承這1 000年來的修持方法時,理應盡可能地保留其精髓,不可隨意更改其本質,可是我們國內的現代瑜伽卻怪相層出。
國內現代瑜伽一味地強調健身功效。其實,瑜伽體位也好,呼吸也罷,其健身功效并不會因為追求心靈層面的提升而失去或是有絲毫減弱。相反,會相得益彰,甚至效果更佳。經過一段時間瑜伽練習的人都能感覺到心理層面的諸如平靜、放松、樂觀、喜悅等變化,那么教授者為什么不敢、不肯大膽地引導受眾者去追求身心和諧、順應自然,這一世界性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主題呢,而是一味地強調瑜伽的健身功效?究其原因,一是迎合大眾口味。因為大眾群體并不了解瑜伽的本質,更不了解相應的印度文化和文明,只是知道去健身會所就是為了健身、塑形,理所當然地把瑜伽作為簡單的健身手段。這是引導者不負責的行為,在盈利機構出現尚可理解,但在高校出現則不應該。二是教授者缺乏對瑜伽深刻的理解。瑜伽其本質是追求個體身心平衡和諧乃至與自然萬物的和諧共處,心靈的恒久愉悅。但是,現代很多瑜伽教授者知之甚少,或是不能將印度的瑜伽文化和理論融會貫通。三是教與學狹隘自私的心理作祟。認為個人付出時間進行練習,是要讓自己受益,怎么能為了自然和社會付出時間和金錢呢?這些都是導致國內現代瑜伽舍本求末、偏重體位的根本原因。
在國內的健身市場上,隨處可見某某某瑜伽課,有的是以個人名字命名,有的是以公司命名,更有甚者自稱自己是唯一正宗的什么什么瑜伽,常常給不明就里的人以誤導。我們都知道體操運動中常常會以人名命名一個動作,那是從無到有。任何一項技術要以人名命名必是創(chuàng)新之作,所以瑜伽作為一項復雜的技術,請不要隨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即使“蕙蘭瑜伽”,個人認為也應叫做“蕙蘭教你練瑜伽”。如果是公司名稱,請務注明某某瑜伽俱樂部或是瑜伽會館。現代瑜伽還有很多分類,諸如熱瑜伽、雙人瑜伽、親子瑜伽等,從名稱上看倒還勉強說得通,但是其是否經得起推敲,筆者在此不妄加評論。
在國內大大小小的健身會館,幾乎是清一色的女性在練瑜伽,在各大高校的瑜伽課上,也鮮有男生的身影。然而印度大師級的瑜伽人物幾乎都是男性,西方瑜伽的追隨者中男士也并不比女士少。從這個現象也不難發(fā)現,國內現代瑜伽對于瑜伽的傳承是有偏頗的。這也恰恰是其舍本求末、偏重體位的結果和證據。要想讓男士走近瑜伽,就必須讓國內的現代瑜伽回歸印度瑜伽的本質。讓每一個修習瑜伽的人真正能從瑜伽中得到更多、更高級別的提升,從而全面地惠及個人、社會乃至自然萬物。瑜伽應該是屬于每個人心靈層次提升的方法,而非女性塑形減肥手段專利。
在國內現階段,對印度瑜伽中常出現的神、靈魂等詞語大有談之色變之嫌,唯恐避之而不及。這或許也是國內瑜伽偏重體位、避開瑜伽本質的又一個原因。我國是一個崇尚無神論的國家,一提到神,就會聯想到宣傳迷信、坑蒙拐騙。其實我們完全可以理解為神即神秘之物的統(tǒng)稱。人類之于宇宙萬物有太多神秘,是我們目前科學所無法探知和解釋的,個人認為沒有必要不敢承認,也完全不必要避而不談。瑜伽練習中,有很多不能用現代科學證明的現象或是感受,那么只需分享感受,交流感受。不應將其神秘化,也不可因為無法解釋就繞道而行。只要不盲目崇拜,或別有用心地加以利用即可。
5.1 徹底改變這些怪現象,必須首先還原瑜伽的本質目的,即大愛無私、和諧平衡、收獲恒久的愉悅。
欲還原本質,必應從現代瑜伽的演變之路反推至最初。國內的現代瑜伽來自西方,而西方的近現代瑜伽則來自發(fā)源地印度。我們需要先了解的是印度瑜伽在西方究竟有了怎樣的變遷。印度瑜伽進入西方國家,并和西方的哲學和宗教相互融通。其中,西方的實用主義和理性主義此時發(fā)揮了積極的影響,即滿足現代人日益提高的身心健康的需求。這便不難理解為何國內的瑜伽自西方傳入,忽略了其根本,而越發(fā)地偏重體位法的健身功效了。
但是,尋此路徑追溯源頭,無論是體位、呼吸或是冥想,其健身健心均為了得到和諧愉悅的個體,而和諧愉悅的個體便生成和諧的社會、萬物。至此,會發(fā)現原來我們始終向著這個本質的終極目標前進。清楚地了解這些,便可以在教授的時候更好地引導受眾,讓健身變?yōu)殍べば蘖曋袠O具價值的副產品。
5.2 其次是放棄自私,弘揚大愛,讓更多人融入瑜伽。瑜伽是印度的瑜伽,也是世界的瑜伽。自私就等同于局限,在瑜伽的應用與傳承中,除了哲學和宗教方面的融通和交流。對于大眾群體,應更多地進行類似于瑜伽飲食、服裝、禮儀方面的文化傳遞和引導。借由容易接受的瑜伽飲食文化的灌輸,從而引導受眾者進入瑜伽的本質——大愛無私,和諧平衡,收獲恒久的愉悅,而非用一己之名,妄想框住受眾者。
瑜伽哲學相信:“我們就是我們所吃的?!边@句話就意味著我們的健康、情緒乃至智慧都和我們吃的東西有關。這個觀念其實一點都不難理解,而且恰和現代醫(yī)學的觀點不謀而合。如果一個人長期攝入高熱量的食物,就可能得“三高”的毛病。如果吃了變質的東西,血液會被污染、細胞會受損。瑜伽先哲們的觀念和這些現代醫(yī)學常識驚人的一致。瑜伽提倡過健康、純凈的生活,而飲食是生活方式中重要的部分。人的飲食習慣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方式,而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則直接影響一個人的健康和心理,即肉體和精神的狀態(tài)。從這個角度來看,也恰可說明瑜伽適合于任何人,而不僅僅是女性。
國內現代瑜伽需還原瑜伽本質,放棄自私,弘揚大愛,讓更多的人認識和了解真正的瑜伽,使更多的人參與瑜伽練習,不至使瑜伽成為女性的專利。實現既秉承瑜伽的核心價值又摒棄其神秘訴求的本土化,才能使瑜伽真正發(fā)揮其應有的個人精進功效和極具價值的社會功能。
[1](英)阿蘭·德波頓.寫給無神論者——宗教對世俗生活的意義[M].梅俊杰,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2]毛娟.全析瑜伽演變歷程——創(chuàng)建瑜伽教育的思想基礎[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31(3).
[3]李江平,郭可雷.瑜伽運動的文化內核解讀[J].飛天,2011(18).
[4]張衛(wèi)東.簡述瑜伽及其國內外瑜伽教學的研究[J].價值工程,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