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艷
關于聲樂的理論研究,在本世紀由于科學技術的高速發(fā)展,尤其本世紀中期以來,隨著X光攝影、聲音的頻譜分析、共振峰的研究、觀察聲帶振動的閃頻觀察儀(又稱喉動態(tài)鏡),以及快速攝影等的相繼發(fā)明,為科學的研究歌唱發(fā)聲提供了有利條件,從而解釋清楚了許多經驗主義和混亂的傳統(tǒng)聲樂概念??梢哉f聲樂理論從物理學、聲學、歌唱生理學幾個方面對聲樂的研究,現(xiàn)今(尤其在西方)已經達到了相當完美的程度。但從心理學方面對歌唱心理進行研究,即使在西方也僅僅是剛剛開始,這是一個有相當廣度和深度的研究領域。
歌唱藝術是依靠歌唱者自身的樂器,經過科學的訓練后而掌握歌唱技能,然后再進入音樂形象的再創(chuàng)作過程。一個好的歌唱者,必能很好地調動和協(xié)調這個“歌唱的樂器”,從而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從事整體的歌唱。在這一系列的訓練和歌唱實踐中,充滿著復雜的生理和心理活動。深入地研究這一活動的科學規(guī)律及其原理,正是現(xiàn)代聲樂理論研究的重要課題。
我們經常見到一些學歌唱的人,在經過一定的訓練,演唱水平有了明顯的進步以后,自己唱或在教師面前唱感覺都很好,可是一上臺歌唱感覺就不對了,甚至出現(xiàn)忘詞、音不準,以及和伴奏脫離的現(xiàn)象。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就是缺少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的培養(yǎng)。
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 首先要從培養(yǎng)強烈的歌唱欲望開始。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一些這樣的學聲樂者,他們的歌唱技術不怎么高,上臺演唱前也慌得甚至兩腿發(fā)抖,但是上臺后樂聲一起,由于強烈歌唱欲望的驅使,他(或她)會忘掉緊張而全身心地投入歌唱.甚至會比在臺下唱得更好。這就是歌唱欲望使然。因此,學唱者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歌唱欲望,例如多聽音樂會、唱片、錄音,多看歌唱家傳記,多探討聲樂作品中的內含和表現(xiàn)力并力圖實踐之等等。教師,在教學中可多用生動的范唱來喚起學生的熱情,將聲樂作品中的具體要求,如樂句的強弱、吐字、行腔、歸韻和歌曲的意境都形象地用歌聲展示給學生,這樣可以更直接地激發(fā)起學生的歌唱欲望。如果歌唱欲望受其他外來因素的影響,如疾病、失意等等,則應對癥下藥地解決實際問題。
良好的歌唱心理還與學唱者諧和的心理狀態(tài)有關。而諧和的心理狀態(tài)又往往和技術的勝任能力有關。經常唱一些力不從心的作品,技術能力上、歌唱的功底上沒有把握,心理狀態(tài)就無法諧和。所以聲樂學習中一定要實事求是,循序漸進,一定要唱某一時期自己力所能及的作品。學習歌唱者還要克服歌唱中松散的作風,如歌中的某一句你可能唱得很動人,而整體性卻很差,字與字、句與句銜接不上,音樂不連貫,情緒貫穿不下來,這就更談不上在和諧的心理狀態(tài)下有控制的歌唱了。教師在訓練學生時要多做。些準備,一首布置給學生的聲樂作品,或分階段要求,首先要學生讀譜準確,然后也可把困難的樂句作發(fā)聲練習,并帶入相應的元音使其通暢起來。這樣,學生的自信心會不斷增強。待歌中一切難點都解決以后再連貫的歌唱。一個有經驗的老師往往要提醒學生:“當你唱關鍵的聲音時,你必須在唱前面的音時提前想到后面的音怎么唱。所以有人說聲樂是世界上最佳的體力與腦力勞動相結合的技術之一。所以整體歌唱技術的獲得是和大量的腦力勞動分不開的(當然還包括許多背誦樂譜、歌詞的勞動)。一旦學習者的整體歌唱技術純熟,有了相當?shù)墓Φ滓院蟆H梭w這個歌唱的機器就會“自動化”,這是因為形成了“條件反射”的緣故。這時,可以將腦子解脫出大部分(而非全部)來更多地考慮歌唱中音樂的表現(xiàn)、內容、歌唱意境的表達。教師在教唱學生新歌時,也不要輕易打斷學生的歌唱,要追求作品的完整性,如有問題也要待曲終再逐一指明,這對培養(yǎng)歌唱者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也很重要。
要培養(yǎng)良好的歌唱心理,平時練習時就應努力為自己創(chuàng)造一種正式演唱的氣氛和心理準備。盡最大努力多讓自己在表演場地多合伴奏,使自己熟悉自己所在不同場合中聲音的差異,并努力適應不同場合的不同音響環(huán)境。演出時大腦思維要注意兩個問題。一方面要注意表演和感情的表達,這方面要動人,只有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一方面,還要有一個清醒的頭腦來考慮和控制歌唱的技術,保持良好的氣息狀態(tài)、正確的發(fā)聲狀態(tài),也要避免一味地追求聲音的效果而不顧平時所學的基本功。登臺表演時自己的心理準備也很重要,登臺前把聲練好(但不要練累了、),找到自己平時練習時最好的歌唱狀態(tài)和情景,這樣有利于增添自信,使緊張的情緒得以緩解。
每當演唱,演出前,一定要做好一切應有的準備,這也是建立良好歌唱心理的必要條件。良好的歌唱心理必須做到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并行、平衡發(fā)展。初學歌唱者大腦左右兩區(qū)常不平衡。對此,可以采取具體的訓練方法:首先要精讀曲譜,分析歌曲的調式、調性,把氣口固定下來,節(jié)奏、旋律的走向,強弱的變化控制,歌詞的韻味,都要認真推敲,反復琢磨;其次,一定要把譜背熟,平時練習中就應將注意力盡早集中在傾聽自己的歌唱上,以便及時調整聲音、情緒,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容。
良好的歌唱心理素質的形成,是建立在日積月累良好的發(fā)聲法的基礎之上的,是建立在長期的不懈的練習之中。有了堅實的基本功,就是良好心理素質的物質基礎,所謂“藝高人膽大”就是這個道理。除此之外,別無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