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風梅 馬櫻
【摘要】“國學”,又叫國故,指我國固有的學術文化。在幼兒階段,科學、全面地對幼兒進行國學啟蒙教育,讓幼兒從小接受中國傳統文化的訓練和熏陶,不僅能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更有助于培育民族精神和健全人格。
【關鍵詞】幼兒 國學 教育 弟子規(guī) 習慣 禮儀
3-6歲是幼兒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發(fā)展時期,同時也是培養(yǎng)幼兒良好習慣和學習興趣的關鍵時期。目前中國大部分孩子是獨生子女,最常見的是“四二一”式的家庭模式。在這種成長環(huán)境中,越來越多的孩子存在著普遍性的問題:缺乏愛心,不尊敬長輩,蠻橫,自私,合作與分享能力差。面對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幼兒園時期開始的基礎教育應當讓國學與傳統文化教育占據相當的內容。俗話說得好“三歲看大,七歲看老”,從小培養(yǎng)起來的良好的行為習慣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通過國學啟蒙教育,讓孩子先學做人(懂禮),后學做事(知學)。動靜結合培養(yǎng)孩子的專注力和定力。傳統與現代相結合,誦讀國學經典,培養(yǎng)孩子讀書興趣與良好習慣。自我感悟和教學相結合,將國學經典的體悟煉化成自己的行為,言傳身教,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行為禮儀習慣,充分發(fā)揮了每一寸空間的教育價值,使教育環(huán)境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育作用,使國學教育耳濡目染化。
學好《弟子規(guī)》,結合《弟子規(guī)》的內容指導幼兒行為,使其得到良好發(fā)展1)讀書習慣:讀書法,有三道、心眼口、皆信要。2)衛(wèi)生習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轍凈手。3)飲食習慣:對飲食、勿拴擇、食適可、勿過則。4)穿戴整齊:冠必正、紐必結、襪與履、俱緊切。5)站有站相坐有坐姿:步從容、立端正、揖深圓、拜恭敬、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6)整理物品:置冠服、有定位、勿亂頓、致污穢。結合《禮儀兒歌》進行幼兒禮儀教育,培養(yǎng)孩子們從小養(yǎng)成愛祖國、愛國旗的高尚情感,感受國旗的莊嚴與圣神?!皬澤硇卸Y,以示恭敬”體現著自己的謙恭和對方的尊敬,教育幼兒虛懷若谷,懂得謙虛?!安シN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道出了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我國思想家陶行知曾說過“凡人生所需之重要習慣性格態(tài)度多半可以在六歲以前培養(yǎng)成功”,揭示了培養(yǎng)良好行為習慣應及早抓起的必要性。在幼兒園中加強文明禮儀教育,不僅是塑造幼兒健全人格、培養(yǎng)幼兒良好行為習慣、奠基人生最佳開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質,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當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形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他就會被別人接納,受大家歡迎,就會有很多的朋友,而這些朋友又會間接或直接地給他帶來相應的發(fā)展機會,從而讓孩子逐漸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與人交往、處事的能力。
心理學家約翰戈特曼的研究也顯示,那些懂得禮節(jié)、禮貌的孩子,其身心會更加健康,而且會關心他人、更富有同情心,朋友更多,學習成績也更好。比如:“XX,我可以和你一起搭積木嗎?”“XX,你可以把你的玩具給我玩一下嗎?”,當幼兒知道別人想介入到他的工作領域時會很有禮貌的介入,這時候,孩子就會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正在做的這件事情上,那么孩子專注有秩序了,提高學習質量也是必然的。由此可見,孩子進行禮儀教育也是提高學習成績的一種途徑。情緒對孩子的身體生長發(fā)育是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的,當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學習中,有煩心事時可以和老師或是小朋友傾訴、分享,那么孩子就會始終保持一種正態(tài)的心理狀況,這種正態(tài)的心理狀況會促進幼兒身心的和諧發(fā)展。
究竟該如何保持幼兒學習《弟子規(guī)》的愛好,并內化到自己的行為中呢?經研究分析,可采用以下做法:1自然學習法:采用活潑愉快,唱兒歌的方式,配合圖片,相關的錄像,孩子更直觀、形象地理解《弟子規(guī)》的內在含義,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自然的誦讀。2角色扮演法:講到“出必告,反必面”時,我們班上的兩位老師就通過扮演母親和孩子,讓孩子們觀看后,就明白“出必告,反必面”的含義了,從而學到了孝敬父母的傳統美德。3行為強化法:結合日常生活,通過游戲活動等形式讓幼兒不斷強化,鞏固以形成的習慣,并能進行靈活運用。如孩子們貪戀各種玩具不愿離開時,通常我們會提醒孩子們:“《弟子規(guī)》告訴我們父母呼喚時應該怎樣做?”于是孩子們會一齊喊出“父母呼,應勿緩。”貪玩的孩子聽到達句話,即便有些不情愿,也會很快離開座位,跑到父母身邊,乖乖地跟父母離園。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的這一被動行為逐漸轉變?yōu)橹鲃有袨椤?家園互動教育法:通過《家園聯動》和平日溝通,讓家長更加關注《弟子規(guī)》的學習。一方面,在幼兒指讀時,可幫助孩子正確指點所誦文字,保證孩子所指即所說,使他們對誦讀是文字有一個印象。另一方面,父母子女齊誦讀,既能培養(yǎng)親子關系,同時也加強了自身修養(yǎng),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起到了言傳身教的作用。
21世紀的競爭,是人的生存能力的競爭。培養(yǎng)幼兒具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做人準則,對他們適應未來社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弟子規(guī)》教學活動的開展,使幼兒基本的待人接物禮儀,良好的生活習慣的養(yǎng)成,健康向上的品質培養(yǎng)都得到了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