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芳,盧研博,陳士華,張慧茹,王 彬,熊前程
(河南工業(yè)大學生物工程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抗菌肽(antimicrobial peptides)又稱抗微生物肽或肽抗生素,是動物界和植物界的先天免疫系統(tǒng)的主要效應分子,原指昆蟲體內經(jīng)過誘導產(chǎn)生的分子量在4ku左右、具有抑菌性質的堿性多肽物質。從目前的研究來看,抗菌肽廣泛存在于多種生物體內,具有廣譜抗菌、抗腫瘤、抗病毒活性,構成機體的“第二防御體系”。因此,抗菌肽是存在于動植物、昆蟲、微生物等生物體內,具有抗菌活性的肽類物質。研究發(fā)現(xiàn),抗菌肽水溶性好、分子質量小、呈強堿性、熱穩(wěn)定性高、無免疫原性,有著與傳統(tǒng)抗生素完全不一樣的產(chǎn)生途徑和作用機制,病原菌不易對其產(chǎn)生耐藥性[1]。一般情況下,抗菌肽只作用于原核細胞和發(fā)生病變的真核細胞,而對常態(tài)的真核細胞幾乎沒有作用[2]。因此,抗菌肽有望被研發(fā)成替代抗生素的藥物,亦有可能成為無毒或低毒的抗腫瘤新藥[3]。肽類抗生素為新型藥物的設計提供了一個很有代表性的范例[4]。
嗜鉻粒蛋白(chromogranin A,CGA)是存在于動物神經(jīng)和內分泌細胞的由439個氨基酸組成的可溶性蛋白[5]。CGA N端衍生多肽對真菌和細菌表現(xiàn)出不同的抑制作用,其中CGA N端31位~76位氨基酸肽段(CGA-N46)具有較強抗真菌的功能[6]。為揭示CGA-N46的抗真菌作用、副作用及選擇性毒力的基本原理,本實驗室正在對CGA-N46抗真菌作用機制進行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學軟件,對CGA-N46的理化性質、結構特征等進行分析,通過與已有抗菌肽進行比對,推測CGA-N46的作用機制。
1.1.1 CGA-N46氨基酸序列 NH2-PMPVSQE CFETLRGHERILSILRHQNLLKE LQ-DL ALQGAKERAHQQ-COOH。
1.1.2 軟件和工具 ProtParam、TMpred和WoLF PSORT 工具,GOR4、SIMPA96、Signal3.0 Server、NetPhos 2.0Server和NetOGlyc 3.1Server軟件,SWISS-Model程序。
1.2.1 CGA-N46理化性質分析 利用http://www.expasy.ch/tools/網(wǎng)站ExPASy分析系統(tǒng)中的ProtParam工具分析CGA-N46氨基酸序列,對其氨基酸組成、電荷分布、電荷聚集區(qū)域、等電點、穩(wěn)定性、親水性和半衰期等理化參數(shù)進行分析。
1.2.2 CGA-N46二級結構預測 利用http://pbil.ibcp.fr/網(wǎng)站的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軟件中的GOR4、SIMPA96方法綜合觀測CGAN46的二級結構。
1.2.3 CGA-N46跨膜區(qū)和信號肽分析 參照文獻[7],利用 http://www.ch.embnet.org/software/TMPRED_form.html網(wǎng)站SWISS-PROT的跨膜蛋白數(shù)據(jù)庫Tmbase的分析工具TMpred和http://www.cbs.dtu.dk/services/SignalP/網(wǎng)站Signal3.0 Server軟件分析CGA-N46氨基酸序列,預測其跨膜區(qū)段和取向。
1.2.4 CGA-N46進入細胞后的細胞內定位 參照文獻[8],利用網(wǎng)站http://psort.hgc.jp/form2.html的WoLF PSORT工具基于其氨基酸序列預測蛋白質亞細胞定位點。
1.2.5 CGA-N46糖基化和磷酸化位點分析 利用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OGlyc/網(wǎng)站的NetOGlyc 3.1Server軟件和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Phos/網(wǎng) 站 的 NetPhos 2.0 Server軟件分析CGA-N46的糖基化和磷酸化位點。
1.2.6 CGA-N46三維空間結構分析 利用http://swissmodel.expasy.org/repositoru/網(wǎng) 站 的SWISS-Model程序預測CGA-N46的三級結構。
CGA-N46共有46個氨基酸,其氨基酸組成見表1。由軟件分析可知,CGA-N46內部沒有二硫鍵,帶負電荷氨基酸(Asp+Glu)總數(shù)為6個,帶正電荷氨基酸(Arg+Lys)總數(shù)為6個,總體電荷分布情況為: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該蛋白質等電點為7.38,分子質量為5 363.1u(5.363ku)。
表1 CGA-N46氨基酸組成Table 1 Amino acid composition of CGA-N46
分析CGA-N46的穩(wěn)定性,發(fā)現(xiàn)該蛋白質不穩(wěn)定指數(shù)為75.91,為不穩(wěn)定蛋白。蛋白質疏水性的預測在蛋白質組學研究中不可缺少,一般根據(jù)該蛋白質的GRAVY值來預測。GRAVY值的范圍在2與-2之間,負數(shù)表示該蛋白質為親水蛋白,正數(shù)表示該蛋白質為疏水蛋白。CGA-N46總平均親水性為-0.674,因而為親水蛋白。軟件分析得知,CGAN46在哺乳動物、酵母中的半衰期都大于20h。
利用 GOR4、SIMPA96方法綜合觀測CGAN46的二級結構,分析可知,在CGA-N46的二級結構中,α螺旋占總體二級結構的80.43%,無規(guī)則卷曲占總體二級結構的19.57%,因此,CGA-N46總體呈現(xiàn)α螺旋形式。其二級結構預測如圖1所示。
圖1 CGA-N46二級結構預測Fig.1 Secondary structure prediction of CGA-N46
利用SWISS-PROT的跨膜蛋白數(shù)據(jù)庫Tmbase的分析工具TM pred分析CGA-N46氨基酸序列,預測CGA-N46的跨膜結構。預測結果表明,CGAN46沒有跨膜的可能性,即沒有跨膜區(qū)。利用SignalP-NN軟件預測CGA-N46的信號肽序列,分析顯示該蛋白質沒有信號肽??缒^(qū)和信號肽預測結果表明,CGA-N46是位于細胞質中的胞漿蛋白。
預測結果再現(xiàn)了該蛋白的信號肽序列、核定位信號、跨膜區(qū)定位、信號序列識別、線粒體定位信號、膜拓撲結構等信息,結果表明CGA-N46進入細胞之后主要分布于細胞核(52.2%),其他的依次為細胞 質 (26.1%)、細 胞 骨 架 (17.4%)和 線 粒 體(4.3%)。
蛋白質糖基化(O-Glycosylated)對蛋白質功能具有重要影響,如許多重要的細胞表面蛋白、識別蛋白和分泌蛋白都帶有一個或數(shù)個糖基。利用NetO-Glyc 3.1Server軟件分析CGA-N46糖基化位點。預測結果表明,CGA-N46沒有糖基化位點。
磷酸化(phosphorylation)是蛋白質翻譯后廣泛存在的一種化學修飾,是調節(jié)酶或蛋白質活性的重要步驟。利用 http://www.cbs.dtu.dk/services/NetPhos/網(wǎng)站的 NetPhos 2.0Server軟件分析CGA-N46磷酸化位點,結果如表2所示。預測結果表明,CGA-N46有2個磷酸化位點,分別位于第5位絲氨酸和第11位的蘇氨酸。
表2 CGA-N46磷酸化位點預測Table 2 Phosphorylation site prediction of CGA-N46
利用SWISS-Model程序預測CGA-N46的三級結構,結果在PDB數(shù)據(jù)庫中沒有找到有效的模板,表明對該類蛋白質空間結構的研究不多。
研究發(fā)現(xiàn),動物抗菌肽多為帶陽離子電荷兩親α-螺旋構型的多肽,其電荷特性便于其與負電荷的細胞膜表面相互作用,通過毯式模型或孔洞模型殺死真菌[9]。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發(fā)現(xiàn),CGA-N46雖然屬于α螺旋構型的多肽,但與常見抗菌肽不同,CGA-N46呈電中性,等電點7.38,不能采用等電點為4.62的cathelicidins家族蛋白的作用機制[10],從帶負電的脂多糖位置處轉移陰離子,使細胞壁發(fā)生紊亂,或與細胞壁表面帶負電荷的磷壁酸通過靜電引力結合,使抗菌肽穿過細胞壁靠近細胞質膜,對細胞質膜起作用。也不能通過靜電引力結合在帶負電荷的磷脂雙分子膜上,形成柵欄模型、毯式模型或膠束狀結構,破壞細胞膜或細胞器生物膜達到抗菌的目的[11]。CGA-N46甘氨酸、脯氨酸含量低,也不會像脯氨酸含量高達33%的抗菌肽apidaecin與一種或幾種和蛋白合成相關的成分結合并發(fā)揮作用,起到殺菌效果[12]。
CGA-N46為親水性、α螺旋,含有一個半胱氨酸,可能會通過形成分子間二硫鍵,如抗菌肽β-defensin-3[13],通過抑制細菌或真菌細胞壁的形成,使細菌或真菌不能維持正常的細胞形態(tài)而使其生長受阻,并導致細胞壁穿孔,最終殺死細菌或真菌。CGA-N46沒有跨膜區(qū),為胞漿蛋白。因此,CGAN46可能在細胞內存在靶位點,作用于細胞內某些生物分子,通過影響其結構與功能而起到殺菌作用。
近幾十年來,真菌感染現(xiàn)象已是非常普遍,免疫缺陷病人更甚,其感染真菌的病死率逐年上升。而當前,耐藥性是真菌感染性疾病治療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即多數(shù)患者對常規(guī)的抗生素產(chǎn)生了耐藥性[14]。因此,尋找效性好、風險性低的新型抗生素刻不容緩??咕牟捎貌煌臋C制殺死真菌而不引起菌體產(chǎn)生耐藥性,被認為是傳統(tǒng)抗生素的最優(yōu)替代品[15]。CGA-N46是一種新型抗菌肽,其抗真菌作用機制也許不止上述預測的幾個方面。因此,闡明CGA-N46的作用機制還需要通過同位素標記、基因缺失等實驗手段,并結合先進的生物物理儀器進行分析研究。同時,CGA-N46的其他生物學活性還有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 魏照征,田 健,伍寧豐,等.抗菌肽構效關系及其表達策略研究進展[J].生物技術通報,2011(2):7-11.
[2] 祝 驥,高 飛,易 喻,等.抗菌肽的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2008,20(4):605-607.
[3] 孟 碩,王鳳山.抗腫瘤活性抗菌肽的研究進展[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1,32(3):241-244.
[4] Fedders H,Podschun R,Leippe M.The antimicrobial peptide Ci-MAM-A24is highly active against multidrug-resistant and anaerobic bacteria pathogenic for humans[J].Int J Antimicrob Ag,2010,36(8):264-266.
[5] 李瑞芳,熊前程.嗜鉻顆粒蛋白A研究進展[J].生命科學研究,2010,14(4):350-354.
[6] 李瑞芳,張?zhí)碓?,羅進賢,等.嗜鉻粒蛋白N區(qū)抗真菌活性片段研究[J].中山大學學報,2006,45(2):64-67.
[7] 陳士華,吳興泉,曹 健.羅伊氏乳桿菌亞油酸異構酶的生物信息學分析[J].河南工業(yè)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2(2):45-48.
[8] 馮媛媛,侯 佩,李穎楠,等.番茄ARF2蛋白的生物信息學分析與亞細胞定位[J].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2012,39(1):51-58.
[9] Wang Y,Jiang Y,Gong T,et al.High-level expression and novel antifungal activity of mouse Beta defensin-1mature peptide inEscherichiacoli[J].Appl Biochem Biotech,2010,160(1):213-221.
[10] Kosciuczuk E M,Lisowski P,Jarczak J,et al.Cathelicidins:family of antimicrobial peptides[J].Mol Biol Rep,2012,39:10957-10970.
[11] Amiche M,Galanth C.Dermaseptins as models for the elucidation of membrane-acting helical amphipathic antimicrobial peptides[J].Curr Pharm Biotechnol,2011,12:1184-1193.
[12] Bolintineanu D,Hazrati E,Davis H T,et al.Antimicrobial mechanism of pore-forming protegrin peptides:100pores to killE.coli[J].Peptides,2010,31(1):1-8.
[13] Harder J,Bartels J,Christophers E,et al.Isol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humanβ-defensin-3,a novel human inducible peptide antibiotic[J].J Biol Chem,2001,276(8):5707-5713.
[14] Asoodeh A,Azam A G,Chamani J K.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antibacterial peptides from skin se-cretions of euphlyctis cyanophlyctis[J].Int J Pept Res T-her,2012,18:107-115.
[15] Chapuis H,Slaninova J,Bednarova L,et al.Effect of hydrocarbon stapling on the properties of a-helical antimicrobial peptides isolated from the venom of hymenoptera[J].Amino Acids,2012,43:2047-2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