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重慶市開縣趙家街道中心小學 向守萬
模仿是小學生學習的基本方法,有其優(yōu)點和局限性,我們要正確對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們似乎忽視了這點,這主要表現(xiàn)在忽視教師寫字朗讀等模仿和忽視對文本的模仿。
教師是最重要的教學資源,很多教師卻忽視了自己的作用。小學生的學習很多時候是從模仿教師開始的。遺憾的是,在現(xiàn)今的小學語文課堂上,很難看到教師在黑板上一筆一畫、工工整整地寫字示范,有的甚至連課文的題目都不現(xiàn)場板書,要么是事先寫在黑板上,要么用電腦打在屏幕上;字詞教學、課堂板書、作業(yè)設(shè)計等也是這樣,要么用小黑板事先寫好,要么用課件,學生看不到教師寫字過程,這是其一。
其二,在小學語文課堂上,很難聽到教師繪聲繪色有感情朗讀課文。教師朗讀指導停留在技術(shù)層面,只是要求學生用什么語氣來讀,但到底怎樣才能讀出教師要求的語氣,教師沒有做示范,學生也體會不到,所以往往讀不出教師要求的語氣。學生想學,苦在沒有例子或樣子可以模仿。
其三,教師不在讀書學習上做示范,只是提要求。如如何讀懂一個自然段,若教師不示范,學生就很難體會到,使學習停留在表面上。寫字也好,朗讀也好,讀書學習也好,學習習慣也好,模仿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對教師的模仿。一個好的語文教師,他寫字的姿勢、筆跡、筆風,他朗讀的節(jié)奏、氣勢以及學習習慣等都會成為學生積極模仿的典范。新課程實施這么多年了,也許有教師認為模仿太機械,束縛了學生的思維,束縛了學生的發(fā)展,于是就忽視了自己的示范。
我們的語文教師要多反思自己,學生在自己身上到底能學到什么?是方法,是習慣,還是修養(yǎng)?這樣,教師才會充分認識到自己需要做好示范,讓學生模仿。當然,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加強修養(yǎng),加強基本功訓練,提升自己的素質(zhì),不光在寫字、讀書、習慣等方面做好示范,還要在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給學生做好示范,這樣學生學才有樣子,模仿才有榜樣。
現(xiàn)行的小學語文教材,選文都是充滿時代氣息的,接近學生生活,語言規(guī)范,篇篇都是上乘之作,值得學生模仿品味。我們語文教師在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文本外,還要引導學生對文本進行模仿。遺憾的是,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教師目標意識強,上閱讀課文就只完成閱讀教學目標,讀寫沒有很好地結(jié)合,忽視了對文本的模仿練習。
縱觀現(xiàn)在的閱讀教學,我們的語文教師一般是重視字詞教學,重視課文的理解,重視課文的思想感情的體會,重視字詞句的積累等,恰恰忽視了領(lǐng)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和積累后的運用。
如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秋天是圖畫》一文后,很多教師就只是完成課后思考練習題,卻沒有引導學生對課文中描寫秋天的特色寫作方法進行模仿。模仿文本,可以模仿文本的結(jié)構(gòu),如開頭、過渡、照應(yīng)、結(jié)尾、主次詳略等;可以模仿文本的順序,如順敘、倒敘、插敘、分敘等;可以模仿文本的表達方式,如人物的外貌描寫、語言描寫、動作描寫、心理活動描寫等,以及文本主旨和內(nèi)容安排進行仿寫。仿寫可以是仿寫句子、仿寫語段,也可以是仿寫全篇。語文教師要根據(jù)文本特點,結(jié)合學生實際,有目的地進行仿寫,讓文本真正成為學生寫作的示范。
模仿是發(fā)展、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的基礎(chǔ),寫作亦然。唐代文學家劉知幾認為“模仿”是作者效仿他人作品。從而取人之長,補己之短的必要手段。小學生善于模仿,也需要模仿。小學生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個模仿的過程,小學生的作文訓練是一個由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過程。照著范文仿寫,仿中練功,仿中求異,從仿到作,這是小學生寫作的基本模式。因此,仿寫教學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語文教師要有效地利用文本,指導學生進行仿寫。
課堂教學,不要忽視模仿的巨大作用!